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環保市場趨于飽和,國內環保企業開始將目光放至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及中亞等新興市場。
中國水網也曾多次報道環保企業在海外環保市場的成果,但新聞的“主角”多數是綜合實力強勁的民營企業,如中國天楹、康恒環境、旺能環境等,或者在環保領域積累深厚的重資產環境集團,如光大環境、三峰環境及綠色動力等。
但中國水網觀察到,有一股特殊的環保力量正在計劃出?!胤江h保集團。
9月,陜西環保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宋世杰會見了韓國東進世美肯副社長韓尚鎮和日本高化學株式會社董事、高化學(陜西)管理公司總經理陳國平一行,就加強工業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水網梳理發現,去年來,并非只有陜西環保集團一家地方環保集團準備拓展海外市場,更多地方環保集團正在籌劃出海事宜。難道出海的“國資隊伍”要來了?
01.以江蘇為代表,各大地方環保集團齊齊出動
從去年以來,已有多個地方環保集團開展了海外業務的嘗試。
今年7月,廣州環投集團完成首個海外垃圾滲濾液處理運營項目——斯里蘭卡科倫坡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項目垃圾滲濾液處理運維項目,有效解決了斯里蘭卡首都的滲濾液處理難題,助力當地環境治理邁向標準化、規范化,成為中斯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
該項目嚴格執行國際及當地環保標準,截至目前,累計安全處理存量垃圾滲濾液超23,000噸,出水水質100%達標排放。
2024年,應莫桑比克工程部供排水基礎設施管理局,坦桑尼亞桑吉巴爾農業、灌溉、自然資源、畜牧部的邀請,2024年3月26日至4月3日,河南水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繼成率團出訪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拜會外方政府機構。
據悉,此次出訪旨在貫徹總書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進一步加強互利合作,拓展海外市場,擦亮河南水投品牌。
在地方環保集團中,江蘇環保集團的布局動態最頻繁。
今年9月,江蘇環保集團所屬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區域地下水生態環境綠色治理體系建設”專題培訓班,來自瀾滄江和湄公河沿岸的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老撾五國的政府官員共計30人受訓,涵蓋東南亞水利、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
據悉,未來,江蘇省環保集團將積極發揮國家科改示范企業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涉水領域的技術與人才優勢,持續深化與瀾湄流域國家的交流合作,共享生態環境保護創新成果,共促中國-東盟綠色可持續發展。
2024年11月中旬,江蘇省環保集團應澳中友好發展協會的邀請,由江蘇省環保集團副總經理姜勇率團,成功訪問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座談與交流活動,加快推進江蘇省環保集團拓展生態環保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本次參訪行程覆蓋新西蘭奧克蘭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阿德萊德和悉尼。
雙方圍繞污水處理與水環境管理、大氣環境質量管理、土地環境管理、一般工業固廢與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溫室氣體減排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關鍵議題展開探討,還重點就環保創新技術、資源利用及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合作需求進行了詳細交流,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整體的出海熱情比較高漲,今年7月,江蘇省環境經濟技術國際合作中心在南京召開環保國際交流與“走出去”座談會,與省內8個重點環保產業協會的代表圍繞環保產業國際交流合作實踐、“走出去”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深入探討。
據悉,目前江蘇省(廳)與1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31個環保領域合作備忘錄,組織實施了15項重大環保國際合作項目。
02.地方環保集團出海:做大規模的內驅力與走出去倡議下的有序行動
談起地方環保集團出海的原因,其實與民營企業遇到的情況基本一致。
最主要的還是國內的傳統環保項目在主要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新建項目的市場空間縮小,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利潤率不斷下降,“價格戰”內卷嚴重。
但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面臨快速的城鎮化和工業化,但其環?;A設施嚴重不足或老化,市場需求巨大。
同時,作為地方國企或大型集團,地方環保集團有做大規模、提升資產和營收的內在動力。出海開拓新市場是實現規模擴張最直接的路徑之一。
不同于民營企業出海動機的部分是,地方環保集團代表的是地方國有資本。它們的出海,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和“綠色絲綢之路”倡議框架下的有序行動,意味著中國開始有組織、成體系地參與甚至引領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治理工作,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綠色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03.地方環保集團出海需更為謹慎
地方環保集團出海布局,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戰略決策。但仍需注意海外市場的風險。
今年2月,中國有色礦業旗下公司發生一起事故,旗下謙比希濕法公司一座尾礦壩因防滲膜被盜割以及持續強降雨(2025年1月至2月贊比亞當地降雨量接近20年來同期降雨量最大值)等原因潰壩,導致部分尾礦泄漏。潰口于19日凌晨3點半完成封堵,事故源頭得到有效控制。
但近期,據稱當地一百余名民眾(據了解實際授權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請愿,在當地法院登記(但未受理)的請愿書中要求中方涉事企業設立環境修復托管賬戶并存入800億美元(約合6240億港元),由贊比亞政--府管理,用于環境修復及全額賠償,并要求額外2億美元作為緊急救助及健康/環境評估基金。
實際上,謙比希濕法公司的處理措施已經非常及時且有效,但仍被“索要”達800億美元的環境損害賠償金。由此可見海外市場環境的復雜性。
而地方環保集團國有背景和特定使命,它們在出海時需要比一般商業公司考慮得更加周全和謹慎。
在目的地選擇上,可緊密依托“一帶一路”與“綠色絲綢之路”:項目選址應優先考慮政策支持力度大、合作意愿強的國家和地區。這不僅能獲得來自國家層面(如政策性銀行、使館)的支持,也能提升項目的政治合法性和安全性。
避免地緣敏感區域,謹慎評估項目所在國與大國的關系,避免卷入地緣博弈。項目應凸顯其民生和環保屬性。
在政策方面,要密切關注當地的環保標準、外資準入、勞工、外匯等政策的連續性。
在標準執行方面,中國的技術、設備和標準未必完全適用海外。需要進行充分的本地化適配和改造,考慮當地的氣候、水質、垃圾成分、運維水平等因素。此外,中國環保企業,尤其是地方環保集團由于不僅要滿足當地環保標準,有時甚至要執行更高于當地的標準。
在于當地合作方面,要積極融入當地,履行社會責任,靈活用工,做好信息公開和公眾溝通,以彰顯中國環保企業的責任感。充分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俗。
在品牌打造方面,不要只滿足于做EPC(設計-采購-施工)工程,要致力于成為長期運營服務商、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和本地化合作伙伴。這能帶來更穩定、長期的收益。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