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涉氣類設施與裝備淘汰。依法依規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逐步退出限制類涉氣行業工藝和裝備。現役30萬千瓦級別燃煤火電機組“到期即退”,加快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30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退出或整合。2025年底前,2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燃料類煤氣發生爐清零,玻璃行業全面退出石油焦、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到2027年,燃用石油焦、重油、渣油、煤焦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比例達到100%。
(二)全面深化水環境治理。
加快補齊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短板。系統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和設施設備更新,加強區域管網互聯互通,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調節能力,推動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低、超負荷運行等問題。加快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輸配設施建設。入海河流總氮未完成考核目標的流域因地制宜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降氮改造。到2027年,完成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改造,實現城鎮區域生活污水產生量與處理能力的動態平衡。
全面推進城鎮管網建設和提升改造。加快城鎮污水管網高質量全覆蓋區建設,推進城市污水管網數字孿生系統建設,實現對管網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處置,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完成存量污水管網隱患排查,加快雨污混流、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的改造,著力提升老城區、老舊小區、城郊結合部等管網設施水平,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能力。推動城鎮雨洪排口晴天排水溯源治理和閉環管理,城市(含縣城)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2026年上半年,完成80%的存量問題污水管網提升改造,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到2030年,新改建污水管網2000公里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BOD平均濃度不低于100mg/L。
推進城鄉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統籌推進城鎮周邊村以及其他具備條件的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到戶延伸改造,推動農戶接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快建立城鎮污水廠網設施運維高效協同機制。到2027年,城鎮周邊村生活污水納廠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加強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嚴控新增化工園區,推動化工、醫藥項目向化工園區集聚發展。加快推進化工園區專業化工生產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2026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17座處理設施(專管)、提升改造4座處理設施,2027年6月底前完成建設,實現化工園區化工生產廢水專業處理全覆蓋。鞏固提升化工、電鍍等重污染企業污水輸送明管化改造成效,全面推行雨水管網明渠化改造和雨污管網可視化管理系統建設,提質擴面星級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積極推進園區配套建設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對納管企業總氮、鹽分、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積極推進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分質分流處理。
(三)加快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綜合治理。
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穩妥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建立健全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體系。全面完成生活垃圾老舊中轉站改造提升,城鄉生活垃圾運轉能力實現平衡。因地制宜推進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化治理,到2027年,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實現縣縣全覆蓋。
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完善塑料制品回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塑料廢棄物收集、運輸和處理力度,積極謀劃儲備廢塑料分揀中心和加工利用項目,推動廢舊塑料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規模化發展。加快“以竹代塑”產業發展,培育推廣替代產品,推動外賣塑料“零廢棄”擴圍提質。加強“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低碳回收和高值利用,到2027年,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能力達到10萬噸/年。
加強建筑垃圾綜合治理。圍繞“減量、利用、消納、監管、打擊”五方面發力要求,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應用,培育一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加快構建產能均衡、品質優良、產銷通暢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強化規劃和用地保障,加快市縣建筑垃圾消納設施落地落實。全面強化建筑垃圾全過程排查整治,加大聯合執法、信用懲戒、行刑打擊力度,杜絕建筑垃圾非法傾倒、堆放等違法違規行為。到2027年,全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90%以上。
(四)加快工業固廢危險廢物治理管控。
加強一般工業固廢綜合治理。健全一般工業固廢統一收運體系,推進回收體系、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環衛體系三網深度融合。提升粉煤灰、爐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加強印染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保障。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工業固廢。深化一般工業固廢規范化環境管理試點,建立一般工業固廢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推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和新能源動力電池等新型固廢循環利用。到2027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保持98%以上。
提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在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和小微收運單位全面開展危險廢物產生、包裝、稱重、打碼、入庫“五即”規范化建設。精準推進危險廢物“趨零填埋”,加快溫州、舟山、臺州、麗水等地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和紹興、臺州等地工業廢鹽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推動麗水市提高不銹鋼酸洗污泥資源化利用能力的適配性。到2027年,新增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能力20萬噸/年以上,廢鹽資源化利用能力7.5萬噸/年以上。持續完善小微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建設工業園區小微產廢單位危險廢物集中式貯存共享中心。
(五)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實施自然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行動,推進線性工程生物通道建設。到2030年,完成森林生態修復和美麗林相提升500萬畝以上,建成各類生態廊道5000余公里;完成山水工程治理面積160萬畝以上,藍色海灣修復岸線50公里、濱海濕地面積1.5萬畝,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1.5萬畝,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300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93.5%;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質量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推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河湖水體連通工程,加快推進城鄉水系連通暢通。健全流域生態流量保障機制。推進河湖岸線生態修復和生態緩沖帶建設,持續修復河湖自然生境,提升河湖水生態系統健康水平。強化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和整治提升。加強美麗海灣親海休閑設施、生態修復設施、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到2027年,完成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到2030年,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應建盡建,累計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1000公里,95%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幸福河湖建設目標,全省水面率控制在5.66%以上。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