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1-18 10:46
來源: E20環境平臺
作者: 薛濤
——薛濤評“致李彥宏書:你不重生,百度就無法重生——兼論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的文化”
近來,因為“貼吧門”,李彥宏成為了大眾的焦點,百度一夜間變為眾矢之的。各種炮轟紛至沓來。很多網友的評論可謂是針針見血,有理有據。今日一篇《致李彥宏書:你不重生,百度就無法重生——兼論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的文化》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傳播開來。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評價該文是“今日刷遍朋友圈的好文。”并從平臺角度分享了他的思考。
與百度相較,E20環境平臺雖然體量差別巨大,但同為平臺性企業,從本文中可以啟發或者驗證很多共識:
1、價值觀是企業的根本,為產業服務和堅信市場化力量是E20之魂。
2、堅持從客戶價值出發,用心和環保企業家在一起是E20需要“行勝于言”中堅持執行的理念。
3、外部生態化合作是平臺的基本法則,也是三融(融資、融智、融夢想)之要義。
4、柔性組織、合伙人制度、內部生態化是E20凝聚人才及智慧、提升全員效率和不斷創新的組織基因。
5、追求極致化體驗,做好自身發展中面臨曲折的韌性準備,相信“愚公移山自有山神助”的水到渠成之規律,這就是成就百億夢想的中加速長跑的步頻。
當然,企業家不能將客戶始終奉為上帝,從他人角度實現價值最大化。雖然依然會成功,但一定會在發展后,面對異化,隨后在外部環境變化中面臨崩盤危險。而這片土壤卻也總有太多誘惑和陷阱來加速這個過程。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
附:致李彥宏書:你不重生,百度就無法重生——兼論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的文化
來源:秦朔朋友圈
李董事長彥宏先生:
此刻是舊金山時間早上6點多,我在酒店給你寫一封信,是半躺在床上電腦放在膝蓋上寫,因為左側頸椎很疼,不能低頭。
發生“貼吧門”事件的這些天,可能是你生命中最黯淡的印記。但以你今天收獲的名利富貴,比之你曾付出的代價(無論身心之累還是聲譽之損),你應該很感謝上蒼。你們那一代互聯網英雄,相比起來你是最順的。家中被寵愛,北大加留學,術業有專利,還碰上聰慧無比的馬小姐鼓勵你回國創業。雖然百度也經歷了從做別人的技術后臺到走向前臺直接面對用戶、探索商業模式的曲折,但和AT兩家比,你的成功來得最早最絢爛,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上市那天瘋狂地創造出多個記錄,那個場景奠定了“中國人民很行,百度很行,李彥宏很行”的歷史存在感,你也成為無數人的偶像。我承認,你的貢獻和顏值deserve(應受)這樣的國民待遇,百度對中國網民的正面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我們的政府和網民對百度的支持力度恐怕也是世罕其匹的,這話的意思,你懂的。
今天你一夜之間從男神變“鬼神”,從好學生變“惡魔工程師”,內心肯定覺得比竇娥還冤。但想想你的成長歷程,想想你在這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國民偶像和陽光富豪,今天忽而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的身份參政議政,明天忽而坐著私人飛機出席重要會議論壇,我想問,你內心有沒有“綠葉對根的情意”?有沒有深切的敬畏感?有沒有對每個用戶每次點擊的感恩?如果不是中國市場養育了你,千萬億萬倍放大了你的才華,你留在美國可能有這一切嗎?
在你風光無限的職業生涯中,你是不是一直覺得,百度的成功主要就是你這個技術大拿和創始人文化的成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普適公理和你無關?
