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7-30 10:23
來源:
作者: 薛濤
近日,學習公社(微信號:xjbxuejie)轉載了一篇“藝非凡”的文章,題為《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1116條生命告訴你答案》,從微博熱搜“#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為切入點,講述了當前垃圾堆積成山的現狀并號召人們加強垃圾分類。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PPP雙庫專家薛濤對本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種文章很常用于推進垃圾分類,雖然寫的很煽情,但是完全沒邏輯...
1、避免垃圾圍城最直接的方法是大力推進清潔的垃圾焚燒,不是垃圾分類
2、避免塑料污染最對應的方法是源頭減量(不過也要看替換物全過程是否真環保),不是垃圾分類,甚至把這些塑料垃圾認真燒掉也可以解決文中問題,靠回收利用解決塑料垃圾難比登天可能會使其更糟
3、文章中的問題主要來自塑料過度使用,更關鍵來自最后一道防線失守—-垃圾不當棄置,其實無關是否分類,需要垃圾分類的原因比這個復雜多了……
沒邏輯的鼓動不如不做。
附:
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1116條生命告訴你答案
你的選擇,
決定世界的未來!
垃圾分類
最近有條微博熱搜叫,
#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
在全網引起熱議!

眾所周知,
自7月1日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由上海首先拉開戰線,
其余45個城市也緊隨其后。

但是因為垃圾分類,
卻“逼瘋了”很多上海人,
嫌麻煩,不適應,太復雜,
各種抱怨吐槽甚囂其上,
有人說:
“垃圾分類沒錯,
但是不應該急于一時。”

真的不急嗎?
不是我們太心急,
而是因為真的沒有時間再等了,
無數生命也沒有命再等了。
01:10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卻也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
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4億噸左右,
每年以約8%的速度遞增。

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某期中顯示,
人每天在不知不覺中
就產生了約1.2公斤垃圾,
杭州市現在一天的垃圾產生量是1.2萬噸,
什么概念?
也就三到四年就可以
把一個西湖完全給填滿了。

一個星期如果沒有垃圾到填埋場,
那整個街上就會被圍滿。
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下面將近有100米,
也就是30多層樓厚的垃圾,
2007年到現在已經填了1700多萬噸垃圾。

而這些垃圾需要多久時間降解呢?
蘋果核的降解時間為2周,
厚重的羊毛衣物為5年,
易拉罐為200年,
塑料制品為1000年,
玻璃瓶達到了驚人的 200萬年……

垃圾填埋場的工作人員凌晨2點起床,
3點鐘就上班了,
365天不放假,
就這樣都趕不及垃圾生產的速度。
不僅如此,垃圾還會反噬!
2018年9月,
因為臺風引起海水倒灌,
大量海洋垃圾被沖入城市,
香港杏花新城商場一層
被倒灌的海水淹沒。
待海水退去,
留在商場的是大量的垃圾,
堆積成山,
讓人避之不及。

人類還未涉足深海,
深海便已經被污染了,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2月27日期刊上
發表的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
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也就是說地球上已經不存在未受過
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一個塑料袋在馬里亞納海溝深處被發現)
不僅深海,
珠峰也深受其害,
每年都有7萬到10萬名游客涌向珠穆朗瑪峰的大本營,
當他們離開時會留下12噸糞便、
數不清的垃圾和尸體。
僅2018年,
西藏自治區就組織清理海拔
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
海拔5200米以下的垃圾335噸。

下至深海,
上至珠峰,
人腳步能到的地方,
垃圾都到了,
人腳步到不了的地方,
垃圾也到了。
毫不夸張地說,
我們已經被垃圾圍城了!

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
因為海洋等不了了!
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
正在食用塑料垃圾。

要問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最怕什么?
答案非緊箍咒莫屬,
當咒語響起,
緊箍不斷縮緊,深嵌入皮膚,
讓他頭疼欲裂,生不如死。
而神話故事中這一幕竟然在現實里重演了,
塑料變成緊箍,
牢牢地纏在兇猛的鯊魚身上,
活生生勒死它。

近日,
一只鯊魚被塑料纏住垂死掙扎的
視頻被外媒瘋狂轉載,
一條短鰭灰鯖鯊,
被一根布滿藤壺的釣魚繩緊緊纏住,
掙脫不得。

它越用力,繩子扎得越深,
甚至隨著身體的長大,
繩子已經深入皮膚,
損傷了它的脊椎。
這一場景震驚了無數人,
英國鏡報、ecowatch、
太陽報等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英國鏡報:《數百條鯊魚和鰩魚
糾纏于人類丟棄的塑料垃圾中》

ecowatch:《研究發現數百條鯊魚
和鰩魚掙扎于塑料碎片中》

太陽報 :《可怕的圖片顯示,
大白鯊和巨型鰩魚纏繞于被傾倒在海洋中的塑料中》。
隨后,
研究人員幫助這頭鯊魚解開了塑料,
數周后,鯊魚的傷口逐漸好轉,
但是它身上那幾條猙獰的疤痕
卻將伴隨它一生,
研究人員說:
“如果這條鯊魚晚兩個月才被發現,
人們可能只能看到被切成兩半的它了。”

這頭鯊魚是不幸的,
更是幸運的,
可是并不是所有鯊魚都能這么幸運,
一只鯊魚救得過來,
那么一千只呢?
甚至更多呢?

