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山國資——唐山工控擬9.47億拿下共進股份控制權"的新聞被廣泛報道。正和生態也關注到這則信息,正和生態相關負責人表示,若交易完成,這將是唐山國資麾下納入的第五家A股上市公司。他感嘆"一邊是上市企業深耕本地20年,卻因欠款瀕臨被'拖垮'的局面;一邊是唐山市政府持續加碼,在資本市場大力并購上市企業——這樣的反差,讓企業、從業者與投資者都倍感無奈,也讓長期為城市生態建設付出的企業受了傷、寒了心。"
04. "生態+科技"轉型正勁,卻被欠款拖了后腿
雖陷回款困境,正和生態在深耕主營業務的同時,仍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在生態型水利基礎設施領域的垂直應用。不僅研發并陸續發布"海洋生態修復大模型""河湖治理大模型",還重點推進水務巡檢機器人的場景落地。
▼ 9月10日,正和生態攜AI成果亮相2025服貿會。受訪者供圖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資金。"相關負責人表示,資金短缺導致新業務推進速度遠不及預期。同時,項目的欠款還嚴重分散了管理層精力,無法投入足夠時間對接客戶需求、參與項目競標,已因此錯失多個潛在市場機會,這對正處于轉型關鍵期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05. 20年心血盼"直接對話":
企業要的是回款,更是發展信心
"員工要生活,供應商要結款,企業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金的及時回籠。隨著三季報虧損數據的披露,投資者、媒體及企業員工對唐山回款問題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各方均在等待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
采訪中,正和生態表示,作為扎根唐山20 年的企業,不僅傾注了企業的心血,也建立了深厚的政企情誼和良好的合作基礎,希望能與市政府針對欠款問題建立對話機制,快速解決近5年大額欠款,更好的助力唐山乃至更多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
"我們不是只想拿回欠款,更想獲得穩定的發展預期,避免因資金問題進一步錯失發展機遇。"上述負責人說。
06. 寫在最后
從曾助力城市綠色轉型的 "生態主力軍",到如今因欠款深陷經營困境的企業,正和生態的境遇并非個案。據統計,2024年157家A股環保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額高達2139億元,平均每家企業應收賬款達13.6億元。大量資金被占用導致企業現金流持續承壓,進而形成 "越干越虧"的惡性循環。
值得關注的是,財政部債務管理司已于近期正式成立,后續將推動建立統一的地方政府債務長效監管制度。這一具有制度性意義的舉措,有望從根源上改善環保企業長期面臨的系統性支付困境,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
而正和生態們最關心的是:當政策陽光穿透債務陰霾時,這些長期為生態建設躬身耕耘的企業,何時能真正走出經營困境的陰影?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