時間: 2018-08-10 14:17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全新麗
中持股份創業團隊的創業故事,在它于去年成功上市之后,被更多人了解了。“中小城市”是這些人多年奮斗的主戰場,這當然不是某一個地方,而是好多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河南、河北、浙江、江蘇……幾十、幾百個小城市,那里的水,那里的土,那里的人。
創業十年,說起來時間并不長,但事實上中持股份的核心團隊自1992年就開始在環境領域跋涉,他們對環保行業與環境污染治理的來龍去脈非常清晰,對生態環境的審美與體驗有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中持與中小城市:互相選擇
未來的國人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家園?怎么做才能真正消除污染創造宜居環境?通過對比國內不同地區及不同時期環境、國內外環境,中持股份許國棟董事長最近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類似的思考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實際上是在為創造未來美好家園而努力,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中持股份創業團隊的創業故事,在它于去年成功上市之后,被更多人了解了。“中小城市”是這些人多年奮斗的主戰場,這當然不是某一個地方,而是好多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河南、河北、浙江、江蘇……幾十、幾百個小城市,那里的水,那里的土,那里的人。
“選擇中小城市是基于兩點考慮,首先大型城市的水環境保護啟動時間較早,污水處理設施較為成熟,專業團隊的配備也比較完整,所以我們規劃的最大戰場本身就在中小城市。”許國棟說,“其次我們團隊服務過很多中小城市,比如說過去投資的昆山、慈溪、奉化,然后再到河南、河北一些地方,在這些中小城市之間,我們就像蜜蜂一樣在花叢中汲取營養,不斷成長。因此,從商業上講,這就是我們探索出來的中小城市的可復制效應。”
根據《2017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城市的行政區域面積占全國的97.3%,人口容量占84.62%,可見,中小城市擁有非常大的受眾容量和區域面積。與此同時,中小城市還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小城大病”。中持股份總經理邵凱在今年的水業戰略論壇上表示,中小城市環境問題非常突出,污染量大面廣,技術復雜性非常大,綜合性比較強。因此,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小城市是中國環境改善的重點,是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戰場。這也是中持之所以起步之初便把重要的工作目標放在中小城市的原因之一。
中小城市存在大城市沒有的環境問題,包括工業廢水與市政污水混排;本地運營團隊和運營機制不健全;普遍缺乏對專業技術甄別和綜合解決方案團隊的能力;存在除了污水以外,包括農村畜禽糞便、秸稈、垃圾面源污染更多的綜合環境服務需求;中小城市資金缺口較大等。邵凱表示,由于中小城市空間比較緊湊,決策相對集中,這些問題可通過一站式服務全面解決,因此,有利于中持聚焦和系統解決環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完整考慮環境的價值創造。
中持的發展戰略是選擇了中小城市,但從另外角度上看,也是中小城市選擇了中持。
不管外部環境如何,是轟轟烈烈的大干快上時期,還是行業比較沉靜的時期,死磕中小城市的污染——包括市政污水、工業園區污水,也包括污泥、畜禽糞便、秸稈等有機污染物,都是中持戰略的核心議題。
時間用在哪里,成就顯示在哪里,了解、理解中小城市客戶,明晰中小城市環境問題的中持,也成為中小城市管理者、工業園區管理者貼心的環境服務伙伴,是他們樂意選擇、放心選擇的綜合環境服務商。
2010年前后,河北河南等省經過努力,實現了“縣縣有污水廠”的建設目標,但相當一部分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在設計、建造和運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處理不達標、處理標準低、連續穩定運行困難、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等,對運營團隊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比大城市更高的要求,而人才缺乏往往正是普通中小城市的軟肋。
針對中小城市這種實際需求,中持通過“區域公司”的方式,在河北、河南等重點市場開始了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嘗試。“將能力建設在客戶端”,中持率先提出并實踐。公司總部負責制定公司區域性規劃和經營戰略,但是區域公司是具有較高獨立性的經營實體。
