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地嚇水質凈化廠三期(以下簡稱"埔地嚇三期")是污水處理行業生態化標桿的踐行者,以構建全方位生態友好型污水處理體系為核心定位,守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采用BOT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有效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實現政府與企業互利共贏;核心技術應用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處理工藝,并實現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應用,貫穿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全過程;管理成效顯著,處理規模達5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準Ⅳ類標準,臭氣排放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污泥含水率≤40%,通過智慧化管控實現高效、穩定運行;社會價值突出,不僅為約40萬人口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保障沙灣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還通過對外開放、舉辦公眾環保活動傳播環保理念,推動行業生態化轉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享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當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享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肩負著守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埔地嚇水質凈化廠三期憑借在生態化領域的卓越實踐,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內當之無愧的生態化標桿,為污水處理廠的生態化轉型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圖標桿廠鳥瞰圖
01. 標桿簡介
埔地嚇三期由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深圳環境水務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環水啟航水質凈化有限公司(環水啟航公司)負責管理運營,坐落于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丹竹頭社區,處于水官高速南側沙灣河流域的關鍵地段。服務區域覆蓋水官高速南側沙灣河流域9.6平方千米的范圍,為約40萬人口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保障沙灣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周邊居民生活品質。該廠以高標準踐行生態化服務理念,全力構建全方位生態友好型污水處理體系,在行業內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污水處理行業向生態化方向邁進。

圖廠站外觀
埔地嚇三期采用BOT模式投資建設運營,環水啟航公司發揮專業優勢和資金實力,高效完成建設并創新運營管理模式,于2021年6月正式投產運營。該廠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應用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處理工藝,并實現BIM全生命周期應用;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準Ⅳ類標準(TN≤10mg/L,SS≤8mg/L)。

圖工藝流程
2025年,在第四期"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比選中,榮獲生態化標桿污水處理廠稱號。2023年因其在智慧水務及生態化建設的優異表現,成功入選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典型工程項目案例",成為深圳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工程項目;在BIM技術應用競賽中,先后榮獲第十二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設計組一等獎、第十三屆"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大賽一等獎、"新城建杯"國際BIM/CIM應用大賽市政公用工程BIM組一等獎、第十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優秀獎、第二屆建設行業BIM大賽二等獎、第三屆"市政杯"應用技能大賽綜合組比賽一類成果、2021年"智水杯"全國水工程BIM應用銀獎;在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管控方面,榮獲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工地、深圳市優質結構獎、深圳市優質工程獎、深圳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等榮譽稱號。

