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聚焦園區集中式處理,推動業務規模化發展
工業園區廢水集中式處理無論從適應產業集聚現狀、滿足園區及企業需求,還是落實政策要求角度,都具有較好的市場成長空間。近年來,我國各地大力發展產業、推進土地集約利用,使得園區、開發區數量持續增多,工業廢水排放呈現出集中化、規模化的特點。而隨著政策制度的出臺與變革,工業園區廢水處理的市場需求也逐漸變得真實迫切。2025年5月2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旨在落實《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范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工作。此舉釋放出強化工業園區污水治理的明確信號,意味著分散處理模式下,單個企業難以全面滿足不斷升級的環保標準。
當前,已有眾多省市已經開始推動工業園區污廢水統一治理(可見表5案例),將具有相似功能和排污特性的企業集中于同一園區,實施污染集中管治。工業廢水的集中式處理區別于傳統工業廢水處理業務的單一企業的點對點治理模式,而是實現了整個園區的系統化治理轉變。
在此背景下,企業應積極主動融入園區集中處理體系。相比于市政污水處理,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更傾向于專業能力驅動,處理規模更小。企業一方面應加強技術研發與升級,根據不同的工業廢水類型、等級或要求,推出適配的集中處理場景的成套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要配合園區統一規劃,與園區運營方及其他企業建立協同機制,構建適用于工業園區的成熟廢水處理體系。
表2-1 近期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工程中標項目案例

案例: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是全球首個落地的零碳產業園,培育新能源電池、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三大千億級產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及水資源再生利用項目(EPC模式)由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設計,是目前全國光伏廢水處理領域投資規模最大、回用標準最高、分鹽量最大的污水零排放項目。
項目分兩期,建設總規模為15萬立方米/日的工業企業生產污水處理廠1座,新建污水管道28.94公里;新建再生水管道10.46公里。項目整體以綠色生態、資源循環、低碳運行、水質永續為定位,將污水廠建設為資源工廠,建成后,蒙蘇零碳產業園工業用水再生重復利用率將達到95%。
3 強化高難度領域拓展,搶占高附加值市場空間
高難度工業廢水是指在工業生產進程中產生的一類成分復雜、水質波動大、污染濃度高、處理難度極高的廢水類型,這類廢水一般出現在醫藥、化工、印染、電鍍、造紙、制革、冶金等行業。高難度工業廢水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而且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法往往難以奏效,因此高難度工業廢水的處理依然存在較高技術壁壘。例如膜分離技術憑借其高效、穩定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電力、化工、制藥等行業的高難度廢水處理場景。截至2024年全球范圍內擁有核心膜分離技術的企業數量不足20家,它們占據了高端膜市場超過60%的份額。
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推進含重金屬、磷、氨氮等高難度廢水深度高效治理。由于政策的趨嚴、因“難處理”特性形成的競爭門檻和差異化需求,高難度工業廢水領域往往具備較廣闊市場空間和較高附加值。高難度廢水的處理領域中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可通過專利保護形成壟斷性優勢,這種技術壁壘直接轉化為定價權,支撐服務或設備的高附加值。例如制藥廢水中抗生素菌渣危廢處理價格高達8000元/噸,但全國僅3家企業具備合規資質;國內PCB電路板行業每年產生含銅廢水超5億噸,回收率達90%的技術商毛利率超60%。
在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領域,技術是打開市場的核心鑰匙。精準定位細分領域,聚焦于解決技術突破或技術升級;同時技術需與工程化、商業化能力結合,才能真正轉化為市場競爭力。技術突破可通過自研、合作、收并購、工藝組合等方式進行:對于資金雄厚的企業可布局核心工藝原創研發、收并購;中小企業則可通過合作、技術引進等。案例:久吾高科集成工藝破解PVA廢水零排放難題
某安徽化工企業在聚乙烯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硫酸鈉含量高,處理難度大,企業環保壓力日益增加。為解決此問題,久吾高科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化工產品生產方法處理工業廢水的研究思路,其核心在于攻克了膜材料制備、膜污染控制、多膜集成工藝等關鍵技術瓶頸,開發出廢水零排放成套工藝包。
以多膜集成為核心的廢水零排放新工藝,包括高效預處理、多膜集成技術、冷凍結晶等組合工藝,針對不同水質特點,該技術能靈活組合超濾、納濾、反滲透等膜分離單元,實現精準分離與分級處理。項目采用“化學除硬-超濾-反滲透-納濾-冷凍結晶”的組合工藝路線,直擊PVA廢水處理痛點,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和硫酸鈉鹽的資源化回收。案例:Gradiant收購H+E集團應對半導體廢水Gradiant是全球先進的用水和廢水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中包括半導體、制藥、食品和飲料、鋰和關鍵礦物以及可再生能源等。H+E集團擁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工業水處理、廢水處理和水回收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已交付了30000個工業用水項目。2023年10月7日,Gradiant收購了H+E集團(Hager+Els?sser)。在此次收購中,H+E集團為Gradiant帶來了半導體和先進制造業超純水和廢水處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通過將H+E集團的專業知識與Gradiant廣泛的端到端水處理解決方案相結合,Gradiant將處于提供創新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的最有利地位,以應對半導體制造商所面臨的獨特挑戰。此外,由Gradiant收購也是H+E集團快速增長的工業廢水和超純水業務向前發展的正確一步。
4 布局海外市場,突破內卷實現業績新增長
近年來,我國對環保企業出海出臺多項支持政策,例如《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工信部聯節〔2025〕49號)中,提到要推動環保裝備企業積極承建國際節能環保成套裝備工程,擴大環保技術和設備出口;等等。 目前已有不少國內環保企業在海外布局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可見表4案例),但中國環保企業的出海目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大多是單點式項目,很少有體量較大的項目。由于國內企業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積累了適配多行業的成熟技術,設備制造成本、工程服務性價比顯著高于歐美企業,因此在海外也具備一定競爭力。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