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數據驅動決策優化:積累能耗、藥耗、設備狀態及管網健康度數據,為管網淤堵識別、工藝參數調優(實現藥耗降低15%)、設備預防性維護及擴建規劃提供決策支撐,達成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降低20%。

Smart-IES智慧管理平臺管理成效
該平臺以數據貫通 “源 - 網 - 廠” 鏈條,通過實時監控閉環、風險防控前置、決策機制科學化,將運營經驗轉化為可持續管理資產,成為“管理可持續” 的核心載體。
本次整體解決方案的系統性價值體現于財政、技術、管理三個可持續:
1)前端簡化、責任重構, 階梯水價機制平衡企業負擔與運營收益循環,保障財政可持續;
2)優化中樞、運行聯動,工藝升級與回用率控制確保出水穩定達標(COD≤50mg/L),實現技術可持續;
3)數據驅動、監管閉環,智慧監管平臺與責任分工支撐長效自主運行,鞏固管理可持續。通過整合技術與管理創新,該模式不僅解決即時污染問題,更建立了區域水環境治理的長效運行機制,系統性重塑工業污水處理廠的煥新路徑。

上下游協同實現 :
技術可持續、財政可持續、管理可持續
03工程實踐
面對緊迫工期、復雜工況及既有技術缺陷的多重挑戰,吳江水務集團、中持聯合推進,項目團隊制定了“快速響應-高效實施-可靠達標”改造路線,通過分期投產、充分利舊、精準匹配技術實現系統煥新。

分期攻堅保障復產:優先搶建萬噸級處理線,于2023年5月通水,解決25家重點企業生產緊急需求;隨后完成全系統3萬噸/日改造,支撐園區全面復工。
資源優化與技術適配:改造利用原有氣浮池、生化池等構筑物節約成本;針對纖維、油脂等特征污染物,改變污泥處理工藝、新增隔油除渣單元;采用工廠預制陶瓷拼裝罐縮短工期;核心工藝選用MBR膜技術,可以實現出水COD穩定≤30mg/L(滿足太湖地標),實現占地減少50%、污泥產量降低35%;配套高效氣浮裝置提升污染物去除率25%,空間占用縮減60%。
極端挑戰應對:在工期緊迫、場地受限、深基坑/高空/交叉作業密集、設備供貨周期緊張條件下,通過優勢資源投入、嚴密計劃動態管控、高強度安全管理(日巡查+周專項培訓,零事故)及設計-采購-施工無縫銜接,確保工程高效推進。

最終項目實現了三項核心突破:
1)1萬噸線提前100天通水,保障25家重點企業復產,避免億元級經濟損失;

2)全系統提前100天投運,3萬噸/日處理能力全面恢復,企業復工率100%;
3)一次性實現100%穩定達標,出水水質與工程質量雙合格,化解區域環保危機。
↓↓ 點擊圖片,一起重塑桃源水廠↓↓



回顧項目實施過程,中持之所以能攻堅克難助力客戶達成高質量長期運營目標,其核心支撐在于堅實的組織能力與充分的組織準備。

多年來,中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戰略觀與人才觀,秉持樸素的客戶導向思維,高度重視運營體系建設。在核心崗位人才儲備上,中持進行著長期且充足的投入,覆蓋廠長、主管、高級維修工程師等各級各類關鍵崗位。正是這種長久的、深度的人才梯隊建設,使得中持能夠快速精準地派出長建制專業團隊,有效支撐“管理可持續”理念的落地實踐。
04工業美學
桃源水廠對工業的賦能不僅體現在達標穩產、長效運營,廠區的空間設計也是賦能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桃源水廠廠區空間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將工業美學深度融入功能性設施,在保障高效運行的同時提升空間感知體驗。
在空間布局上, 大型金屬管道加銀色罐體的工業風列陣清晰體現了水處理工業流程,加之自然綠化元素,成為工業風結構的完美補充。


在建筑外觀上,呼應傳統蘇式建筑風格, 用粉墻黛瓦與現代風格相結合,實現建筑景觀一體化。大面積玻璃幕墻的應用,連接了內部辦公與外部環境,同時實現了水質檢測的透明化展示。

在導視指引上, 統一配色的管道標識和路徑指引,使水流循環清晰可見的同時,增強了參觀者對水處理技術的理解。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