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

時間:2025-06-27 09:14

來源:新華社

評論(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到2035年,現代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江河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文化繁榮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江河保護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水關系更加和諧。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江河保護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水關系更加和諧。

《意見》指出,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增強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城市供水網絡,加快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形成多水源、高保障的供水格局。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規范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推行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和專業化管護。

《意見》強調,持續改善江河水環境,加強江河水環境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進重要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持續提升河湖水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河湖。完善全國地表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提高數智化監測預警能力。落實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深入推進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持續推進河湖庫清漂。加強沿河湖礦山、化工園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水環境風險隱患綜合治理。

《意見》指出,完善江河保護治理機制,深化改革創新。推進水利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推進用水權改革,完善水價形成機制,落實好水資源費改稅政策。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機制,加強優質金融服務供給,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渠道。以數字孿生流域為重點,系統謀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健全江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image.png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

(2025年6月17日)

為深入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進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部署,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以流域為單元,統籌推進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傳承弘揚水文化,健全江河保護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護江河、人水和諧共生的江河保護治理格局。

主要目標是:到2035年,現代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江河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文化繁榮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江河保護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水關系更加和諧。

二、全力保障江河安瀾

(一)構建流域防洪減災新格局。遵循“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理念,科學確定不同江河流域防洪減災思路舉措,統籌處理好洪水蓄、滯、泄、排關系,優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布局,提升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和應急搶險救災能力。堅持流域和區域相協同、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統籌干支流防洪體系建設,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應對極端暴雨洪水的韌性。

(二)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健全由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等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推進防洪水庫建設,提升已建水庫防洪能力,強化庫容管理。定期開展水庫水閘安全鑒定,及時除險加固。推進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標建設,加快中小河流系統治理,實施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蓄滯洪區建設,完善功能布局,加強空間管控和產業引導,依法加強蓄滯洪區管理,嚴控人口遷入,引導區內人口有序外遷。實施洲灘民垸分類治理。完善城鄉防洪排澇體系,健全洪澇聯排聯調機制。提升山洪災害防治和風暴潮防御能力。

(三)構建雨情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優化氣象水文監測站網布局,強化監測設施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暴雨和洪水預報精準度。完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加強產流匯流水文模型和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研發應用。加強水文氣象聯合科學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標準協同。

(四)健全洪澇災害防御工作體系。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聚焦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山洪災害易發區,依法嚴格落實洪澇災害防御責任,構建科學專業、支撐有力、反應迅速的決策支持機制,健全權威統一、運轉高效、分級負責的調度指揮機制,完善流域洪水防御方案和調度方案,增強極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險情災情等應對處置能力。

(五)強化洪澇災害風險防控。加強流域洪澇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系統評估,完善洪水風險圖和洪水風險區劃,有序引導人口、產業向洪水低風險區遷移。城鎮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要留出行洪排澇通道和蓄滯洪空間。在確保省域內耕地保護任務不降低前提下,穩妥有序退出河道內影響行洪安全等的不穩定耕地。強化交通、通信、供水、能源等重點領域防洪抗災能力建設。以洪水高風險區為重點逐步推行洪水保險制度。堅持旱澇同防同治,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

三、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六)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完善水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依法依規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嚴格取用水管理,依法嚴厲打擊違法取用水行為,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開展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實行差別化管控政策,在水資源超載地區依據有關規定暫停新增取水許可。堅持以水而定推進國土綠化,嚴禁脫離實際建設人工湖、人造水景觀。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