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特許經營權提前收回:補償款成“救命錢”,也是博弈焦點

時間:2025-07-21 09:3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

評論(

近日,兩起A股上市公司環保項目特許經營權被提前收回事件引發了行業的高度關注。

7月2日,郴電國際發布公告稱,郴電國際全資子公司格瑞環保向郴州市城管局申請的1億元特許經營權終止補償款已全額到賬,加上此前已收到的4000萬元和24827萬元,因政府提前收回格瑞環保運營的郴州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補償款總額3.8827億元全部兌現。據了解,兩座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協議原本應該在2064年到期。

時隔不久,7月15日,海天股份發布公告稱,海天股份全資子公司天府海天因與四川天府新區農業農村局、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存在特許經營權合同糾紛,雙方未能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遂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索賠金額2.75億元。糾紛源于海天股份2011年獲得的華陽第一污水廠二期特許經營項目被提前終止,此時剩余特許經營期約15年。

事實上,近年來,環保領域特許經營權被提前收回的現象已經不是新聞,早在幾年前行業內就密集發生過類似事件并引起廣泛關注。從上述兩則特許經營提前終止的案例可以看出,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特許經營權提前終止的后續流程已經越來越規范化,但落地和推進過程中,依然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01

約60%項目獲賠!

提前解約補償款成企業“現金流修復器”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全國有過公開報道的類似事件中,至少發生25起污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整治、餐廚垃圾等領域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提前收回事件,其中大約60%的項目能夠通過市場化回購實現平穩過渡,如:

2021年2月,馬鞍山市當涂縣生態環境分局終止與華騏環保控股子公司簽訂的當涂縣污水處理站及其配套管網 PPP  項目特許經營協議,當地生態環境局向其支付欠費及返還的投資款合計人民幣 3477.43 萬元。

2022年11月,為了統籌管理當地水務資產,瀝林鎮人民政府與同濟科技下屬孫公司提前終止惠城區瀝林污水處理廠(首期) BOT  項目特許經營權,支付回購款項5551萬元。

2023年4月,臺兒莊水務局為系統解決污水處理廠經常進水超標、長期拖欠水費等問題,提前收回臺兒莊區4萬噸污水處理廠BOT特許經營權,并向原負責企業同濟科技下屬孫公司支付補償款5300萬元。

2024年,環保領域特許經營項目提前終止的“風”持續刮起。尤其是污水處理領域,巴安水務的安福污水處理廠、南康污水處理廠、共青城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特許經營被先后提前終止并由政府回購;鵬鷂環保全資子公司岳陽鵬鷂的岳陽市經開區羅家坡污水處理廠一期、南津港污水處理廠等兩項目的特許經營權也被提前終止,根據協議,當地政府向其支付約4.46億元的“分手費”,里面包含特許經營權終止補償、歷史欠費及逾期利息。

中國水網持續追蹤發現,近幾年,地方政府主動提前收回特許經營權并給予規范補償的案例密集出現,這種“錢貨兩訖”式退出正成為政企解約新范式,企業對不能再運營的項目及時止損,獲得的不僅是現金補償,更是布局新興業務的戰略轉場券。比如,上述提到的郴電國際,就在公告中提到,本次收到的污水廠項目補償款將對公司的現金流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公司的生產經營。

這一趨勢背后,既有地方政府基于環境管理壓力以及國企改革的考慮,為了更好統籌區域環境治理,做大做強地方環保集團等原因,或因為政策、市場變化等原因,對尚未到期的項目以回購方式提前解除特許經營權;也有污水處理企業迫于資金壓力,提前收回投資、落袋為安的考慮。如2021年1月,萬邦達為盤活資產、防范經營風險、提升主營業務發展能力等綜合原因,籌劃退出內蒙古烏蘭察布PPP項目,項目最終被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政府以13.41億元回購。

對于環保企業而言,在行業應收賬款持續增加,多地甚至開始拖欠運營費的背景下,企業資金鏈趨緊,不少企業已經到了“懸崖邊緣”,此時政府主動出手回購項目讓企業得到現金流修復的喘息之機,這筆意外的現金回流不僅可立即償付到期債務、補充運營資金,也為企業爭取了重新梳理資產結構、聚焦高毛利業務的寶貴窗口。

02

行業走出“違約、索賠”泥潭,

政策規范下還需要各方切實的執行和落實

政企“和平分手”的案例背后,是我國特許經營機制的日趨完善。特許經營協議的提前終止曾是環保行業的 "痛點",尤其在污水處理領域,特許經營退出環節曾長期深陷  "政府違約、企業索賠" 的泥潭。

如,2021年著名的“戶縣桑德提前收回特許經營權案”中,西安市鄠邑區水務局以未完成提標改造及收費權質押為由,強制接管戶縣桑德污水處理廠并取消其特許經營權。最后雙方對簿公堂,法院認定水務局雖有權處理,但未依法召開聽證會,判決其行為違法。

2023年5月,北京市順義區水務局提前收回桑德國際子公司京禹順在順義區污水處理廠的特許經營權,理由是污水處理規模遠未達約定規模,逾期多年未進入商業運營,未提交履約保函等。對此,京禹順方面不予認同,并將順義區水務局一紙訴狀告上法庭。

類似這樣提前收回特許經營權而鬧出糾紛的事件并不少見,光是桑德集團一家,就連續遭遇到陜西戶縣、江蘇泗陽、北京順義、陜西商洛四起事件。

E20水網固廢網也曾報道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在一些案例中有政府明顯可見的問題,也有個別企業不積極履約的情形。最終鬧上法庭的案件,不僅讓政府信用受到沖擊,持續的官司糾紛也讓不少環保企業負重前行。

面對層出不窮的特許經營權糾紛事件,國家層面開始出臺政策,推動特許經營權的規范運營與有序退出。

2023年11月出臺的PPP新機制,要求規范開展特許經營協議變更和項目移交等工作。特許經營期限屆滿或提前終止的,應按協議約定依法依規做好移交或退出工作;對因特許經營協議引發的各類爭議,鼓勵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必要時可申請仲裁、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民事訴訟。

12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