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資產處置方式、產權改革等問題在城市水業改革過程中逐漸成為有關企業、政府部門、專家們關心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同改革相伴而生,自去年以來,和這些問題有關的爭論逐漸升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有些硝煙彌漫的味道。有爭議也許是改革之路所難免的,在理性前提下的討論也會有利于行業改革的正常推進。
4月1日下午,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主辦方邀請到了四位來自咨詢公司的嘉賓——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濟邦咨詢公司總經理張燎、萬德咨詢公司總經理汪海和通用技術咨詢公司董事薛濤,他們和他們的企業與城市水業產權改革的歷程緊密相連,幾年來,同政府部門、水務投資企業等一起書寫著水業改革的歷史。這場產業基礎的討論由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主持,討論的主題即:供水資產處置溢價的根源分析、資產出價所體現的投資人綜合競爭力、城市水業資產處置的主要模式、不同產權模式對特許經營制度的影響、不同產權模式對城市水價可能產生的影響。精彩的發言、獨到的見解,讓人覺得這的確是一場關于水業改革未來發展走向的辯論賽。
張燎首先談到了水務監管問題,他說,濟邦咨詢公司最近做了一個城市的世行項目的調研,內容是供水的監管,主要是價格監管,進去調研之后發現問題非常嚴重:監管方面制度缺失太嚴重了,調價變成各方利益博弈的戰場,完全沒有理性,最后到底怎么調整自來水價和污水處理費,變成是市長拍腦袋決定的事情,成本監審形同虛設,這就是現狀。張燎說,這還不是一個城市的問題,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問題,這是很嚴重的。
他認為這樣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目前改革進入了“深水期”,比較容易做的事情前期已經完成,剩下的難題可能是要花比較大的精力才能解決的,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需要各方的力量,不斷積累共識才能解決它。
對于各方高度關注的溢價問題,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5個,主要是估值方法學的差異;宣傳和解讀上的誤導;在目前水價監管不到位,或者水價調整機制比較模糊的情況下,投資人對投資上漲存在一些預期,或者高估;一些能力比較強的投資方,確實也存在利益轉移的方法和渠道;另外,這也是戰略競爭的結果。
“關于溢價,無論是對王小郢項目的討論,還是對蘭州自來水項目的關注,到最后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結果,就是這兩個項目運轉的都非常正常。在這個項目運作過程中,政府和公眾成為最大的受益方;當然我們也看到,在這兩個項目中,真正具備運作能力的柏林水務公司和威立雅公司作出了他們的貢獻?!?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在發言中開宗明義,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認為,“期末資產的處置是不是對溢價有影響這樣一個話題”,是整個行業里面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個問題,它不是對水業改革成敗有影響的一個因素。他建議,對那些失敗的項目進行徹底審查,搞清楚它到底為什么失敗,而不是把一切歸罪于項目溢價,以至于動搖有關人員對水業改革的決心。
金永祥說,誰都不能否認歷史是有局限性的,改革是漸進的,不能因為改革出了一點問題就說“不能改革了”。他認為,規范市場才是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
深圳萬德咨詢總經理汪海的話題也是關于資產溢價的。針對部分媒體和公眾質疑“溢價有陰謀”,汪海認為,一般來說,溢價沒有陰謀。因為只要招商程序得當,設計的管制體系嚴謹,高溢價不會必然帶來肆意提高水價、利潤轉移、期滿漫天要價等損害公眾和政府利益的問題。但盡管如此,他仍然很憂慮搞溢價,他認為,過高的溢價不僅使地方政府過分追求資產溢價而忽視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而且也會增加投資者的負擔,長期來看甚至影響投資者對中國水務市場的信心。
對于溢價的問題,通用技術咨詢公司董事薛濤說,雖然并沒有操作過一個高溢價的自來水項目,通用技術咨詢公司也一直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并進行了有關的研究。他認為,整個水務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不能動搖。水業改革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肯定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出現,也有可能在某些地區出現問題,所以不斷反省和回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此的憂慮不足以動搖對改革的堅持。對于溢價現象,在媒體上,有一些指責的聲音,行業里也有一些互相指責的聲音。行業人士不能光看到這些指責,與其如此,不如想一下如何去承擔各自的責任的問題,包括咨詢公司如何承擔咨詢公司所應該承擔責任的問題。
主持人傅濤對發言者的觀點表示贊同,他說,雖然沒有提前溝通,但是大家對這些焦點問題的討論沒有分歧,只是角度不一樣。水業的改革方向肯定是正確的,規范操作比不規范操作強得多,這些是大家的共識。改革中出現的溢價問題,幾位專業人士在認識上可能不同,但從根本上來說并不矛盾。“在座的人都知道,改革、提高效率肯定是好事,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今天提出討論的幾個問題是改革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彼f。
除了臺上嘉賓,參會代表也紛紛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金杜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澳門自來水公司總經理范曉軍等各相關方,都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大家分享。討論固然激烈,謀求多方共贏才是討論的真正目的。(中國水網)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