“貼吧門”事件至今,你沒有給社會一個起碼的交代,直到周日你在一個論壇上說了幾句,也都是場面上的話,可能你覺得這就是個公共危機,是公關團隊應對不力。如果你是這樣想,我必須說,你實在太自私、太自我了,你的內心大概一直充滿著對個人talent(天資)以及百度對中國所做貢獻的驕傲,面對“貼吧門”你滿是委屈和怨戾(覺得百度的商業倫理并不差于誰誰),你放不下尊嚴和盛名,所以你低不下頭!你低不下頭,不徹底反省,你的精神世界不會重生;你不重生,百度不會重生;百度不重生,就到此為止,沒有新希望。我說的希望,既是商業意義上的,更是指,百度能為社會創造出和商業成功相match(匹配)的社會價值。
百度百度誰能度?只有你。你不自我革命,自我超度,即使你的員工和朋友都想幫你,但眾里尋你千百度,也找不著方向的。
因為放不下自我,你的胸襟就大不了。你周圍的建設性批評的力量,還有那些推動百度變革的力量,就進不到你心里。百度擁有互聯網應用中最底層的搜索優勢,擁有深度學習等多方面技術積累,但這盤棋下到現在,給人的普遍印象竟然是BAT不再,ATM開啟,你還不要反思嗎?!你動不動就說“賬上有200億現金,要如何如何”,你這種狀態,還要激進地賭博式投資,注定要犯更大錯誤!公司能做多大,擁有什么樣的競爭地位,是有規律的,我勸你千萬不要急躁,你現在要做的是:戒急用忍,反躬自省,砥礪好自我,再出發。
我不懂互聯網,但多年來和互聯網人士包括一些大咖的交流中,聽到不少關于百度的議論。這里我一并告訴你,如果你覺得是無知和偏見,刪除就行了。
1、百度崇尚技術,這沒錯。但走到“技術崇拜”,不接地氣,要不要反思?
2、BAT中百度官僚主義最大。不少朋友都說和百度打交道層級最多,部門間互相不給力,一個好建議拖來拖去得不到反饋。這不是因為百度覺得自己特別“高大上”,一般人都看不上?
3、百度經理人隊伍的戰斗力不強。說起來,百度待遇不錯,為什么戰斗力和阿里相比差那么遠?我從外圍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百度人覺得百度是你的,和他們的相關性不緊密,不貼身。你長期說職業經理人文化不行,要弘揚創始人企業家文化,但是百度內外很多人都說你的控制欲實在太強。百度不像阿里的合伙人文化深入人心(我在《第一財經日報》的一個副手去了菜鳥網絡,天天晚上九點十點才離開辦公室,像打了“雞血”),也不像騰訊除了有馬化騰,還有劉熾平等一批人分擔管理,而且機制化地對組織進行激勵,張小龍經常不去深圳開會馬化騰也安之若素,你會嗎?你肯定把他廢了。在百度,除了你李彥宏和一些天真爛漫剛入職的小朋友,有多少經理人會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別怪他們,怪你自己,你想控制一切,結果就是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他人的壓抑,無法真正激發整個團隊的活力。百度表面功夫還可以,但執行力、戰斗力不行,這是我在業界經常聽到的百度痼疾。不知道你聽到過沒有?他們為什么拼不起來,或者表面拼實際不拼,問問自己。今天的互聯網競爭,不是個人打天下而是眾志成城“打群架”的時代,你也想打也經常喊打,但你的人為什么打不起來?!
4、在百度和你相處要很小心。因為你把百度看成自己的,因為你太在意自己在百度的統御地位,你的同事其實很怕你,跟你說話很小心,要揣摩好你的心思再說。在媒體面前,你的部下連戲謔一下他們的“老板”都不敢。這會讓你很難聽到不同意見,而你還以為你很了解公司。因為無人挑戰你,所以你習慣于自說自話,用人也常常很隨便,包括讓張亞勤去管公關。亞勤敦厚正派,長于技術,也有領導力,但今天中國互聯網的公關市場,他沒有一點“殺氣”也不會“搞三搞四”,這不是用他之短嗎?
