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智能已發展多年,廣泛應用于人臉識別、智慧城市等領域,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受限于角度、光線等因素,難以達到百分百準確。
在“2025(第十屆)供水高峰論壇”上,E20環境平臺兩山智聯智能規劃中心AI解決方案總監戰凱介紹了“兩山智聯?易見——更準更省心的視頻看護”解決方案。他指出,兩山智聯在過去一年中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并優化了產品形態,推動視頻智能在環保行業安防等領域的高效落地。
戰凱
視頻智能在供水領域存在顯著升級空間和應用價值
視頻智能主要監控解決三方面問題:一是有人存在的場所;二是有設備運行的區域;三是有環境安全因素的場合。即保障人員、設備和環境的安全。供水行業的水源地、取水泵站、自來水廠、加壓泵站及二供泵房等,兼具人員活動、設備運行及環境風險,符合視頻智能的應用條件。
從產品應用角度看,供水行業具備視頻智能規模化落地的條件。據住建部統計,全國有50萬個小區,二次供水泵房數量超百萬,應用場景廣泛。
同時,行業存在三類典型場景:一是自來水廠等大型集中式設施,占地廣、設備多、人員巡檢復雜,安全要求高;二是取水、加壓等泵站多分布偏遠,管理分散,物理安防薄弱,亟需智能手段實現遠程安全監控;三是大量二次供水泵房已部署攝像頭,但多數僅實現視頻記錄,缺乏智能識別能力,資源利用率低。
基于此,盡管視頻技術已有普及,但在供水領域仍存在顯著的智能化升級空間和應用價值。
安全管理正從傳統“人防”向“技防”轉變

傳統模式依賴人工巡檢或人工監視視頻的方式,事中響應靠的是人員素質和經驗,事后通過人工線下報告進行整改研判。而智能化方案通過算法自動識別風險,實現事前預警;事件發生時,按預案自動推送信息至相關人員,提升處置效率;事后則通過數據研判,分析高頻風險點,優化管理策略,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升級。
傳統視頻管控存在諸多痛點:大屏監控畫面數量龐大,僅靠人工監看難以有效發現異常,實際監管效果有限。同時,水廠雖按要求保存30至60天視頻數據,卻面臨歷史數據檢索困難、信息挖掘不足等問題。誤報率雖低至5%仍難以被客戶接受;報警僅依賴大屏提示,易被忽視;系統封閉,難以聯動。
兩山智聯?易見在三方面實現突破:一是依托技術升級,將識別準確率提升至接近100%;二是建立分級預警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推送給相關人員,確保響應時效;三是增強系統開放性,支持將視頻分析結果對接至各類業務系統,實現深度融合與拓展應用。
兩山智聯?易見如何提升集團安全管理能力?戰凱指出,首先風險感知: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質變;其次處置效率:構建分鐘級應急閉環;在管理決策端:用數據驅動安全體系升級。

兩山智聯?易見提供“四合一”視頻智能服務體系:一是在邊端部署一體化智能機,高效接入并分析各類視頻源;二是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提升識別準確率至接近100%;三是通過客服中心對高風險預警進行人工電話通知,確保及時響應;四是具備開放拓展性,可將分析結果對接至各類業務系統,實現聯動處置,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其中,一體機預置了20項面向安全的標準化算法,覆蓋人員、設備、環境及生產場景,單臺可接入100路攝像頭,同時解析5種算法,具備較強的邊緣處理能力。核心突破在于引入多模態視覺大模型,其通過解析圖像特征向量實現內容理解,能準確區分如“火燒云”與“火災”等易誤判場景,顯著提升識別準確率。相比傳統小模型90%-95%的準確率,大模型將識別精度提升至99%以上,是技術升級的關鍵所在。
兩山智聯?易見視頻智能解決方案四大優勢和獨特價值
一是高準確率,依托大模型技術將識別精度提升至99%以上,且實現事件可追溯,提供事件前后各15秒的30秒視頻片段,完整還原過程,便于精準研判;
二是響應及時,通過現場聲光報警、微信小程序、移動端及人工坐席等多渠道,優先通知當事人或責任人,尤其在夜間等管理盲區實現快速干預;
三是開放易用,支持各類攝像頭接入,可與巡檢、地磅等系統對接,并將視頻分析結果輸出至智能體等上層應用,實現跨平臺融合與業務聯動。
第四大優勢是“好用”。2.0產品兼容性強,支持符合國標GB28181的各類攝像頭(如海康、大華、宇視等)接入,實現即插即用;部署快捷,通常2天內即可完成;性能卓越,單臺一體機可并發處理100路視頻,每路支持同時運行5個識別算法。
應用案例生動說明了兩山智聯?易見產品的價值:
如,某垃圾焚燒廠夜間發生活性炭裝置過熱冒煙,兩山智聯??易見運營平臺自動識別為一級緊急事件,在人員半休息狀態下,立即通過電話通知中控室,實現快速響應與處置,為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避免重大損失!
過去一兩年,該產品已在近20個項目、十余個集團落地應用,客戶從1.0版本平穩升級至2.0大模型版本,識別準確率顯著提升,應用效果良好。
兩山智聯?易見產品商業模式靈活多樣,除傳統項目模式:一次性產品交付 + 五年全天候服務之外,E20還推出了新的服務模式:SAAS模式,免費提供AI一體機硬件和軟件,按年收取服務費。新的服務模式,一是為了降低使用門檻,讓更多污水處理廠能夠體驗AI技術帶來的安全升級;二是源于對產品效果的信心,相信大家一旦使用,便能感受到其價值所在。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