圖相關榮譽
02. 全過程水質管控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排放
埔地嚇三期高度重視工程及生產運營過程的數字化建設,將智慧化技術深度融入污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在水質監測方面,購置并安裝了各類全流程水質監測儀表,實時、精準地監控全廠進出水水質及生產過程數據。從進水口的水質參數監測,到污水處理過程中各個工藝單元的水質變化跟蹤,再到出水口的水質達標檢測,每一個環節的數據都被及時采集和傳輸。通過先進的數據處理系統,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為生產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例如,當進水水質出現異常波動時,系統能夠迅速發出診斷和預警,給出決策建議,提醒工藝人員做出工藝調整,確保水質安全可控。這種智能化的監測與調控模式,不僅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還大幅減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誤差,有力地推動了生態化水質管控目標的實現。
03. 優化設計建造運營引領綠色發展
埔地嚇三期從空間布局和工藝優化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空間布局上,通過深入的地形勘察和科學的設計,充分利用地勢的自然落差,實現了全廠污水處理無重力提升。這一創新舉措,避免了傳統污水處理過程中大量提升泵的使用,從而大幅降低了能耗。據統計,與傳統有重力提升的污水處理廠相比,大約可節約全廠約10%左右的能耗,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和碳排放。此外,在污水處理工藝中,采用了精確曝氣和智能加藥技術。精確曝氣系統能夠根據污水中溶解氧的實時含量,精準控制曝氣量,避免了過度曝氣造成的能源浪費。智能加藥系統則根據水質的變化,自動調整藥劑的投加量,確保在達到最佳處理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劑的使用量。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助力了降本增效,還為實現綠色低碳的生態化污水處理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04. 資源循環利用助力生態建設
埔地嚇三期在資源回收與利用方面成效顯著,實現了再生水 100% 利用。再生水一部分用于廠內的格柵沖洗、配藥、綠化澆灌以及上蓋公園景觀用水,這不僅節約了大量的自用供水,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部分再生水則排入沙灣河碧道,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為河道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清澈的再生水在河道中流淌,為周邊的生態環境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促進了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衍,改善了河道的生態景觀。同時,在污泥處理方面,該廠將污泥在廠界經脫水至含水率40%及以下,并進行無害化處置。通過先進的污泥處理技術,將污泥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實現了污泥的減容減量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05. 矩陣打造綠色和諧生態綜合體
生態化建設是埔地嚇三期的核心特色亮點。為了減少臭氣對環境的影響,埔地嚇三期實施了全廠全流程密閉除臭措施。在污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包括消能井、格柵間、沉砂池、生物反應池、污泥處理車間等,都安裝了完善的臭氣密封及收集系統。這些系統將產生的臭氣集中收集起來,通過生物除臭塔(洗滌)和生物除臭塔(滴濾)等先進的處理設備進行凈化處理,最終實現臭氣達標排放。這一舉措極大地改善了廠區及周邊的空氣質量,為員工和居民創造了清新宜人的生活環境。此外,埔地嚇三期注重綠化建設,綠化覆蓋率達 38%。在廠區內,種植了大量的綠植,形成了綠色的生態屏障,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起到了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的作用。利用上蓋結構建設對外開放市政公園,更是將原本被占用的土地還給了市民,實現了還地于民、與民共享發展理念。市民可以在公園中休閑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時也能近距離了解污水處理的過程,增強環保意識。通過上蓋公園、垂直綠化、去工業化等建設,埔地嚇三期實現了與沙灣河碧道的完美融合,打造了一個集污水處理、生態保護、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綜合體,成為了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除臭系統
06. 社會化促進環保理念傳播
埔地嚇三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推動環保知識普及和行業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埔地嚇三期定期舉辦公眾環保活動,廠區社會開放程度高,科普展廳、格柵間、生反池、沉淀池、深度處理、污泥脫水間、中控室、化驗室、進出水在線監測數據展示、出水口和加藥間等共計 11 個區域對外開放。通過組織公眾參觀,讓市民親身了解污水處理的過程和重要性,增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同時,邀請同行及各大院校參觀交流,為行業內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臺。在參觀交流過程中,分享了埔地嚇三期在污水處理技術、運營管理、生態化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促進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據統計,僅在 2024 年,該廠就接待了來自四川省宜賓五糧液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中鐵碧源水務昆明有限公司、寧夏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的參觀團隊,合計接待人數達到 867 人次。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地傳播了環保理念,助力了生態建設,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圖科普廊道與展館
07. 結語
埔地嚇三期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生態化標桿,自2021年6月投運以來,憑借BOT模式的高效運作、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與BIM全生命周期技術的應用,以及生態化、智慧化、綠色化、資源循環化、社會化的多維實踐,實現了5萬噸/日污水的穩定達標處理(出水準Ⅳ類、臭氣零濃度、污泥含水率≤40%),為40萬人口、9.6平方千米區域提供優質環保服務,同時榮獲"雙百跨越"生態化標桿、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典型工程項目案例"等多項榮譽,成效卓著。
在行業價值層面,埔地嚇三期的實踐為污水處理廠的生態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寶貴經驗,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引領行業突破傳統運營模式,邁向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發展新階段;在社會價值層面,項目守護了沙灣河流域生態環境,實現"還地于民、與民共享",并通過環保科普與公眾互動,提升了全民環保意識,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展望未來,埔地嚇三期計劃進一步推進智慧化建設,提高參數采集率、加大AI技術應用,實現工藝閉環調控與設備智慧運維;同時擴大社會化推廣,完善接待能力、加強行業合作與國際交流。相信未來項目將持續發揮標桿引領作用,推動污水處理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