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相較于春節前,短短兩周內漲幅超5萬。鋰板塊在資本市場大熱,加速具有相關鹽湖提鋰的技術型環保企業布局碳酸鋰賽道,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2020 年下半年以來,鋰價就已經進入上行周期,加上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國內鹽湖提鋰產業有望進入新一輪的擴張周期。據環保多巴胺報道,當前國內主要鹽湖提鋰企業已建成和有明確規劃的產能項目達到25 萬噸,遠期規劃則達到30 萬噸。而參考未來鋰行業需求增長情況,未來中國鹽湖提鋰產能有望占全球鋰供應比例達到 20%以上,成為全球鋰供應的重要來源。從今年前兩個月的市場表現來看,環保企業對鹽湖提鋰業務的布局明顯加快。
春節過后,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相較于春節前,短短兩周內漲幅超5萬。鋰板塊在資本市場大熱,加速具有相關鹽湖提鋰的技術型環保企業布局碳酸鋰賽道,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2020 年下半年以來,鋰價就已經進入上行周期,加上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國內鹽湖提鋰產業有望進入新一輪的擴張周期。據環保多巴胺報道,當前國內主要鹽湖提鋰企業已建成和有明確規劃的產能項目達到25 萬噸,遠期規劃則達到30 萬噸。而參考未來鋰行業需求增長情況,未來中國鹽湖提鋰產能有望占全球鋰供應比例達到 20%以上,成為全球鋰供應的重要來源。
從今年前兩個月的市場表現來看,環保企業對鹽湖提鋰業務的布局明顯加快。
鋰礦概念爆發,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2月17日,鹽湖提鋰指數大漲4.96%,多個鋰相關概念股漲停,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道,春節過后,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相較于春節前,短短兩周內漲幅超5萬。鋰礦概念在資本市場持續的強勢表現,讓不少企業摩拳擦掌,籌備進軍鋰礦業務。
就在2月28日晚間,西部礦業發布公告,擬33.43億元受讓控股股東西礦集團所持鋰資源公司27%股權。據西部礦業稱,隨著鋰資源公司產能逐步釋放,其經營業績已快速進入爆發期。該項投資將為公司帶來長期利潤貢獻,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2月25日晚,中礦資源發布公告,擬通過下屬全資公司春鵬鋰業投資建設年產3.5萬噸高純鋰鹽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
此前,據紫金礦業消息,紫金礦業與剛果(金)國家礦業開發公司(COMINIERE)合資成立的卡坦巴礦業日前召開股東大會,啟動紫金礦業首個鋰礦勘查項目。
硬性市場需求拉動鋰資源開發業務增長,碳酸鋰價格飆升,加速上市企業對鋰資源開發的布局。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稱,價格的快速上漲主要是由于磷酸鐵鋰廠家對碳酸鋰的迫切需求拉動,尤其是海外儲能電池,對鋰價傳遞性順利,自然對鋰價高度進一步抬升。
據環保多巴胺報道稱,我國鹽湖鋰品位低,吸附+膜分離法是鹽湖提鋰的主要技術路線。加之鋰板塊在資本市場大熱,加速了具有鋰資源開發技術的環保企業布局碳酸鋰賽道,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正因鹽湖提鋰中對吸附+膜分離技術的依賴,能夠讓相關環保企業在鋰資源開發領域大顯身手,不少環保企業借助技術打頭陣,加速布局鹽湖提鋰業務。
如久吾高科、三達膜、倍杰特、啟迪清源、龍凈環保、唯賽勃、藍曉科技、萬邦達、沃頓科技、景津裝備等多家環保企業,都將技術稟賦發揮最大化,布局鹽湖提鋰業務(相關閱讀:碳酸鋰叕漲價,盤點在鹽湖提鋰賣出鏟子的環保公司)。例如去年12月倍杰特中標東華科西藏扎布耶鹽湖項目招標中的5個項目(相關閱讀:倍杰特:中標“鹽湖提鋰”項目,快速進入新能源賽道);龍凈環保于2月27日,擬引紫金礦業作為戰投,布局新能源(相關閱讀:重磅!龍凈環保引入戰投紫金礦業,發力新能源業務)……
鋰資源開發領域的蓄力,讓不少環保企業在今年喜提鹽湖提鋰訂單:
啟迪清源、藍曉科技:同日簽訂鹽湖提鋰合同
2月23日,西藏珠峰發布公告稱,將和啟迪清源、藍曉科技分別簽訂兩總價為22.5億元的鹽湖提鋰合同。
其中,西藏珠峰擬和啟迪清源簽訂《阿根廷鋰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建設項目設備、運營、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合同總價為16億元。
作為啟迪控股旗下的環保、新能源、鋰電新材料高新技術公司,多年來專注于鹽湖提鋰工藝和材料研究,擁有一批科技發明專利,自主研制高分子材料分離膜,早在2020年,與鹽湖股份、臧格鉀肥、中信國安鋰業、錦泰鉀肥等多個企業合作,承擔鹽湖提鋰工程設計、總包、運營服務等工作。其中,與鹽湖股份合作的吸附和膜分離耦合工藝大規模產業化成功應用。
可見,啟迪清源較早進入鹽湖提鋰領域,截止2021年8月,啟迪清源承建的中國規模最大鹵水提鋰項目——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已經基本建成,備案總投資為31.32億元。項目在去年8月,已建成1萬噸/年碳酸鋰裝置,實現工業化生產,待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建成后預計可達到3萬噸產能規模。
同時,西藏珠峰擬和藍曉科技簽訂《阿根廷鋰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建設項目25000噸/年碳酸鋰規模鹵水提鋰項目吸附段設備供貨合同》,合同總價為6.5億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