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泰州東風小區一業主因地下水管漏水產生的高額水費問題與當地水務公司陷入糾紛,引發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7月16日,江蘇泰州梅女士反映,她家因水管漏水導致六月所需繳納水費高達萬元。
我們從“泰州百曉生”公眾號了解到,梅女士稱,5月下旬泰州市水務有限公司人員告知她水表有異常漏了約2000噸水,需自行維修,因水表裝在單元門外地下,此前未發現漏水跡象。梅女士連夜自費1900元改造水管后,卻得知需繳納高達10863.7元的水費。
梅女士對此提出質疑,先后向泰州市水務有限公司投訴和撥打12345熱線。泰州市水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依據相關條例稱,水表前歸公司管理,水表后則由用戶負責,該筆水費必須繳納。經12345介入,泰州市水務有限公司提出考慮實際困難,讓梅女士繳納4000多元水費,并稱這是最終處理結果。
但梅女士仍不認可,認為漏水的地下水管并非自家操作,且水管和水表均為水務公司與開發商施工購買并埋于地下,日常難以監管;作為30年的老小區,水管老化銹蝕可預見,而水務公司兩月才抄一次表,缺乏巡查,不應將責任全推給用戶,強調“只交應該交的部分,不該交的堅決不交”。
7月17日,泰州市水務有限公司客服人員稱,其水費異常起因表后水管漏水,此段水管依據相關條例由用戶負責維護。水務公司人員表示,已為梅女士家酌情減免水費,目前有相關負責人正在與梅女士溝通中。
為此,有網友表示,出端漏水可能導致家中無水,高額欠費說明漏水時間不短,為何未被及時發現?還有網友質疑,水務公司人員所說的的相關條例是否存在不合理性,應以入戶為分界,房子外水管歸水務公司負責,入戶的歸居民負責,畢竟水表后到入戶的距離較遠,居民日常難以維護。
針對這一現象,E20供水研究中心認為,水務企業應正視在漏損管理與用戶服務方面的不足。
從漏損控制角度看,此次高額水費糾紛暴露出末端管網監測與分區計量的短板——地下管線一旦發生漏水,由于人工抄表周期長且缺乏實時報警,漏損量難以及時察覺,短時間內即累積近2000?m3的無效耗損。建議水務公司加快推進管網分區計量與智能水表升級,結合短信或APP推送實時告警,將漏損發現和處理時間縮至最短。
從用戶精準服務角度看,水表后管線維護責任確屬業主,但供水公司如能利用數據監測與智能預測等手段,主動向用戶推送異常提醒,同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受理與跟進維修申請,則可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