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大量工業廢水需要處理。工業廢水有著高鹽、高COD、高毒、難處理的特點,“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將會普遍提高,最大限度的回收廢水中的水資源與有價值成分,達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這些已成為工業廢水處理的研究目標。
6月6日,鼎聯控股總裁范運湘與技術總監申歡做客中國水網,針對“工業廢水零排放處理方案”進行了介紹與分析。
圖右:鼎聯控股有限公司總裁范運湘 圖左:鼎聯控股有限公司工業環境事業部技術總監申歡
在理想的情況下,環保要求污水排放為零,這意味著工廠所有的廢水實行“零排放”或閉路循環。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出現了“零排放”這個詞,世界上第一個實踐廢水“零排放”的工廠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中北部的蓋恩斯維市的發電廠,所謂“零排放”指的是“廢棄物為零”,是以“地球有限”為前提,將那些不得已排放的廢棄物資源化,最終實現不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
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通過濃縮、蒸發、結晶、脫水,將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固化并達到回用蒸餾水的目的,此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申歡表示,像油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火力發電等行業產生的高鹽廢水,還有化肥、醫藥等行業產生的高有機物、高毒廢水,以及反滲透產生的濃水,均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模式進行處理。范運湘同時說明,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地表幾乎沒有水體沒有可接納工業廢水的水體,若將隨意處置污水會影響地下水水質,零排放技術可解決這一問題,最大限度的回用水資源。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工業廢水也是一樣,如電鍍廢水含有金屬離子,使用零排放技術可以將部分金屬離子和水返回到前項工藝中,既可以減少排放,又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造紙行業產生的副產品含有一定量的糖類和有機物,從中可提煉價值較高的木質素。范運湘介紹,造紙廠產生的紅液有機物含量大、粘稠,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損害,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廣東某造紙企業運用零排放技術,我們將濃度11%的紅液濃縮至50%,體積會減少1/5到1/4,之后進入薄膜蒸發器進行干燥,得到的產品就是木質素,木質素可以直接出售,這樣就達到了紅液的資源化,除造紙行業像建材行業產生的高濃度、高粘稠度的廢液也可使用此技術。
企業追求零排放,處理濾后濃鹽水是關鍵問題,用蒸發、結晶是較為普遍的處理方法,鼎聯采用臥式噴淋薄膜蒸發器,針對這一技術的優勢、特點申歡做出如下闡述,臥式蒸發器換熱管為水平安裝,安裝高度較低,此方式安裝較為靈活,方便維護;同時又可降低提升泵的揚程,可降低能耗;此技術還有防結垢設計,適合濃水處理;還具備較好的傳熱效率,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對于零排放技術,處理率和經濟效益是企業較為關心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投資與成本,申歡認為,蒸發是一個較為傳統與成熟的技術,只要有足夠的熱源,產生大量蒸汽,形成冷凝水,回收95%以上的水分是可以達到的,利用結晶又可以對鹽分、COD等污染物進行截留,保證處理效率是沒有問題的;零排放技術充分解決了污染問題,有很高的環境效益,而且在很多項目中對零排放國家也有明確的要求,我們的技術也盡力做到了高能效,從工藝上降低了電耗、能耗,我們的設備選型要求很高,以保證較長的使用壽命,長遠考慮零排放技術還是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零排放不但有利于環境保護,而且,也非常符合我們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
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雖然仍有一些技術待完善,但其對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國家環境保護有著非凡的意義,企業對于此技術的發展可以起到不錯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零排放會成為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極大地解決一些全球環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而帶來的有毒工業廢物污染江河湖泊的嚴重問題,保護那些頻臨滅絕的水生生物和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零排放”將以再循環的最佳形式,保證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
2012年7月6-7日由中國水網等單位主辦的“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還將會對國內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進行深入探討,敬請關注后續報道。
關于鼎聯控股
鼎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致力于水資源、市政及工業環保領域的技術創新、應用系統整合、投資建設及運維管理的產品技術及工程服務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在美國、印度設有分公司。鼎聯控股擁有多項國家專利、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及系統及相關行業資質,先后參與水利部、住建部相關行業技術、運營管理規范的制定。截止到2011年在國內外實施了800多項工程,客戶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及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等海外地區。
相關鏈接:
中國水網訪談室,為中國水網自2005年開創的品牌欄目,以市場熱點話題關注探析行業發展,內容包括政策、市場、技術以及企業戰略的解讀與解析。特別邀請行業管理者、知名專家以及企業家做客聊天。至今已開辦25余期。2012年,有張統、周軍、劉文君、左劍惡等知名專家到訪水網訪談室。
編輯:羅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