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上午10時,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的主題是: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建設美麗鄉村。發布會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趙世新先生,介紹有關工作,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裴曉菲: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建設美麗鄉村。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趙世新先生,介紹有關工作,并和我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一下我部最新情況。
一、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今年上半年,我國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
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上半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6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四降一升一平”,其中,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PM10、SO2、NO2平均濃度同比均下降;O3平均濃度為1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0.7%;CO平均濃度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5%,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從重點區域來看,汾渭平原13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3%,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同比下降4.0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36”城市、長三角地區31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上升2.1%和8.3%;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分別下降1.3和1.9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同比分別下降2.8和0.6個百分點。
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上半年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8.8%,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8%,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其中,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0.3%,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5%,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監測的210個重點湖(庫)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湖庫個數占比79.5%,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湖庫個數占比4.3%,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
二、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和第八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舉辦
近日,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第八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MoCA)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
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主論壇以“深化碳市場交流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主題,會上發布了《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年)》。報告重點介紹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體系建設、第二個履約周期市場運行、配額分配與清繳、數據質量管理等情況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以來相關進展,以及全國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成效、國際合作等情況,并對全國碳市場未來發展作出展望。
第八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MoCA)以“強化全球氣候行動,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為主題,全面總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的成果,深入討論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和第30次締約方大會涉及的減緩、適應、支持等主要問題,并就加強國際合作、推動能源轉型充分交換意見。MoCA會前,還召開了2024年巴西、南非、印度、中國的“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發布了《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聯合聲明》。
三、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將印發
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將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劃轉至生態環境部,打通了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為實現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奠定了管理基礎。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近期,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和《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對入河、入海排污口的定義、分類、設置、登記備案、規范化建設、監測、監督檢查、信息公開等作出了具體規定。管理辦法的印發實施,將進一步明晰各方責任、提升精準治污水平、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提供重要制度支撐。
下面請趙世新司長介紹情況。
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成效明顯
趙世新:記者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交流。借此機會,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
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會同有關部門,強化源頭預防、風險管控、分類施策、協同治理、先行先試,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們緊緊圍繞“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控源頭、防新增、重監管,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風險。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強化溯源斷源,推動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消除一批污染隱患。推動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違規開發利用監管,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推進黑土地、鹽堿地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