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四五”期間,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持續加強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全面支撐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請介紹一下在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王鑫: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甘肅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戰略目標,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以加快構建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提升,有力支撐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和依法治污。省生態環境廳按照“陸河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推動建設覆蓋水、氣、土、聲、生態等要素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改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甘肅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全層次規劃站點建設。出臺《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甘肅省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指導意見》《甘肅省縣級生態環境監測站建設評估方案》,督導各市(州)分階段、有重點系統推進縣級監測站標準化與差異化建設,綜合評估各地縣級監測站能力建設情況,協調爭取4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對8個積極推進能力建設的縣級監測站“以獎代補”進行激勵。
二是全覆蓋開展環境監測。建成149個省控以上空氣質量自動站,實現省市縣及55個重點鄉鎮全覆蓋,部署26臺顆粒物激光雷達、6臺測風激光雷達,形成“地面監測+高空探測”立體化沙塵監測體系。布設141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環境監測斷面,建成5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形成覆蓋全省3大流域、9個水系的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對142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開展常規監測,對59個國控點位開展水生態監測。布設國控(1293個)、省控(1184個)土壤環境監測點位2477個并開展監測。布設125個城市功能區噪聲自動站,精準識別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狀況。布設659個生態監測樣地,實現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
三是全方位提升監測能力。按照“1+5+9”能力建設體系,自2021年以來積極協調爭取5.2億元,持續推進省監測站碳監測、水生態、生態質量、新污染物、遙感監測等領域監測能力建設,進一步強化支撐、引領、示范作用;重點推動5個區域監測中心全分析監測機構能力建設,輻射周邊區域、強化技術服務;協同推動其他9個駐市州監測機構環境空氣、水、土壤、噪聲等常規要素能力建設,支撐承擔派駐地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需求。
四是全舉措夯實業務水平。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每年對駐市(州)監測中心、縣級監測站技術人員及執法人員開展持證上崗考核,為規范從事監測分析提供保障。連續舉辦九屆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在全省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2024年在全國第三屆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中,甘肅省代表隊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斬獲團體三等獎好成績,其中污染源監測賽道個人獲三等獎,實現在全國性監測比武中團體獎項的突破,充分展現了甘肅監測隊伍的專業實力。
下一步,甘肅省將繼續以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立足甘肅實際,統籌謀劃“十五五”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持續優化“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加速監測技術數智化轉型,進一步強化各級監測機構能力,以更高標準保障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為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監測技術支撐。
盧瑩:
感謝解答。記者提問環節就到這里。需要單獨采訪或者進行深入報道的媒體朋友會后聯系省政府新聞辦。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今天的發布嘉賓,感謝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