5、你在戰略上很急躁。在BAT中,百度這幾年漸處下風,說不定再過兩三年市值也會被后面的企業超過。你的選擇是從連接信息到連接服務,在O2O上賭一把。但百度的O2O之路到底怎么走?你想清楚沒有?騰訊的選擇是承認自己有些方面缺乏核心競爭能力和比較優勢,所以“以棄為取”,比如把電商嫁給京東,生活服務交給大眾點評和美團,搜索并入搜狗,騰訊還布就了“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別人”的開放體系。然后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把壁壘越做越高。機會導向和能力導向兼具,才能在風口勝出。有些方面你自己未必擅長,手下又缺“能戰之死士”,也不做大戰略格局的構思和資源配置的縱橫捭闔,還要不斷鋪攤子,這樣下去,盡管你身體素質本身要比馬云、馬化騰強一些,也會累垮的。而更重要的問題是,四處為戰后,你該加強、能加強的地方可能沒有去加強,比如圍繞百度地圖的服務整合。如果這樣的地方也“失守”,我無法想象百度的明天。你不是馬云,能夠用“外星人”思維超前布局,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只要善于學習和求教,你同樣能在戰略思維方面上一個臺階。Why not? 問問你自己放得下放不下。
以我多年對品牌和營銷的研究,“貼吧門”事件對百度品牌和你個人形象的打擊,相當于打斷了一條腿,短期看不到康復希望。互聯網上那種群情激奮的狀態,讓我瞬間想到歐仁·德拉克羅瓦的那幅著名油畫《自由引導人民》(1830)。什么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幅反映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油畫會告訴你。你去巴黎的時候可以到盧浮宮博物館看一看。我在張瑞敏的書房里,看到他把《財富》雜志的一期封面掛在桌旁,上面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大號字體是:企業為什么失敗?我建議你把《自由引導人民》掛在你的辦公室,時刻提醒:失去人民將會怎樣?
但是生活總要繼續,百度總要發展。你用躲的方法等輿情冷卻和其他公司危機爆發,從傳播角度看,也不失為一條路,是無路可走(因為你不愿意低頭)時的一種烏龜策略。輿論危機總會過去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教訓都不能促使你精神重生,至少從我對商業文明和企業家精神的研究角度看,你和百度的一頁都翻過去了。
為了幫助你精神重生,我給你提幾個具體建議,你可以反對,我只希望你看完再反對:
1、知恥而后勇。把每年1月定為百度的“反思月”,把某一天定為“司恥日”。3Q大戰后,馬化騰打開自己放下自己,連開了N場對外求教會,雖然也是一種公關策略,但從此開啟了騰訊的一個新時代。3Q大戰是一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戰爭,馬化騰最后的選擇是采取主動的、自省的、開放的方式,以平復用戶的反彈之聲。而“貼吧門”是善惡立判的事,你還猶猶豫豫扭扭捏捏干什么?百度整風刻不容緩!
2、重思價值觀。本月你再忙,也要拿出時間,于荒郊野嶺處或月朗星稀夜(如你真能大隱于市也行),獨自清空一下自己(連馬小姐也不要陪伴你)。只思考一個問題:李彥宏今天繼續活著,為什么?不是“活著就為改變世界”那么簡單。
建議你的助理給你打印幾份東西帶上參考。一是蒂姆·庫克接受《Fast Company》(《快公司)采訪時回憶史蒂夫·喬布斯,談追求“最佳”而不是“最多”的產品哲學;二是扎克伯格在Facebook遞交IPO文件后寫的那封信,“Facebook的存在是為了使世界更加開放和保持連接,而不僅僅是建立一家公司。我們希望Facebook所有員工每天都能夠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專注于如何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價值”;三是谷歌的十大價值觀,特別是“以用戶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不做壞事也能賺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三條;四是張小龍最近關于微信價值觀的那篇講話,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讓創造發揮價值、一個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
你曾在北大演講說,專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對你而言不是工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宗教信仰;你從始至終都有一個明確不移的目的,那就是讓信息與人類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直接、更簡單。請你好好反思一下,你做到了嗎?
