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企業積極承攬國際海水淡化工程。華電水務工程有限公司已建成印度尼西亞Tanjung Jati B 2×1000MW電廠海水淡化工程,并與哈爾濱電氣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參與阿聯酋迪拜哈斯彥海水淡化項目建設。中國能建葛洲壩國際公司與法國SIDEM公司組成項目聯合體,與阿聯酋烏姆蓋萬酋長國簽訂68.2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總承包合同,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哥倫打洛燃煤電廠簽訂海水淡化工程總承包合同。
三、海水直接利用
(一)利用規模
2019年,沿海核電、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穩步增長(圖5)。據測算,截至2019年底,年海水冷卻用水量1486.13億噸,比2018年增加了94.57億噸。

圖5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增長圖
(二)區域分布
截至2019年底,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市均有海水冷卻工程分布(圖6)。2019年,山東、浙江、福建和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分別為121.77億噸、331.55億噸、227.54億噸、466.12億噸。

圖6全國沿海省市年海水冷卻用水量分布圖
(三)技術應用
國內海水直流冷卻技術成熟,主要應用于沿海電力、石化和鋼鐵等行業。2019年,廣東陽江、浙江臺山兩臺核電機組實現并網運行,核電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持續上升。海水循環冷卻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循環冷卻工程22個,總循環量為192.48萬噸/小時,新增海水循環冷卻循環量10.6萬噸/小時。2019年,建成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10.6萬噸/小時海水循環冷卻工程。
四、海水化學資源利用
2019年,除海水制鹽外,產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鉀,生產企業主要分布于天津、河北、山東、福建和海南等地。
在濃海水綜合利用及產品高值化產業化技術研究方面,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完成濃海水提溴高效節能產業化技術與裝備研發,通過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攻關,2019年2月在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溴素廠成功實施首臺套裝置技術改造,建成千噸級示范裝置,能耗降低近10%,回收率提高8%,取得良好效果,為該項技術在山東等地推廣應用提供示范樣板。
五、檢驗與標準
(一)檢驗檢測
2019年4月,國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中國膜工業協會液體分離膜檢驗檢測中心在天津共同舉辦了“第五期分離膜產品檢測技術培訓暨水處理膜與凈水器檢測技術培訓實操班”,來自全國液體分離膜行業生產企業、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及高校學生等40余人參加培訓。截至2019年底,國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能力覆蓋42種海水利用產品380個檢測項目/參數,可開展海水淡化裝備及部件、海水水處理設備、海水水處理藥劑、海水化學資源提取產品、海水及淡水水質全分析等檢驗檢測服務。國家海洋儀器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能力覆蓋5類膜產品22個檢測項目/參數,可開展微孔濾膜、中空纖維微孔濾膜及其組件、中空纖維超濾膜及其組件的檢測服務。
(二)標準規范
截至2019年底,全國現行有效海水利用相關標準166項,包括國家標準43項,行業標準116項,地方標準7項(圖7)。其中,2019年新發布海水利用相關行業標準4項、地方標準1項,包括:CB/T 3753-2019《船用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代替CB/T 3753-1995)、CB/T 3803-2019《船用噴淋式海水淡化裝置》(代替CB/T 3803-2005)、DL/T 951-2019《火電廠反滲透水處理裝置驗收導則》(代替DL/T 951-2005)、DL/T 1962-2019《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施工驗收技術規定》和DB37/T 3683-2019《海水淡化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管理規范》(代替DB3702/FW JW02-2017)。

圖7 全國海水利用標準數量增長圖
7月17日,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分技術委員會(TC283/SC7)在天津召開2019年度海水利用領域標準立項審查會。《海水循環冷卻系統設計規范第1部分:取水技術要求》(修訂HY/T 187.1-2015)、《低溫多效海水淡化阻垢劑性能動態模擬試驗方法》《海水淡化水足跡評價規范 第1部分:淡化系統水足跡核算要求》《海水淡化水足跡評價規范 第2部分:淡化系統水足跡效益評價指南》《超濾膜組件性能評價方法 污染指數(SDI)法》《疏水膜水穿透壓力測試方法》共6項海洋行業標準通過審查獲批立項。
六、政策與交流
(一)政策規劃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積極推進海水利用在產業綠色轉型、結構調整、工業節水和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發展。
在科技創新支持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印發《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實施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探索綠色技術創新與政策管理創新協同發力,實現綠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二期滾動項目“能源與水紐帶關系及高效綠色利用關鍵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浮式保障平臺工程三期項目“溫差能開發與深層海水綜合利用平臺技術研究”、中央預算內投資生態文明專項項目“海水淡化能量回收及高壓泵產品定型及產業化”等獲批立項。
在產業發展政策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在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海水。高耗水行業和工業園區用水要優先利用海水,在離岸有居民海島實施海水淡化工程。加大海水淡化工程自主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逐步提高裝備國產化率。沿海嚴重缺水城市可將海水淡化水作為市政新增供水及應急備用的重要水源”。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