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25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易新智維總經理、博士、教授級高工曹斌以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為例,闡述了人工智能在設備管理細分場景中的應用。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作為智能產品,實現了“工業知識+通用智能”的跨界創新。
曹斌
運營為王——設備智能運維正在重新定義運維邊界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深水期,無論從政策導向還是行業內在需求審視,固廢領域已從聚焦“達標合規”的發展階段,進階至追求綠色化、智能化、精細化、低碳化的更高階段。這一時代有兩大核心關切:一是效率議題,也是“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行動持續探討的焦點;二是降本增效訴求,驅動固廢行業迎來發展拐點。
透過“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比選行動中智能化標桿廠的實踐,可清晰洞察行業智能化發展軌跡。過去10-20年,企業智能化建設重心主要集中于兩大方向:一是工藝調控升級,通過技術優化實現垃圾從“能焚燒”到“焚燒好”的跨越;二是安全防控體系構建,這既是應對鄰避效應的必要舉措,也是滿足排放高標準的核心需求。
固廢行業已進入運營為王的時代,設備管理、經營管理、運行管理、垃圾管理、風險管理,這五大要素缺一不可。此時,人工智能提供了極佳技術路徑,而設備實則成為環境設施運行管理里的關鍵命題。在“設備即生產力”的當下,智能設備運維正重新定義運維邊界。
傳統設備智能運維困局
過去五年間,曹斌走訪了眾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并與一線人員深入交流,發現傳統設備普遍存在以下困境:
第一,“用不好”。
其一,設備維護過度依賴外部。傳統模式下,企業僅關注設備 “能否運轉”,而忽視運行效率;部分設備長期低效運行,更有企業將維護完全外包,導致自身對設備狀態及智能化管理的把控能力薄弱。
其二,數據無效性問題凸顯。在不少項目中,設備僅具備啟停兩種信號反饋。當監控大屏紅燈亮起,意味著設備已停機;而想要獲取更多運行參數時,卻因設備本身功能局限而無法實現。即便設備具備數據傳輸能力,將信息實時傳入DCS系統,這些數據也往往未能得到有效處理與利用,淪為無效數據堆砌。
第二,“管不了”。
垃圾焚燒電廠內設備種類繁雜,涉及多領域專業知識。在電廠中,帶軸承的旋轉類設備應用廣泛,設備種類可達成百上千種。然而,編制內專業管理人員數量有限,僅憑寥寥數人,如何能有效管理如此龐大的設備體系?
由于缺乏專業管理工具,管理人員只能依靠雙腿穿梭現場,憑借個人經驗,通過眼看、手摸等傳統方式巡檢設備。但僅憑這種原始的管理手段,管理深度與廣度都極為有限,難以滿足現代化電廠設備管理需求 。
第三,“算不清”。
用智能化手段開展設備運維價值核算時,核心痛點在于降本幅度難以精準量化,無法清晰界定單臺設備檢維修成本,導致維修成本追蹤難以形成閉環管控,制約運維價值的精準評估與優化。
第四,“人員少”。
當下,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許多專業人才對行業的認知與認同感較低。年輕群體(尤其是高學歷、高水平人才)的行業留存率堪憂,與此同時,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陸續退休,進一步加劇了行業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問題。
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都是導致設備管理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的重要要素。
根據智能運維分級與應用模型標準,環境領域智能運維水平處于S1-S2階段。這一階段的典型特征是:可實現單機設備的本地在線監測,但功能局限于數據采集與狀態顯示。若要進一步對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分析,進而完成故障診斷與運維決策,目前環境行業尚未達成該目標。
破局之道:從“劃勾打卡”到“設備AI運維專家”
面對上述困境,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以技術創新開啟破局之路。
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不止于設備監測,能夠提供從傳感器硬件到云端模型平臺及設備健康體檢的“全棧式”服務,打通從數據采集到設備運維服務的完整價值鏈。
推動從“點檢定修”到“智能運維”的質變是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的目標。
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產品有三個核心特征:第一,全面、實時、深度感知關鍵設備的運營狀態;第二,遠程對設備故障進行深度、專業故障診斷;第三,基于智能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檢維修方案。
切實達成智能運維應具備的上述三大基本特征,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產品有五大核心技術:
第一,智能傳感器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的全面、實時、高頻的數據采集。傳感器分為無線與有線兩類:地上設備普遍適用無線溫振傳感器,可同步采集溫度與振動信號;配套的采集站負責匯聚傳感器數據,經云端傳輸后,通過算法模型對振動數據進行深度分析。
第二,AIoT平臺建立設備“數字孿生體”,定義維護策略和設備屬性。兩山智聯云設備智能運維平臺除具備常規設備管理功能外,特別搭載故障管理與知識庫兩大模塊。其中沉淀了海量故障庫數據、設備運行經驗數據及專家經驗數據,構成平臺核心價值;其余模塊則作為配套功能,支撐數據驅動的分析決策閉環落地。
第三,利用復雜的AI算法、設備故障機理模型、知識圖譜等技術,對實時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傳統設備檢維修多采用事后維修或者預防性維護模式,設備智能運維基于精準數據采集,模型會基于300+智能模型、30000+設備故障庫數據、專家經驗與歷史經驗,自主完成設備健康分級評價、故障診斷、根因分析、預警推送及檢維修決策工作。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