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業競爭的幾種方式
城市水業競爭的幾種方式
余池明
摘要: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介紹在供水與污水處理業引入競爭壓力有四種方式:市場內的競爭、市場的競爭、資本市場競爭和比較競爭。
關鍵字:市場的競爭、比較競爭
the competition forms in the urban water industry
YU CHIMING 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mayors of china 100029
summary: introduction four forms of competition in the urban water industry.
key words: competion for the market, comparative competition
中國建設報 2003-07-04
公用事業市場化的核心是建立特許經營制度,開放市場,引入競爭。
城市供水與污水處理業具有高度資本密集、使用生命周期長、資產專用性強、沉淀成本大和傳輸成本高的特征,傳統上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自然壟斷行業,即水務市場存在嚴重的“市場失靈”。與煤氣、電力、電信等其它網絡產業相比,在供排水行業引入競爭更加困難,原因是供排水的管網是總成本的最主要成分,只有壟斷才能有效經營。
因此,對于供水與污水處理業的各個方面來說,競爭不會自然產生。但是,在開放市場引入私營部門參與之前,對水業進行改組,按照其經濟技術特征,將水業細分成自然壟斷和競爭性的環節,分別考慮不同的規制和競爭政策,并選擇競爭性較強的參與方式,是可以引入競爭力量的。
具體來說,供水行業及污水處理業的管網部分屬于自然壟斷部分,有可能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引入市場的競爭(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而水處理(生產)和污水處理環節一般是可以引入直接競爭的。
根據先行進行水業改革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在供水與污水處理業引入競爭壓力有四種方式:
一是在提供服務方面的直接競爭,有時也稱為“市場內的競爭(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二是為獲得提供供排水服務的權力的競爭(通過特許經營或其它合同),常常稱為“市場的競爭”(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也就是為獲得進入市場經營的權利而進行的競爭;
三是由于水業在資本市場融資而派生的競爭壓力;
四是比較競爭或標準(yardstick)競爭,又稱為區域間競爭,即對不同城市的水業經營者的業績進行比較而產生競爭壓力。
市場內的競爭
供水市場的直接競爭具體有四種情況:即管網競爭、私人供水、零售競爭和共用管網競爭。
由于管網投資巨大,一般情況下重復建設管網是不經濟的。但在原有供水企業效率和服務極差的情況下,建設新的競爭性的管網在經濟上是合算的。
私人供水是指消費者自己供水,或若干用戶集體供水,而不依靠現有的公用企業供水。由私人自己供水必須在靠近消費者有合適的水資源的條件下才可行。
零售競爭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指新進入的企業獲得某一地區的供水權,但繼續向原有供水企業獲得批發的水;另一種情況是單純水的銷售,即新進入的企業通過水的批發和零售的價差獲得收入,但不投資建設分銷設施。
共用管網競爭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接入同一管網的縱向一體化的供水企業之間的競爭,另一種情況是縱向分離的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這些企業共享一個管網的接入服務,并向競爭性的水批發企業購水。共用管網競爭的焦點是制定公平合理的接入價格。只要制定合理的管網使用費,與其他企業達成互惠互利的使用管網的協議,那么縱向一體化的供水企業有與競爭對手合作共同使用管網的激勵。
共用管網要順利運作,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相關各方就接入價格達成一致,若達不成一致,規制部門進行干預;二是最初的接入價格應接近邊際成本,然后隨著時間進行調整;三是在位經營者對接入企業的收費要與對自己的收費一致,這要求在位經營企業將其批發供水(bulk supply)、輸送和零售環節的會計核算分開。
產業越分散,越有利于競爭。對水業進行縱向分解或橫向分解,有利于促進競爭。通過垂直分解,不同的企業分別負責供水、分銷和污水處理。如果在位經營者有超額利潤,其他企業可以通過投標取得經營權,對在位經營者形成壓力。通過水平分解,引入多家公司,每個公司擁有較小的服務區域,各公司之間展開競爭。當然,水平分解要考慮管網管理的規模經濟要求,英國的經驗是低于50萬消費者,經營效率將達不到最優水平。
市場的競爭
當潛在的合同伙伴為獲得特許經營權、租賃權或管理合同而競標時,就發生為進入市場的競爭。特許經營權競標的主要優點是競爭可以壓低服務價格,使服務價格接近真實的市場價格,同時只有有實力,經營效率高的企業能夠獲得經營權。價格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可以使消費者得到實惠。如果合同定期重新投標,那么這種競爭能帶來最大的好處。對于簡單的服務合同,可以每年進行一次招標。但對于管理和租賃合同,由于需要私營伙伴經營整個企業,所以合同期限要長一點。在要求私營部門進行大量資本投資的情況下,也不能頻繁地重新招標。特許經營權重新投標要求對在位經營者投資的資產的轉讓和補償做詳細的規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有許多不同的私營部門企業參與投標,那么這種競爭就能減少壟斷力量的濫用。
在特許經營權競標中,能否獲得合同部分取決于公司在其他城市的經營業績,因此公司的信譽很重要。如果規定公司公布連續的公司經營業績信息,那么這種信譽效應會更強。如果只有少數大公司進入供排水業,市場的競爭的有效性就會受到制約。過分嚴格的前提條件,如要求投標企業在水業有長期的經驗和雄厚的金融資源,也不利于使競爭活躍起來。供排水的很多環節在技術上并不困難(很多技術專家可以聘用),重要的是一個公司在運作有大量和多樣化消費者的基礎設施企業方面要有經驗。促進投標的競爭性的方法是支持地方企業參與、擴大私營伙伴的范圍,辦法包括經理層融資收購(management buyout)和部分出售股份。
資本市場競爭
資本市場競爭與特許經營權和資產剝離出售都有關系。在位企業如果經營欠佳,那么效率高的公司可以通過收購其股份而獲得控制權取而代之,這樣就會產生資本市場競爭。由于管理不善的公司股票價格趨于下降,這種被其它公司收購取代的可能性就加大了。管理不善也使進一步投資所需要的貸款成本提高。在極端情況下,經營不善導致企業破產,這種壓力這是提高效率的強大動力。但是,如果資本市場的競爭不發達,那么這種競爭就難以成為提高管理效率的動力。
比較競爭
比較競爭有幾種可能的形式:
一是按同行業其它企業的成本來確定服務價格,使企業產生通過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動力;
二是規制當局對不同地區同類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比較,預測其效率,并確定價格上限;
三是在媒體上公布各公司經營業績的比較結果,這是簡單而有力的手段。
比較競爭的的目的是為消費者、管制當局、公用企業的經理提供關于公用企業經營業績的動態信息。把比較競爭與價格控制方案一起使用,可以把合理的效率目標納入允許的價格增長中。比較競爭幫助消費者判斷他們接受的服務的標準和是否物有所值。比較競爭可向私營參與者傳遞明確的壓力,促使他們改善經營。最后比較競爭為公用企業經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知道自己做得怎樣。進行比較的公用企業的經營環境越相似,越容易引入比較競爭。仔細選擇比較目標可減少公用企業差異的影響。任何區域比較競爭方案都要權衡利弊,避免管制成本過高和過度干預,要使數據的要求盡可能小,同時又保證比較的精確性和綜合性。
能夠引進哪一種競爭形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私營部門參與的方式。
相關推薦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