據《太陽報》7月5日報道,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新研究顯示,
已發現1116只鯊魚和鰩魚被海中塑料垃圾纏住。

塑料將魚類纏住會致其疼痛、
饑餓、窒息,甚至死亡,
研究人員還表示,
真實數字可能要高很多。
鯊魚是海洋中的霸主,
卻面對小小的塑料束手無策,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生命終結。

而這不是個例,
關于塑料垃圾導致動物
致死的新聞層出不窮。

在佛州海鳥棲息的一處海灘上,
一只剪嘴鷗媽媽竟將煙頭喂給自己的孩子,
而這只小鳥真的把煙頭當成食物,
“囫圇吞棗”地將其吞下……

漁民救起被垃圾纏住脖子的海龜,
解開繩子后海龜開始大口呼吸。

泰國海岸發現抹香鯨尸體,
通過解剖從它體內發現含有
3個塑料瓶和幾百個塑料碎片,
因為塑料的不腐不化,
導致胃部發炎而死。


因為塑料垃圾,
一頭抹香鯨一尸兩命。

被塑料卡住脖子的海獅,

誤食塑料的海豚,

除了被纏繞造成外傷,
鯊魚還可能會誤食纏繞著塑料垃圾的魚類,
導致腸道堵塞,
腸壁穿孔或吸收塑料中的化學物質而死亡。

據悉,
一旦海龜吞食了14塊塑料殘留物,
就有50%的可能性會致死。

這一張張照片,
這一段段視頻,
像一把把刀狠狠地扎入我們的心里。

網友們心痛地評論道:
“看得心痛!拒絕亂丟垃圾,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看著真的心疼,
感覺孩子真可憐,
而且還有負罪感”。

動物們在用性命
替人類的錯誤買單!
而這也昭示著人類的未來。
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
因為北極等不了了!
前不久,
演員余文樂在ins上發布了
一則視頻引網友熱議,
不是新戲宣傳,
不是娛樂八卦,
而是一群北極熊在垃圾堆中覓食的視頻。
余文樂痛心地配文:
“看到這畫面真的很震驚,
很心痛,
請大家好好愛惜我們的環境。
I feel so sad about it…”

只見視頻中的北極熊,
行動遲緩,滿身污垢,
饑腸轆轆地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不是群居的北極熊此次
竟然成群出現在垃圾堆里,
這反常的行為到底是因為什么?
因為它們已經很難再找到吃的了。


不僅北極熊沒有吃的,
北極狐也沒有。
一只1歲的北極狐在短短76天內,
從挪威長途跋涉了2000多英里到達加拿大,
只因為沒有吃的。

研究人員指出:
“據我們所知,
這是該物種有史以來最快的遷徙速度。
冰蓋上有限的食物供應
可能導致了速度的加快。”

而究其原因就是
因為焚燒垃圾加速了全球變暖,
釋放了各種氣體,
其中 二噁英污染物是地球上
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
近日,
位于北極圈的格陵蘭天氣持續大幅變暖,
據估計整座島嶼一天內
損失超20億噸冰。

屆時海平面上升,
淹沒城市,
無數人將流離失所,
無數動物將被餓死、淹死,
其后果不堪設想。
為什么中國急著垃圾分類?
因為人命等不了了!
垃圾堆積成山,
劇毒的腐爛物和臟水滲透地下,
污染水源,侵蝕身體,
維也納大學研究員指出,
目前估計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
報應已經出現在人類身上了,
沒有人能躲得掉。

“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
蝦米吃淤泥。”
甚至是空氣,水,
都含有塑料微粒,
一旦進入人體,
便無法排解只會隨著時間推移累積。

今日你隨手亂扔垃圾,
他日,
垃圾就被你吃進肚子里,
垃圾的終點,
就是你的胃。

我們可以只活百年,
那么子孫后代呢?
其他無辜的生命呢?
你的選擇,決定世界的未來!

垃圾分類是希望將垃圾處理
導致的垃圾污染,
水源污染,空氣污染,降到最低,
垃圾分類是一項全民行動,
更是一場艱苦的“戰爭”,
不要等別人來做,
而是自己行動起來吧。

(太平洋垃圾帶,黃色部分都是垃圾)
海洋探險家Robert Swan說過
“對于我們的地球來說,
最大的威脅,
就是相信會有別人來拯救它。”

要知道你隨手扔的一個垃圾可能
毀掉的就是一個生命,
也可能在加劇自己的滅亡。
編輯: 趙凡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