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2025(第十屆)供水高峰論壇”上,天津津濱威立雅水業有限公司管網運行總監王燮分享了智慧賦能下管網運行管理的提質增效路徑。他指出,供水企業的漏損管網控制是一項綜合性、多維度和系統性的工作。
王燮(點擊圖片查看發言視頻)
津濱威立雅是中法合資企業,負責天津主城區、環城區域及濱海新區部分區域的供水。截止到目前,管網運行長度4074公里,管網設施有43919臺,年供水量在3.2億立方米,綜合漏損率9.19%,服務的客戶數量是142.8萬戶,在裝水表數量207.7萬具,智能水表占比72.84%,產銷差率10.33%。
智慧系統結構
王燮表示,津濱威立雅智慧管網系統利用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供水環節進行智能化管理,從而實現了水務系統的精細化運行、高效化管理和科學化決策。

智慧系統結構
津濱威立雅在智慧系統結構搭建方面主要分為四個層面: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感知層面上,主要是通過在線感知設備抓取數據,然后鏈接網絡層,包括NB-IoT、5G專網、企業專網、VPN等,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層,最終升級為智能化的應用層,包括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在線水力模型和其他一些前沿的智能技術應用系統。
綜合運營管理平臺應用及成效

綜合運營管理平臺
該平臺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整合了資產管理、管網設施管理、巡檢管理、智能客服、管網風險評估等多元業務系統,構建了一個集數據整合、流程協同、業務運行于一體的綜合性生產運行平臺。

2025年,該系統空間數據匹配率達到了98.15,拓撲分析一致性已經達到了95.31,巡檢軌跡覆蓋率達到了90.26%,津濱威立雅現在的管網健康指數達到了92.35分。
在線水利模型系統應用及成效

該模型于2021年上線,通過管網拓撲關系及運行參數實現了移動使用,操作簡單易懂,具備實時結果、檢測、規劃設計、閥門調整等眾多功能,其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水壓、水量、流速實時展示;區域水量讀取,管網異常實時監測等,精度在兩米以內。
2025年,津濱威立雅通過該模型等應用,其管網水質合格率穩定在100%,管網壓力合格率達到99.64%,綜合漏損率降至9.19%。
前沿智能技術應用——協同暗漏檢測應用及成效
通過管網的分區,包括漏損的一些管控,津濱威立雅采取了一些前沿的智能技術的應用:2021-2024年連續三年使用2次衛星協助探漏(天地一體),核查IPO疑似漏點1243處,檢出率近54%;同時還布置了噪聲相關監測,適用多種管材,縮短檢測周期監測重點道路管線超180公里,布設點位超500處;管道內窺檢測,適合地形復雜、管道埋深較深情況,用于河堤下埋深超過6米DN1000管道。
通過這些前沿新技術一些應用,津濱威立雅每年減少漏失水量170萬m3,減少年生產成本440萬元。
最后,王燮介紹了津濱威立雅關于智慧管網“十五五”的發展規劃。一是AI 驅動運行決策,優化管網運行策略,輔助故障診斷和預警;二是數字孿生技術深度應用,構建物理管網的數字化鏡像,用于模擬、計算和問題分析;三是搭建智能漏損控制系統,開發漏損診斷和預測模型;四是實現BI可視化系統,多源數據集成,協同分析;五是擴展管網智慧巡檢、測漏新技術應用。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