3、深化從價值觀到戰略的思考。如果你能真正重回價值觀,把“幫助每個人找到所需要的答案,用這種方式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百度存在的唯一理由,那么百度的戰略就應該基于如何把價值觀更加全面透徹地落實。戰略的實施應該是百度價值觀的自然展開。O2O不是戰略,跟別人掰手腕不是戰略,都是具體方式。戰略是要竭盡一切努力,向著有助于實現價值觀的關鍵環節和領域,持續投入,持續聚焦,持續精進,持續提高壁壘,以讓用戶獲得無可比擬的最佳體驗。有了這一點,再去考慮如何將核心優勢有效延伸(如搜索社交化和服務化),如何通過互補策略豐富自己的生態(生態建設的核心還是要以有助于價值觀的實現為前提)。人都有一命,這一命也是上蒼給他的獨一無二的使命。李彥宏你不用去和比人攀比,你要做的就是實現你自己的天職(calling),帶領整個團隊,圍繞價值觀和戰略,在百度最擅長、最熱愛、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那個地方(下輩子你還愿意跳到這里),創造出極致的、永無止境的那種體驗,它既是用戶體驗也是你們自己的生命體驗,造福別人也快樂自己,是“二合一”的。
4、將百度團隊打造成業界最佳團隊。一切戰略都依賴人去落實,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你是技術背景出身,在組織建設、文化軟實力建設、團隊激勵等方面不如馬云他們,這很正常,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也一定有吸引別人的特質。這方面需要找到比你更善于進行團隊建設的人幫助你(比如當年比爾·蓋茨旁邊的鮑爾默),但前提是,你能放下自己,放下過強的控制欲。
5、開放自己,加強學習。像你這樣背景的人,不驕傲是不可能的,但江河之所以為王者,以其善下之。要廣泛向別人學習,不僅向國外學習,只要你主動,身邊也有大量學習的機會。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的領袖和新一代領軍者,你都可以主動登門學習,包括市場上打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比如你可以向馬化騰借兩天張小龍,如果他不肯,你就去廣州海珠區的微信基地找張小龍,地址可以百度一下,周圍還有很多好吃的餐館。如果2016年李彥宏能夠成為互聯網大佬中向別人學習最多的人,你就重生了,百度也會重生。但你愿不愿意做,我不知道。
6、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貼吧門”對你是重創,不反省將是更大的災難。但放在整個百度發展的長河中,又只是一朵浪花。建議你學習日本圍棋手、來自臺灣的林海峰。他有一個外號叫“二枚腰”,也有人叫他“不死鳥”,因為他多次創造出七番棋“三連敗后四連勝”的奇跡。你這點困難,比起馬云的多次危機和馬化騰在3Q大戰時的危機,只是毛毛雨。那打不垮你的力量會讓你更堅強。
彥宏先生,對你的批評和建議,我基本說完了。苛之切,是希望你和百度通過痛徹心扉的省思,重新出發,重新贏得尊重,贏得用戶熱愛。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在寺廟里看到的一幅對聯,也轉贈給你:如不轉念,誰為你救苦救難,倘能回頭,何須我大慈大悲?如果你無所觸動,沒關系,將來我的文集中,《百度們的文化含義》刪去就行了,或者我把標題改一下,改為《2011年之前百度們的文化意義》。
最后,我希望借給你寫這封信的機會,也對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家說幾句肺腑之言:
你們是時代的英雄和驕子,你們為互聯網在中國的各種應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奠定了無愧于時代的技術、工作、生活、社交、娛樂等等方面的新基礎設施,中國7億網民深受其益(這個數量是美國人口數量的兩倍多)。你們在充分競爭、政府干預相對較少的領域里,更多展示了靠知識才能、靠為用戶服務而贏的一面,相比某些憑關系靠政策行業的富豪,你們更陽光更燦爛,所以我們喜歡看你們在CCTV和機場書店高談闊論,而他們有誰能享受如此待遇?!
你們給社會提供了大量優良的產品與服務,因為互聯網特有的用戶反饋機制,不斷迭代改進,在中國巨量互聯網人口的支持下,你們很多產品都是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網民是有福的。我自己做的商業文明研究中,就把支付寶和微信作為商業文明中的產品代表。謝謝你們。即使百度和最近同樣陷入公關危機的攜程(我不久前訪問過梁建章),其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造福人民福祉的。在微信之前,百度是我用的最多的應用。我自己是個做研究寫東西的人,百度學術和百度翻譯對我幫助很大,我女兒學英語和西班牙語時,我們發現百度在西班牙語和英語的互譯方面做的比谷歌好。今年春節我要回家鄉,兩周前用攜程訂了我和夫人的來回程機票,因為我的信用卡到期重換,第一次沒有支付成功,攜程的電話服務員很nice地幫我解決了問題。
