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提速的關鍵階段,農村水環境治理作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核心命題與生態振興的關鍵抓手,正面臨“分散式污染難管控、資源化利用缺路徑、技術適配性不足”等現實挑戰,已成為制約鄉村水環境質量提升、阻礙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突出瓶頸。
在此背景下,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導,清環拓達(蘇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汪家權在2025年鄉村振興(長沙)論壇農村環境治理分論壇上,帶來了鄉村治污最新產品“龍汲水”智能真空管網污水收集系統,該產品具備“快建省錢,污水全收”的特點,可實現污水100%全收集,污水100%無泄漏,污水100%輸送到市政管網,污水收集終端100%智能監控,真正實現資源再生、環境改善、民生保障的協同共贏。

汪家權
城鄉排水四大痛點
汪家權指出,在農村污水治理的實踐進程中,污水收集環節作為全流程治理的基礎與核心,正面臨著投資規模大、成本占比高與實施瓶頸多等多重挑戰。從現狀來看,當前我國城鄉排水系統主要存在四大痛點:
一是城市規劃與發展不匹配。現有排水設施、排水體制普遍存在落后、老化、破損等問題,內澇災害頻繁發生、排水設施擴建難度大,排水能力已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急需進行改造與升級;
二是管網錯接漏接引發城市問題。項目建設過程中設計、施工等不當,導致雨水管和污水管錯接、漏接,排水管網無法正常運作,造成城市排水負載增加、損害污水處理設施等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三是城市排水管道運維管理力度不夠。維護資金投入不足、養護技術不足,養護設施落后;養護運行管理體制不健全,城市管網檢測力度不強;養護任務重,缺乏定期巡檢機制,維護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四是農村污水收集環境復雜。農村住宅密集、河網密布、地勢陡峭等復雜地形較多,傳統重力流管網施工難度大,部分農村污水管網建設難度大,施工周期長,成本高,尤其在地形復雜地區,重力排水難以實施。
“龍汲水”應運而生

圖片來源:徐祖信制作
汪家權強調這些問題將會直接導致城市排水功能嚴重受損,亟需針對核心癥結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個維度切入:其一,針對基礎設施薄弱的區域,應優先完善排水設施布局,通過增設管網、優化節點設計等措施補齊硬件短板;其二,針對地形復雜、傳統重力排水難以適應的區域,可使用非重力或真空排水的方式突破地形限制。
在此背景下,龍汲水--智能真空管網污水收集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由真空收集井、真空管網、動力源站、AI智能運維系統組成,其工作原理:先是將分散的污水源,通過重力短距離流入真空收集器中;然后再利用真空技術,將真空井內污水高速吸入管道設施,逐級輸送至動力源站,達到污水收集目的,最后動力源站將收集到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或污水處理設施中。

整個運行過程通過AI智能運維系統實現智能化管理,包括: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預警;項目、設備、區域、維保等多維度信息化管理,對發生的故障按照多級應急處理流程及時響應并記錄完整數據。同時,用戶可通過手機應用軟件(APP)輕松獲取設施運維參數,輕松實現系統關鍵點掌控。
相比傳統重力排水系統龍汲水系統具有顯著優勢:其管溝埋深僅需0.7米左右,管徑僅為重力排水系統的1/3,但通過負壓驅動技術使水流速度提升至重力排水系統的4.5倍,顯著提高了輸送效率。更關鍵的是,該系統完全擺脫地形地質條件限制,施工周期大幅縮短,破壞性極小,甚至可采用簡單機械或無設備即可完成部署。尤為突出的是,其全密閉管道設計確保了100%的收集率,徹底解決了傳統系統滲漏污染的問題,是實現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的重要利器和抓手。
應用案例
龍汲水系統可使管網建設速度提升40%、建設總投資節約 25%-42%、可實現污水100%收集,污水100%無泄漏,污水100%輸送到市政管網,污水收集終端100%智能監控,適用于排水點分散、管道需跨越障礙物、地勢起伏不平、道路狹窄、施工界面小等場景,因此不受地形地貌、高溫嚴寒、水位高低、建筑地基等條件限制,已在全國落地多個項目。
1、傳統古村落項目

祖源村——夢里山村景區項目(CCTV《焦點訪談》項目)
祖源村,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坐落山頂,多石板路,多溪流,存在房屋分布零散,道路狹窄彎曲,房屋臨水渠而建,全年山泉水不斷,且屬于旅游區,建有許多民宿。
該項目共建設16座真空井及1座終端動力源站,總鋪設管網4528米,其中真空管網1529米(管徑范圍De50-De110);建設時接戶率達92%,年均運行電費僅2688元(六年平均值)。自投用以來,系統始終保持穩定運行,并作為鄉村振興的典型實踐案例,被CCTV《焦點訪談》專題報道。
2、城鎮雨污分流項目

宣城市績溪縣——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補短板項目
項目建設以雨污分流制為原則,采用智能真空(負壓)排水技術進行片區范圍內的污水收集。該項目包含中醫院、法院、武裝部、公安局等多個政府機構單位及多個高層居民樓的污水收集。采用定制化大型真空井,即每個政府單位/高層居民樓僅需1個真空井。
期間共建成4座動力源站,新建DN160負壓管網(主管)約730米、DN63-110負壓管網(支管)4950米,以及A/B/C型真空井79座。自2022年投入運行以來,系統持續穩定運行至今。
3、農村黑灰水源分離項目案例
天津市寧河區七里海保護區27個示范村真空黑灰水分離收集系統
該項目設計日處理規模達7000立方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真空排水示范工程,服務天津寧河區七里海保護區俵口鎮、東棘坨鎮、廉莊鎮等4個鎮共27個村,覆蓋14115戶居民。
項目配套建設31座終端動力源站,管網系統采用黑灰水分類收集模式,其中黑水負壓管道總長217.94公里(含De75管道181.92公里、De110管道36.02公里),灰水負壓管道總長226.73公里(含De75管道149.77公里、De110管道51.5公里、De160管道25.46公里)。自2019年投運以來持續穩定運行,實現污水收集率100%,樹立了行業標桿。
5、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案例

上海市舊城改造——奉城老街雨污混接改造工程
奉城老街項目東西向長約800米,南北向長約600米,占地約48公頃,東、西、南三面臨河,北側為市政道路,設有市政污水管網。整體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最大高差約2米,臨河區域存在被淹的風險。大多為居民區,房屋密集,道路多,其中機動車道較寬闊,人行巷道狹窄。
項目建設7座動力源站,鋪設非重力管(De75-De225)16570米,新建A/B/C型真空井共968座,設計規模為3500立方米/天,2024年以來穩定運行至今。

項目費用對比
汪家權表示,該項目在招標時,上海市政總院曾對傳統重力排水系統與龍汲水系統進行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龍汲水系統不僅總投資節省了42%,同時施工周期還短,真正實現了"快建省錢、污水全收"的產品目標。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