區域公司立足當地,對客戶需求了然于胸;中持總部立足北京,擁有強大的專家技術資源和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兩者結合,為地方的“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提供了足夠的支撐。除了服務中小城市市政用戶,中持各個區域公司還為當地工業園區提供環境服務,與當地強勢產業結合,能夠提升當地經濟支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幫其建立起環保壁壘。
中持扎根在多個中小城市,深耕帶來復購,這是雙方互相選擇的結果。
好環境的樣子
中持的第一個十年,公司發展愿景由“三個價值”組成,即“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人的價值”,奮斗十年基本實現之后,新的十年新的愿景,核心是“幫助中小城市實現環境夢”。
許國棟判斷,未來十年生態環境發展,最大的主題不是單向的、單個的、點上的,這和以前建設一個個的污染治理項目不一樣,也和以前追求達標這樣的單點需求不一樣。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從各級政府到普通民眾。中持的思考再一次與中小城市客戶的需求重合了:希望和地方政府客戶一起,尋找中國夢的家園愿景。凝練起來就是:幫助中小城市實現環境夢。
敢于提出這樣的設想,前提是中持團隊了解我們的社會,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應該成為什么樣子,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有愿景式的思考。
現在的環境建設期是大刀闊斧,某種程度上也是無序的。我國最高層的頂層設計提出了“生態文明”,從地方政府和環境企業來說,作為中觀層面和愿景層面,執行、落地需要更多努力。
中持對社會大環境、對生態環境建設有自己的認知,最重要的是,有具體的、一個一個的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客戶,中持愿意陪伴他們去探討未來的生態環境愿景,包括如何實現這個愿景。許國棟說:中持未來十年存在的意義,都將體現在這些方面,幫助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客戶,共同改善區域環境。
比如說,對于一個特定的區域,給區域公司劃出的道道就是:給一定規模資金,3-5年時間,由區域公司來整合,來規劃,給這個地方的環境創造出你的價值。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污水處理廠,還是投入到污水處理廠、設計院、技術產品、水系水脈?可以自己決定,要求就是要構造對這個區域最好的服務,能夠為當地環境持續貢獻,建設你心中理想的家園。
我國南方、北方,東部、中部、西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各地的經濟基礎,生態資源條件都不一樣,也許理想中家園的模樣,好環境的樣子是存在差別的。但也會有一些共通的東西,相似的追求。“藍天”、“白云”、“河流”、“哺育”、“老樹”、“棲息”、“草長鶯飛”是人們心目中美好家園的關鍵詞,在這之外,實現綠色化的當地優勢工業,現代化農業,與之相輔相成。生產、生活、生態,良性發展,這是中持和它的中小城市客戶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未來。
沒有水的、干巴巴的地方,跟美麗、美好差距就會比較遠。中持的主業之一是污水處理,把水弄干凈再排放到自然中。許國棟常常提到的一件事是“把水留住”。這不是簡單的污水資源化的提法,把水留住,意味著增加土地的涵水量,尤其是是中部和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的環境需求。對于很多缺水地區來說,水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最后真正稀缺的是生態水。所以,在整個環境治理、建設安排中,在這樣一些地區,應該盡可能的把水留下來,留到水體、濕地、土壤中,尤其是提高土壤中的含水率。我國過去50年土壤含水率有很大下降,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也有很大下降。
他認為,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流域的社會水系統強化以及自然水系統弱化,城市污水成為主要的非常規補給水源。由于生態水的減少,在很多缺水地區,即便將來把污染有害的東西都治理掉,也不可能生活得很舒服,也不可能有非常美好的環境。所以,應盡力把大循環的水留住。
好環境要留住好水,長遠來看,還要考慮農村和農業的事。這是以往環保人不曾意識到的。包括污泥還田、種養結合,解決畜禽的污染問題,如果說在環境問題當中沒有把農業涵蓋在內,是做不下去的。
要考慮環境,必然還要考慮我們居住的區域。比如一個中小城市的近郊,這個地方將來是什么樣?繼續是農業嗎?還是也變成高樓大廈?現狀是兩個都不靠譜。有沒有可能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找出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怎樣造就好環境
中持“中小城市環境夢”愿景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原因,宏觀層面便是如今我國大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兩山經濟的提出、生態環境部的成立等等大事與大勢;重大事情的發端背后都有時代因素在參與。
