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資料顯示,藍曉科技2001年成立,是國內經營吸附分離材料的龍頭公司。截至2020年底,藍曉科技擁有各項吸附分離材料產能4萬噸/年,在涉鋰產業鏈擁有10多項專利,拿下了多個鹽湖提鋰訂單。
正因藍曉科技在國內吸附劑方面的技術優勢和10余年鹽湖提鋰領域的布局,讓藍曉科技在鹽湖提鋰賽道占據優勢,也在短短兩個月內斬獲超11億鹽湖提鋰項目訂單。
三達膜:手握膜分離技術,喜提鹽湖提鋰合同
2月19日,三達膜發布公告,與金昆侖鋰業有限公司簽署《5000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總價為2.1億元。
資料顯示,三達膜是中國膜技術開發與應用領域的開拓者,是我國最早從事過程工業先進膜分離應用工藝開發的企業之一,也是我國最早將國外先進膜技術引入國內并進行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構建了一條涵蓋“膜材料-膜組件-膜設備-膜軟件-膜應用”的膜產業鏈,已涵蓋特種分離與水處理兩大應用領域。
三達膜的鹽湖提鋰業務始于2016年,先后在藍科鋰業、五礦鹽湖、青海鋰業、中信國安、西藏金泰、西藏國能等超過10個鹽湖開展中試、工業化驗證等,并和吸附、電化學、萃取等公司合作,開展不同工藝包的聯合實驗開發,掌握了各種鹽湖的提鋰工藝。
2021年11月份,三達膜在投資者平臺上表示根據公司初步統計,公司2021年1-10月在鹽湖提鋰業務方面的在手訂單金額為2253.40萬元。
針對此次項目合同的簽訂,三達膜表示,擴大市場份額及樹立案例標桿作用,有助于三達膜持續開發的鹽湖提鋰相關技術的產業化轉化與落地,對于構建提鋰技術優化升級平臺,與鋰資源行業優秀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具有積極意義。
久吾高科:自主研發鈦系吸附劑,鹽湖提鋰項目落地西藏
2月7日,久吾高科發布公告稱,與金海鋰業簽訂《1000噸氯化鋰項目設計、設備供貨及安裝總承包合同》,合同總價為6500萬元。公告稱,此次合同簽訂,將有利于對公司“吸附+膜法”原鹵提取氯化鋰工藝可行性進行驗證,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鹽湖提鋰領域的研發應用水平以及業務承接能力。
久吾高科對鹽湖提鋰技術的開發遠早于2019年。2019年3月,久吾高科曾發布一則關于鋰吸附劑材料研發進展公告,公告指出久吾高科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性能鋰吸附劑材料開發取得階段性進展,該材料包括鹽湖老鹵系列提鋰吸附劑以及鹽湖原鹵系列提鋰吸附劑。
可見,技術成果是踏入鹽湖提鋰領域的藏鋒利刃,技術優勢支持下久吾高科早就開啟了對鹽湖提鋰市場的探索。2021年11月2日,久吾高科(300631)發布公告,與西藏日喀則扎布耶鋰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開發(合作)合同》,項目總費用預算為5,924.1萬元。合同主要研發技術內容為:碳酸鹽型鹽湖吸附提鋰工藝研究、硫酸鋰體系合格液的膜集成工藝研究、雙極膜電滲析制酸堿工藝研究、氫氧化鋰重結晶過程研究以及工業化方案評估。
據了解,此次扎布耶鹽湖提鋰中試裝置是鹽湖原鹵直接生產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裝置,也是鈦系吸附劑首次在碳酸鹽型鹽湖原鹵吸附法提鋰生產中的應用,中試采用由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鈦系吸附劑。
與此同時,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膜法鹽湖提鋰工藝以及大型工業化應用案例,多年來,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深入鹽湖提鋰解決方案及產品的研發,成功研制出鋁系、鈦系鋰吸附劑材料并提出“吸附+膜法”原鹵提鋰工藝,
鹽湖提鋰業務大火,環保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各路資本對鋰資源的狂熱追逐,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鋰資源的緊缺。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鋰資源在未來存在著明顯缺口,尤其是影響著新能源汽車這個大體量制造業的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的鋰資源并不豐厚,高品位的鋰礦石十分缺乏。相較而言,中國鹽湖資源更為充沛。從鋰資源開發行業背景角度出發,環保企業在這一賽道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
正如上文所述,今年短短兩個月,就有多家環保企業斬獲鹽湖提鋰項目,可見行業對該領域的關注程度。
借助天然技術優勢,進入鹽湖提鋰賽道是環保企業們走出去,向新能源業務拓展的方式之一。
同樣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需求爆發之際,鋰作為未來的“白色石油”,其戰略重要性已基本成為全球共識,世界各國紛紛將鋰列入戰略資源。
但是據阿爾法工廠研究所報道稱,中國的鹽湖鋰也有一個顯著缺點——稟賦較差,鎂元素過高。使得工業上需要通過繁雜技術,耗時耗力生產出成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消費國,對鋰資源的掌控力卻不容樂觀。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2%,近年來自澳洲進口鋰礦比例均超過90%以上。但這也正是未來的空間所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