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海淡項目作為經略海洋、發展海洋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憑借獨特的技術壁壘與工業客戶穩定且強勁的付費能力,正成為重資產集團競相投資的新標的,和驅動未來增長的新曲線。疊加海水資源化利用、綠電直供及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的三重賦能,海淡行業正打開更具想象力的廣闊空間。
此次海淡主題沙龍,旨在為多方主體搭建對話平臺,共同探討商業模式創新與國際合作機遇,為海淡未來規模化發展和出海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10月21日上午,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海水淡化主題沙龍在北京正式召開。本次沙龍以"跨界新視野,海淡新機遇"為主題,圍繞海水淡化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綠電直連、資源化利用與智能化賦能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路徑與國際合作新機遇。
01. 海淡產業迎來規模化發展與跨界融合新機遇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郝小軍作了引導發言,他表示,海水淡化,對于環境產業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它不是傳統行業的組成部分,而熟悉是在于,海淡和水務行業的技術和客群存在關聯。隨著政策、技術和跨界賦能三股合力的匯聚,現在到了用新的視野來看待海淡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技術自主化突破正筑牢產業基石,數智化與綠電直連的深度耦合正重塑海淡成本曲線,海水資源化更是顯著提升了項目經濟性;另一方面,中東、北非等地區迸發的市場需求,亦為中國海水淡化技術產品"出海"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舞臺。
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圍繞"向海圖強"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強調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堅持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抓好海洋開發,向海洋要生產力、求新增長點。
當前,海淡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召集這個沙龍就是希望用平臺的力量聚合。從技術,綠電直連和人工智能方面共同來提升中國海淡的競爭力量,把中國海淡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
02. 解碼海淡產業"規模化"密碼

姚遠
隸潤集團董事長姚遠從全球化的視角,針對海水淡化出海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幾點想法:一是我們應研發全球先進的AI燈塔工廠,全面降低運營成本,包括電力、人工、運維、膜更換、藥劑成本等方面全面降低;二是研發全球領先濃鹽水綜合利用技術,其目標相比傳統技術成本降低50%以上,開辟全球萬億增量海洋礦產市場,真正體現綠色、零碳、ESG,海洋經濟新質生產力;三是打造全球海水淡化及海洋經濟產業圈層,包括三個維度:技術及產品供應、產業鏈思維、全球資本。

葛大勇
唐山嶸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大勇表示,嶸興科技以海水提溴為起點,海水綜合利用為核心、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制造為終端,構建起全鏈路產業鏈,通過資源梯次開發與循環利用實現海水價值最大化,進而形成"資源 - 生產 - 高價值轉化" 的產業閉環,同步顯著提升產業整體附加值與核心競爭力。

劉雪松
北京金風零碳能源有限公司零碳能源規劃專家劉雪松在主題報告中,分享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他表示,雙碳目標下國際、國內形式嚴峻,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必然方向,金風零碳作為金風科技儲能裝備及能碳服務業務的載體,以智慧儲能和智慧能碳為基礎,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物聯技術為核心,致力于為新型電力系統下各相關方深度賦能,為客戶提供更清潔、更友好、更經濟的能源解決方案。

謝方臻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水行業經理謝方臻,分享了數智化技術重塑海水淡化的成本與效率邊界。他表示,羅克韋爾是中國少數覆蓋跨行業的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其數智化方案覆蓋海水淡化全流程,從采購物流到生產優化,實現設備智能監測、能源透明管理及工藝改良,最終打造高效節能的海水淡化燈塔工廠,重塑行業成本與效率邊界。
03. 跨界融合共創海淡產業新生態

研討環節
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圍繞"綠電直連與資源化對海淡商業模式的重塑與創新、智能化技術在海淡規模化方面的潛力和落地路徑、海淡新紀元下各方新角色和合作模式"三大議題,以"共創海淡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從政策機制、技術創新、實際案例、國際合作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度對話,為海水淡化規模化發展與跨界融合提供系統性思路和可操作方案。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