微觀層面便是中持自身的發展軌跡,這個公司和它的團隊,多年根植于中小城市環境服務的事實,那些最生動、最真切的經驗和教訓,促使它將中小城市環境夢作為自己的愿景。
他們義無反顧。
出發點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把能力建設在客戶端”,提升客戶體驗。這聽起來有點互聯網精神的意味。這主要體現在結構上,上文提到的區域公司模式是表現之一,中持內部也是,不建金字塔,和客戶之間保持非常高緊密度的關系。中持股份副總經理張翼飛說,不斷幫助客戶,對跟我們的核心能力有關的客戶各種需求出主意,想辦法。
張翼飛以一個案例介紹了中持在中小城市環境夢愿景描繪與實現方面所做的新探索。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環境生態改善方面,許多的中小城市是被動的,被趕著走、逼著走,計劃性比較弱,需求非常發散。
在河南某縣,和很多地方一樣,存在精準治污問題,河道整治過程是漫長的,但是環境問題的解決是緊迫的。所以,中持先幫它建應急站,把生活污水的管道溢流控制起來,快速設置1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效果非常好。同時運營,幫助臨時管理。
緊接著,中持團隊通過環境調查,通過環境“體檢”,深入地了解當地環境問題。根據政策趨勢預判未來,告知可能會發生的事,幫助地方政府做環境、生態、健康分析。
某縣應急任務解決之后,中持調查了當地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去上游發現,幾個新的大工廠正在建設,未來污水量一定會提高。
中持預先幫助地方政府提出了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方案,并分析:現在排放標準是一級A,但是沒多長時間,河南的排放標準一定會提高,于是就設計了一個低運營成本能達到一級A,提高運營成本可以達到五類水,類四類水這樣的不同運營標準,擴建同時加了深度處理,投資效率很高,竣工之后,可以按一級A或者更高的標準去排,最終實現了環境質量提高。
根據建設好環境的需求,中持幫助客戶規劃設計了污水處理概念廠,裝備、格局,對生態環境的改觀,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僅是帶來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在資金投入方面,中持聯合了河南水投共同投資。除了資金,河南水投還能夠為當地水資源分配問題提供政策支持。
某縣的環境創造項目,涉及到污水處理、水系整治,還為客戶解決了自來水有關的水源問題,水質、水量都有考慮。
整個服務過程中,頂層設計、規劃等,中持協助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水利工程等并非中持負責,但幫助客戶在美好家園理念,環境夢的設想方面走得更遠。
造就好環境,中持另外的底氣來自于技術創新。
中持股份上市不久,還處于轉型和快速改進之中,張翼飛自我批評道,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但事實上,中持已經是非常重視技術創新的環境公司了。他們和專業公司合作,進行自身技術評估,技術整理和技術體系搭建。他們研發了黑臭水體治理的專門設備,幫助政府在應急事件中快速控制污染;通過干式厭氧技術,提高厭氧效率,產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營養土等,目前這個技術成果也正在某縣建設應用中。
中持根據當地需要,在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了有機質中心。該縣有很多湖泊,局部富營養化嚴重,這里的水草,加上濕地收割后的秸稈、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經過有機質中心處理做成營養土,回歸土壤,真正實現了城鄉物質循環。
事實上,中持股份在先進技術研發應用、技術集成模式創新等方面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更集中的技術創新則是在污水處理概念廠,今年4月由中持股份與宜興市共同興建,這不僅是中持的心之所系,也是水處理領域一大批頂級院士、專家的心血所在。
許國棟說,“概念廠其實是想向社會公眾傳遞一個全新的理念,即污水廠是一個資源廠。當然,概念廠同時也是專業技術的探索,探索未來技術的可能性。”按照許國棟的構想,污水處理概念廠實現的是從城市“負資產”向“正資產”的跨越,這將在多方面產生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在概念廠基礎上,許國棟還提出了城鄉生態綜合體概念,這是指由污水廠(及其他環境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景觀等組成,可以實現物質良性循環、能量合理利用、功能互相融合的生態區塊,區塊覆蓋的面積是污水處理廠周邊半徑的一兩公里到兩三公里的范圍。
構建完整的城鄉環境價值創造體系,幫助中小城市實現環境夢,這是中持的愿景,這愿景已與中小城市管理者與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追求有謀而合了。應當看到,中持提出這個愿景的初衷其實包含了現實驅使和興趣致力的雙重推動,現實因素當然就是,這是公司發展必須為之努力的事業;興趣致力則是中持這個團隊對環境創造的念力,對環境技術應用的追求。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