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資源化利用是緩解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笆奈濉逼陂g應加快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帶動污水處理產業賦能升級,保障城鎮用水安全,促進城鎮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城鎮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發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發展不充分、處理效能低、布局不合理、建設欠統籌等問題。
一是廠網建設和河湖水環境治理不協同。城鎮污水廠和排水管網(簡稱“廠網”)建設與河湖水環境治理之間欠統籌、不協同,建設目標相對獨立、單一。排水管網、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相互獨立,河湖水環境治理缺少清潔補充水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問題。
二是污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欠統籌。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地址、規模和處理標準的確定,大部分情況下沒有考慮再生水利用,導致再生水輸配管網和利用設施建設投資大,再生水利用效率低。
三是再生水利用效益有待提高。我國缺水形勢嚴峻,生活和生態用水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效益亟待提高。目前,我國再生水利用以景觀環境補水為主,比例超過50%,有的城市超過90%,綜合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再生水工業利用和區域循環利用、梯級利用有待加強。
二、促進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一)系統推進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水城融合發展
統籌設施建設,科學制定水質標準。綜合考慮水環境治理需求,統籌規劃建設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和河湖水環境治理設施。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容量和敏感性、再生水利用需求等,確定污水廠和再生水廠規模、布局,科學制定差異化的水質處理目標,推動水環境治理科學施策,實現“一地一廠”、“一水一策”。促進城鎮污水排放標準、再生水標準和景觀水體質量標準協同相容,推動實現水環境和水生態協同治理、水城融合發展。
建立協同管理平臺,提高運行水平。實施廠網河湖一體化協同管理,推進廠網河湖水質、水量、水位智能化監測網點建設,搭建一體化聯合調度數據平臺、應用平臺、管理平臺,提高運行效能。
(二)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增量提效,促進污水處理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促進污水廠轉型升級。我國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問題并存,迫切需要開拓新的水源。污水再生水水量穩定、水質可控、就近可得,可成為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應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促進污水處理廠從“治污單功能”向“治污供水雙功能”轉變,升級為再生水廠,成為城鎮供水生命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穩步拓展再生水用途,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益。再生水深度處理技術發展迅速,在一些地區已成功應用于鍋爐用水、半導體芯片制造業超純水制備等工業生產,經濟效益顯著。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拓展再生水用途,特別是高價值工業利用途徑,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益,實現高價值、高回報利用。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梯級利用,將達到相應水質要求的再生水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或回灌地下水,補給生態環境;再生水通過自然水體儲存、凈化后,作為水資源在一定區域內進行調配,再次用于生產和生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三)逐步推進再生水利用管理體系建設,確保再生水安全利用
提高安全意識,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再生水利用是一個非傳統供水工程,其前提是確保再生水利用的生態安全、健康安全和工藝安全,持續提高公眾接受程度。再生水利用風險防控應堅持“全程管理、預防為主”基本原則,全面識別和評價從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處理、蓄存輸配到再生水利用等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其來源,制定風險預防方案。逐步建立再生水廠認證、評價制度,提升再生水生產供水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防范能力和應急管理能力,提高再生水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
完善標準體系,提高風險管理科學水平。與飲用水按統一水質供水不同,再生水利用遵循“以用定質、以質定用、以用定管”基本原則。我國已經頒布再生水不同用途的水質標準,初步解決了“以用定質”問題,但是缺少“以質定用”和“以用定管”標準,再生水利用價格確定和安全監管缺乏依據,難以做到優質優價、按質管控。因此,需要加快推進再生水水質分類、利用效益評價、風險管理和服務監管等標準的制定工作,支撐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和規?;?。
作者:胡洪營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環境學院教授
張英健:堅持問題導向 補短板強弱項,科學構建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系統
近年來,我國在城鎮環境污染防治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但仍面臨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損害等問題。做好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可顯著減少水環境污染、修復水生態安全、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對于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丁笆奈濉背擎偽鬯幚砑百Y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827號,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恰逢其時,為“十四五”時期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資源化利用和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與運行提出了清晰的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
一、有利于推動我國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規劃》的目標設定關注污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整體效能并重,同時結合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等不同地區水資源稟賦、水環境承載力、發展需求和經濟技術水平等因素,對目標進行了差異化制定。《規劃》提出的目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可考核性,能夠較全面衡量和反映我國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這些目標指標的實現,可有力促進污水處理從達標化向資源化、生態化轉變。
例如,《規劃》首次提出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該目標重點引導各地改變此前只注重處理量忽視收集效率的慣性。這個指標是針對全國范圍內城市提出的,建議各地應該根據自身基礎情況制定個性化目標,對于現狀污水集中收集率較低的地區,應在“十四五”期間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現狀收集率情況良好地區,應達到更高的收集水平,進而力爭全國平均達到70%以上。此外,《規劃》提出的目標與當前有關政策進行了有效銜接。例如,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一級A排放標準;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5%以上,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