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地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加之城市化進程加快與都市圈發展需求,供水保障與服務優化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課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川中鐵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區域核心供水企業,肩負著破解缺水難題、保障民生用水、推動水務行業提質升級的重要使命。

韓新盛
在2025(第十屆)供水高峰論壇上,銀川中鐵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新盛發表了題為《以水惠民潤萬家,匠心為本優服務——聚焦高質量發展需求,打通供水服務“最后一公里”》的主題分享。他系統介紹了銀川中鐵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川中鐵水務”)立足西北缺水地區實際,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通過實施西線供水工程、踐行“四水四定”原則、升級水質檢測能力、優化用戶服務體驗、建設智慧水務體系等一系列扎實舉措,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與服務水平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為同類地區供水企業實現提質增效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銀川中鐵水務的前身是 1958 年成立的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歷經兩次股權調整后,形成如今中鐵方持股 90%、通聯資本持股 10% 的股權結構,注冊資本達 19.63 億元,資產總額 69.99 億元。作為中國中鐵首個以股權收購模式合作的城市供水項目公司,也是中國鐵工投資乃至中國中鐵規模最大的全鏈條城市供水企業,它在 “第二曲線” 水務環保板塊供水領域中,始終扮演著 “排頭兵” 的角色。
一、品質運營:以多元舉措提質增效
(一)西線供水工程:破解缺水難題,潤澤都市圈
為解決銀川都市圈缺水與供水安全問題,優化黃河水資源配置、改善城鄉飲用水水質,銀川中鐵水務推進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該工程不僅是統籌公共基礎服務互聯互通的民心工程,更是著眼未來的戰略性配套項目。
工程于 2018 年啟動,采用特許經營模式,經營期 30 年,回報方式為 “使用者付費 + 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分兩期實施。一期按 2025 年需求規劃,供水總量 2.46 億立方米,引水量 2.6 億立方米,分階段覆蓋銀川市、青銅峽市和石嘴山市;二期按 2035 年需求規劃,新增供水總量 2.32 億立方米,引水量 2.5 億立方米。工程概算投資 78.61 億元,新建金沙灣黃河取水泵站、銀川水廠等設施,改造西夏渠及西夏水庫,鋪設多條管道并新建兩座調蓄水庫,一期建成后形成 “1 站 2 線 3 水庫” 的供水布局。
(二)“四水四定” 實踐:科學管水,推動可持續發展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任務,銀川中鐵水務遵循 “四水四定” 原則,在依法合規用水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 先后獲得 24895 萬立方米 / 年的合規取水量,關停 113 眼水源井,減少地下水開采量 11888.84 萬立方米。
在此基礎上,銀川中鐵水務從三方面深化水資源管理:一是強化調控力度,建立多層級生產監視網與調度監控體系,實現數據異頻監測,推動管理從粗放向集約化轉變;二是推進漏損治理,依托智慧水務搭建相關系統,采用 DMA 三級分區計量,提升管網管理精細化水平;三是聚焦終端集約,將月均用水超 500 方的工業用戶納入監管,改造智能水表,實現用水數據實時掌控,便于對接政府監管平臺。
(三)水質檢測升級:嚴守標準,筑牢供水安全防線
銀川中鐵水務嚴格執行 “兩級管理、三級檢測” 制度,對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按國家標準開展日常檢測,同時加強制水工藝質量控制,通過人工抽檢與在線監測結合確保水質達標。
旗下寧夏水潤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通過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CNAS)審核,獲實驗室認可證書,躋身國家認可實驗室名錄,成為寧夏自治區首家具備雙資質水質全項檢測能力的機構,為水質保障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四)服務優化:以用戶為中心,打造貼心體驗
為滿足市民多樣化用水需求,銀川中鐵水務以 “高效辦成一件事” 為目標,推進窗口標準化、營商環境及智慧水務建設,重塑服務理念,優化業務流程,落實報裝一體化與首問負責制。
2002 年成立的 96666 供水熱線,是西北首家 24 小時運營的供水服務熱線,31 名受理員(26 名女性,被稱為 “水花”)組成高效團隊,多次獲 “巾幗標兵崗”“工人先鋒號” 等榮譽。此外,公司組建 24 小時值班的維修鐵軍,以 “維修服務 0 投訴” 為目標,供水管網維修及時率超 98%,客戶滿意度超 95%,快速響應并處置爆管漏水等突發情況。
(五)二次供水標準化:打造泵房標桿,保障同質供水
韓新盛表示針對城市高層建筑增多帶來的二次供水需求,銀川中鐵水務依據相關條例與標準,率先推進二次供水標準化泵房建設,實現 “統建統管、同城同價、同網同質”。
銀川中鐵水務組建專業運維團隊,采用 “遠程智能管理 + 定期巡檢” 模式,對二次供水管網、泵房及附屬設施進行標準化、智能化運維,讓二次供水用戶享受到全鏈條優質服務。
(六)智慧水務引領:技術賦能,升級運營模式
銀川中鐵水務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平臺,實時監測水質、水壓、設備運行等參數,結合管網動態指標進行分析排查與現場處置,全方位保障供水安全。其智慧水務體系涵蓋智慧生產、智慧管網、智慧客服、智慧管控 4 大部分共 35 套子系統,已實現 100% 上線。
目前,銀川中鐵水務已形成 24 項專業技術標準,獲 “寧夏智慧水務信息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寧夏智慧水務創新中心” 認定,取得 2 項發明專利、4 項實用新型專利,立項 9 項團體標準。依托智慧水務,管網漏損率從 17.2% 降至 8.963%,2023 年通過智能加藥系統節約藥耗費用 177.8 萬元。
(七)創新服務模式:“直飲水 + 社區服務” 惠及民生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