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江污水廠以可視化平臺助推精細管理,實現提檔升級。通過建模對廠區所有地下管網的類型、管徑、材質和承壓等級在一張圖上展示,以快速應對廠網突發狀況。對全工藝流程實行生產監視,出廠水濁度長期優于0.1NTU。每小時自動生成和每天自動計算生產指標數據,原十幾種紙質報表逐步被電子報表替代。
智能AI識別,通過約三公里的電子圍欄,將廠區邊界和生產區域實行分區布防和重點監控。通過AI人臉識別技術對陌生人員進行動態抓拍,觸發入侵報警、形成追蹤軌跡,落實反恐防恐保安全。
03 江津自來水、江津供排水公司——DMA分區建設
重慶水務集團、中國水協科技委聯合主編發布了《山地城市供水管網DMA分區技術規程》,這也是國內首部針對“山高、坡陡、高差大、枝狀與環狀并存”復雜地形漏損管控而編制的行業團體標準。
《山地城市供水管網DMA分區技術規程》首次提出“三級五區”山地分區架構:一級按流域-高程-水廠出口劃定“重力分區”,二級以“街道-加壓站”為邊界形成“壓力平衡區”,三級再細分為500–3000戶的獨立計量區(DMA),并強制要求“高區減壓、低區增壓、中途調蓄”同步設計,解決傳統DMA在高差超過100m城市易出現的“超壓漏失—低壓滯留”雙重風險。
目前,DMA分區平臺建設已在重慶主城(北碚、沙坪壩、九龍坡、南岸、江津等5區)等地區試點,平均漏損率由18.7%降至9.3%,為山地城市供水管網精細化、低碳化運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方案”。
2019年江津供排水公司接手相關供水業務后,面臨較大壓力。2019年全年爆管約4100次,日均11.2次,單日最高17次;2020年全年爆管3857次,日均10.5次,單日最高15次。
針對此情況,江津供排水公司實施三項治理措施:一是將PE管改造為鋼管;二是推進 DMA分區建設,以雙福、德感、幾江片區為一級分區,以供水有效率52%的老城區為二級試點;三是建設自動化配套項目,含生產管網綜合管理系統等。
經持續改管與DMA建設,成效顯著:日均爆管次數從10.5次降至0.3次,降幅 97%;供水有效率從69.09%升至86.19%,其中爆管嚴重的老城區從52.04%升至81.77%;年均提升供水效率3%,年節約漏損水量約300萬m3,累計節約水資源 1500萬m3。
污水數字化低碳轉型案例
九曲河污水廠未改造前存在一些痛點問題。首先,工控不完善。部分工藝單元缺少在線檢測儀表,需通過視頻監控觀察和人工操作確定設備操作模式及狀態;部分設備無電度電量計量裝置,無法對設備進行能耗分析。其次,需要較多人工干預。相應設備和工藝單元運行調整需要人工干預比較多。第三,分析能力弱。針對中控系統采集數據可以實現查詢和統計,但缺乏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功能,主要工藝分析仍依靠個別專業運行人員來實現;最后,傳統的管理模式難以為繼。現有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現階段水務行業標準化、流程化、精細化、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發展趨勢。
九曲河智能污水廠項目進行了4個方面的建設,即智能曝氣系統、智能加藥系統、綜合運營管理平臺、三維可視化。
在實施曝氣優化控制系統以前,九曲河污水處理廠采用“停2曝2”的運行模式,即每隔2小時運行人員需要到鼓風機房現場啟停風機一次,同時需要密切關注生化池溶解氧變化情況。
在實施曝氣優化控制系統后,系統自動根據進水負荷和當前運行工況自動啟停鼓風機和對氣量進行分配調節。無需運行人員再對曝氣系統進行操作,大大降低了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
實施精確曝氣前,的確存在過曝現象,出水氨氮長期維持在0.5mg/L以下;實施精確曝氣后,系統能夠根據好氧區出水氨氮值自動提示鼓風機的啟停,解決了因人為因素干預造成的曝氣調節缺乏及時性與穩定性的問題。
智能加藥系統,根據出水總磷濃度,動態調節加藥量。虛線框內為前饋補償控制環節,實時監測進水總磷負荷和加藥點前的正磷酸鹽濃度,將進水數據與加藥量進行關聯,減少負荷變化對化學除磷過程的干擾和影響,通過加藥量計算模型給出加藥量設定值。
可以看到,智能加藥實施前,出水總磷變化明顯,實施期出水總磷總體呈規律波動。可以看出對比期內,出水總磷總是控制在低水平下,側面反映出過量加藥的現象;相比之下,實施期內總體濃度多在0.2-0.3 mg/L范圍內,側面反映出加藥成本的降低。
運行效果和效益分析
重慶水務集團對160個供排水廠的生產指標實施動態監控預警,覆蓋給水到排水、水廠到管網、建設到運營、服務到保障全流程,實現“一張圖”全程管理。同時開展生產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達成互聯互通、互調互用;強化水質把控,確保水質100%穩定達標。
智能供排水領域已建成46座智能供排水廠,覆蓋率超25%;打造智能調度、智能加藥、智能巡檢、精確曝氣等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在保障水質穩定達標的基礎上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其中,電單耗下降8%-15%,綜合藥劑單耗下降10%-20%,廠區巡檢崗減員20%,勞動力向設備、管網崗位聚焦。
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依托OA、ERP 等內控管理平臺,實現100%審批事項線上化;資金撥付、費用報銷、物資采購、薪酬發放均 100% 線上支付,構建從物資需求到結算的全鏈條閉環管控。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