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的中國水日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常務副主任曲久輝就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理念與方案做了主題發言。
城市是經濟的中心也是污染的中心,城市是水污染的排放源也是受害者。在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在水中積累復合,導致嚴重的生態健康風險。在我國,城市水環境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問題,其水質惡化等等問題不斷涌現,同時水量嚴重不足,一些數據表明缺水城市在我國大部分存在。
城市環境建設破壞生態系統,管理措施不利等都是導致水環境惡化的原因。在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中也首次把水環境治理作為一個重大課題。
他講到這里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這個理念就是把城市水環境做一個成體,將城市水環境水質改善與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景觀建設與生態修復等進行開展研究和示范。在這個綜合示范當中研究了中國四類城市。在整體的研究當中,將一個城市或者是城市當中的區域作為一個研究的整體,在研究過程當中,把重要的目標放在構建城市水質的社會當中。包括了管理規劃政策法規,城市水體修復等等方面。
曲久輝提到在研究中強調邊緣控制的綜合解決方案。按照“源、遷移和匯”這個總體的技術路線,研究了一些相應的要素、控制和方案,
他們在不同區域開發出不同城市的邊緣控制系統。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視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物質留和能力留的節點。在經過這樣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以生物、生態處理為核心的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系統,比如說以碳調控為核心的脫氮除磷工藝等等一些技術。這樣的技術也形成了先進的處理模式。建立了相應的示范工程。
此外,他們還研究了受污染城市水體修復的技術,水污染以后對環境造成了很多的影響,而且對一些水生物和植物產生了影響,水污染的水體最終導致了是生態系統的破壞,那么從這種要求就從水生植物的修復和建設形成一個系統。形成一個關于生境改善,結構優化,功能強化,系統穩定的系統。這樣的技術是建立了示范工程,對城市水體水質進行改善,對城市底泥污染進行控制,對水生植物恢復與重建,對水力調度進行修復。
在城市水環境改善的時候不僅僅涉及到技術問題,更多是涉及到政策和法規管理問題。
他指出在城市水環境的規劃與建設當中,要是要體現“保護、改善、利用、融合”,以及在這些方面進行“規劃、建設、運行、發展”的基本思路,所謂核心的思路是在保護方面是保護水的清潔,保護它的安全,在改善方面是還自然本性,同時具有生態功能,在利用方面要考慮生態、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生態用水景觀建設的綜合因素,要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綜合統一。在使用的過程當中要“授以之情、用之以度”。在規劃中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生態系統為核心,以城市自然與社會條件為基礎。在建設方面采取系統生態的理念,考慮人、自然、社會的復合系統,采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利用自然,體現自然,滿足生態的需求不僅是生物的需求還有自然的需求,另外是生態與景觀的融合,體現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并且滿足生態和經濟的發展需求。在運行當中把生態系統管理作為城市管理的重點,生態工程可以有效運行,保證生態承載能力。通過這個運行和使用使我們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中國水網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編輯:謝曉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