如果不是“貼吧門”這么惡劣的問題以及彥宏先生的無動于衷,我不會寫這篇文章,我也珍惜中國不多的一些有價值的品牌,特別是服務品牌,打造起來非常不容易、毀滅起來很容易。我以前做過攜程的服務管理體系案例研究,梁建章他們是用了很多心血和技術手段去努力提升服務質量的。別的媒體和公關公司怎么炒作百度和攜程的問題,我管不了,但我希望秦朔朋友圈的讀者,要本著既直面問題、又支持發展的態度,給他們建設性的幫助。用一個炸藥包把一座無數員工和消費者共同建構的大廈炸掉,這不是我的價值觀。我希望我的朋友們和我一起,繼續支持我們用得喜歡、覺得有價值的產品。
但是,我還是要向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們提出:在價值觀上,你們究竟能否問心無愧、自圓其說?中國互聯網有很多亂象,互聯網上很多內容,你們自己不愿意子女接觸,也不愿意讓父母知道你在做這樣的工作,很多互聯網上的消費者也都是任人宰割的沉默羔羊,他們的隱私被作為商品肆意交易,還有整個互聯網公司間的公關輿論場,有多少難念的經和難看的“骯臟”,你們應該都心知肚明。我不想多說,希望你們多想。今天的“貼吧門”讓百度公關無計可施,頗為“委屈”,但百度的公關力量在參與對競爭對手的“打擊”時,也曾不遺余力、弄得對手欲哭無淚。說報應過了點,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則是屢屢應驗的常識。這樣一種公關媒體化、媒體公關化、底線不斷下降的場景,實在不是中國互聯網的福音,更不是從政府到用戶所樂見的。你們在那里耍,自得其樂,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真是太低估人民群眾的智商了。天在看,債要還!這不是一句“互聯網贏家通吃、所以競爭激烈”能解釋的!
你們經常嘲笑實業,暗笑董大姐思維落伍,恕我問你們一句:像格力這樣的“中國制造”可以走遍世界,讓全球消費者豎起大拇指,而且這樣的企業不止格力一家,一批又一批“中國制造”都在中國之外為國爭光,但你們能不能告訴我,你們這些海外上市公司,在海外的業務占比有多少?你們為什么在國外玩不轉?想過沒有,是不是價值觀和文化習慣有問題?!
作為媒體人,我向你們提一個建議,能不能共同凈化互聯網傳播的環境?競爭難以避免,但能不能不惡意攻擊,能不能立足于宣傳自己、不要立足于打擊對手?公司要贏得靠消費者才能在競爭中勝出,公關有作用,但作用有限,沒有哪個公司是被公關戰就打趴下的。現在不少傳統媒體人都去了互聯網公司做公關,或給互聯網公司做公關,希望你們把傳統媒體強調的獨立、客觀、專業、負責的態度帶到奉行“流量第一”的互聯網場域。2016,能不能成為互聯網公司“公關不作惡”的元年?!
互聯網正成為無所不在的力量,我希望,互聯網+,還要和文明+結合在一起。唯此,你們的產品才能更好,你們的微笑才能更自然更輕松,你們才是真正的社會楷模,中國互聯網才能成為備受尊重的推動社會進步的文明力量。偉大的歷史責任感可以推動你們成為偉大的歷史角色,為此克服小我,超越偏狹,君子坦蕩蕩,不搞“小人長戚戚”,謹守善道,遵循光明正大的陽光之道,Why not?
差不多6年前,在《壹百度》的書評中,我寫到,“打動我的是一種非常樸素而又直達人心的力量。一種相信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凝聚的力量,為了創造更高價值而永不滿足、永遠改進、永在路上的力量。”
這種力量真的打動過我,所以就寫了。今天,我不愿看到這種力量遠離百度,遠離中國的互聯網世界,我也寫了。
謝謝彥宏先生,被我當作“胸中壘塊,故需酒澆之”的對象,寫了這樣一篇滔滔不絕的長信。
我喜歡小扎的一句話,“個人關系是整個社會的根本要素。關系就在于我們發現新理念、理解世界,最終實現持久幸福。”(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our society. Relationships are how we discover new ideas, understand our world and ultimately derive long-term happiness.)
本著這樣的精神,我從舊金山的酒店動筆,到航班上,再到上海張江的家中,在又一個早上的6點多,完成了這篇文章。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坦率交換一些看法,discover new ideas, understand our world and ultimately derive long-term happiness.(發現新理念、理解世界,最終實現持久幸福。)
最后,用《老人與海》中的兩句話和你共勉: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老人知道自己要駛向遠方,所以把陸地的氣息拋在后方,劃進清晨的海洋的清新氣息中。”
天要亮了,我們還年輕,祝你和百度好運!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薛濤 發布時間:2016年1月18日)
編輯: 李曉佳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