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發布《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核心目標包括:至2027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8%以上,縣城達35%以上;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網3000公里以上;并動態消除建成區污水直排口。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黔府辦函〔2025〕44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部分中央在黔單位: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10月26日
(此件正文公開發布)
貴州省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貴州建設的部署要求,加快補齊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管網設施建設及管理短板,持續改善宜居宜業質量,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實施污水管網治理,聚焦重點任務,統籌污水管網規劃、建設和運維管理,強化機制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著力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到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24年基礎上提升7個百分點以上,達到68%以上;縣城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達到3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達到100毫克/升;動態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設施空白區。
——落實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到2027年底,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20%的16個縣及興仁市在2024年基礎上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4個縣及貴安新區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COD)濃度達到110毫克/升以上。
——建設改造年度目標。到2027年底,全省建設改造城市及縣城污水管網3000公里以上,每年建設改造1000公里以上。
二、聚焦重點任務
(一)系統謀劃,科學編制整治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依據最新批復的國土空間規劃,加快編制或修編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規劃。2025年11月底,各縣(市、區、特區)完成編制“一縣(城)一策”系統化治理方案。2027年底,全省形成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系統管控體系。(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以下任務責任單位均包括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二)精準排查,找準管網問題癥結。根據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按照不同區域、層級、類型,組織實施污水管網(含提升泵站等附屬設施)排查評估。重點排查設施老化、管道滲漏、混接錯接、淤積堵塞、管道缺失等問題,對設施使用年限、材質、存在缺陷、運行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2025年底,基本形成污水管網問題分級分類整治清單;2027年底,全省基本形成污水管網周期性排查檢測工作機制。(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三)精準施策,推進管網建設改造。依據污水管網問題分級分類整治清單,結合城市更新、綜合地下管網等項目,統籌制定推進計劃,實施三年攻堅建設改造,逐步解決管網存量問題,嚴控增量問題發生。結合污水管網建設改造任務量,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作為優先保障項目,做實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達到初步設計深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項目建設。2027年底前完成管網整治清單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完成。(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委金融辦、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貴州金融監管局)
(四)統籌建設,嚴格工程質量監管。持續開展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質量監管三年專項行動,強化污水管網建設改造質量管理,嚴格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督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依法依規對管網工程質量負責,確保管網符合標準。相關單位應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嚴格組織管線工程驗收,鼓勵邀請管網運行維護單位參加驗收。加大污水管材、檢查井等質量監管,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污水管材管件等違法行為。(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五)規范處置,確保污泥全程可溯。建立完善污泥轉運聯單跟蹤制度,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記錄污泥產生、運輸、去向、用途、用量等情況,確保處理處置全過程合法合規。逐步壓減污泥填埋規模,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非農土地利用、干化焚燒、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鼓勵處理處置設施共建共享,加快補齊設施缺口。(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
三、強化機制建設
(六)源頭管控,加強排水許可管理。各地嚴格落實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對排水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確定重點排水戶清單。到2025年底,各地對城市重點排水戶全面落實排水許可要求。建立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專項整治“小散亂”排水戶將污水排入雨水箅子、雨水管道等行為,依法查處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及破壞污水管網設施等違法行為。強化工業廢水排入監管,對于影響污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等情形的,應限制排入或限期退出。排水主管部門可組織或委托專業技術單位開展對排水戶排放污水水質、水量的監測。(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
(七)明確主體,落實管網運維責任。各地要完善污水管網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提升管網運行維護能力,健全市政生活污水管網專業運維隊伍,根據當地污水管網的特點、規模、服務范圍等,明確維護要求,制定維護細則,落實污水管網運行維護責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明晰責權和費用分擔機制基礎上將污水管網養護工作延伸到居住社區內部。2027年底前,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的污水管網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和監管機制。(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