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一系列2025年度研究課題征集公告。這些課題都面向哪些領域?有哪些具體內容與要求?小編幫你梳理如下:
01 經濟運行調節
為進一步深化能源保供、應急保障等領域重大問題和政策研究,更好支撐經濟運行調節工作。
(一)能源保供中長期合同長效機制研究
深入貫徹《能源法》相關要求,聚焦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系統分析能源保供中長期合同在保供穩價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厘清中長期與現貨交易的定位和作用,重點圍繞規范簽約要求、完善定價機制、加強履約監管、建立違約認定機制、完善獎懲約束措施等內容,深入開展合同長效機制研究,保障能源穩定可靠供應和國家能源安全。
(二)新能源發展和消納對電力保供的影響及優化策略研究
結合推進“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規劃建設情況,梳理總結我國新能源發展和消納現狀,研判下一步趨勢,分析新能源高比例發展和消納對電力保供的影響,研究統籌促進新能源消納與保障電力安全供應的協同發展路徑和電力運行方式,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建議。
(三)電力市場對電力保供的影響及協同路徑研究
梳理總結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現狀,分析電力市場在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提升電力保供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不足,從更好發揮電力中長期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電力現貨市場的靈活調節作用等方面系統考慮,研究能夠有效促進電力保供的電力市場模式和機制,提出相關政策措施建議。
(四)“十五五”國家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通過分析當前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研究深化“十五五”期間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內容,進一步提升我國應急管理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國家能源應急管理體制和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通過研究國內外能源應急和保障工作實踐經驗,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能源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文件,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國能源應急管理體制和保障體系,切實提高能源應急能力和能源安全水平,保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02 固定資產投資
為加強投資領域重大問題研究,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有效投資。
(一)促進投資政策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研究
深入分析當前投資政策與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消費等其他政策協同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明確投資政策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的重點方向、創新投資政策與其他政策相結合的方法路徑、完善投資政策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的配套機制等方面,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政策建議。
(二)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研究
深入分析當前投資審批制度存在的問題,從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權限、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管理、提高投資審批便利化水平、加強項目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研究提出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議。
(三)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研究
全面調研分析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情況,研究梳理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障礙,總結經驗,以投資能進入、運營可持續、權益有保障為目標,提出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公平有序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政策建議。
(四)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投融資機制研究
深入調研當前城市更新實踐情況,分析城市更新領域面臨的投融資難點、問題,總結國內已有各類實踐案例經驗,從強化城市更新項目回報機制、完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等方面,研究提出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投融資機制的政策建議。
03 民營經濟發展
為加強民營經濟領域重點問題研究,不斷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一)重點民營企業庫構建及企業信息監測分析方法研究
科學選擇有代表性的重點民營企業樣本,拓展相關民營企業信息來源渠道,豐富細化多維度的企業信息標簽,建立完善覆蓋東中西部、一二三產、大中小型代表性民營企業的信息庫。開展有代表性民營企業經營情況的微觀指標研究,動態跟蹤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健全分行業、分地區重點民營企業經營情況監測分析方法,推動開發人工智能模型、數據爬取方法、大數據分析技術等,開展更加全面的動態分析。
(二)“晉江經驗”豐富內涵與創新實踐研究
立足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系統梳理“晉江經驗”的豐富內涵、形成脈絡和復制推廣的發展歷程,深入研究“晉江經驗”指導民營經濟發展的創新實踐、取得成效和重要啟示。
04 區域協調發展
為深入實施區域戰略,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問題研究。
(一)區域經濟運行形勢分析研究
緊密結合國際形勢新變化,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等形式,對全國宏觀經濟和重點區域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穿透式研究,深入剖析消費、就業、創新、產業發展等領域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挖掘區域經濟運行亮點,科學研判區域經濟走勢,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和政策舉措,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十五五”時期推動東北地區更好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點問題研究
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對“十五五”時期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重點問題進行研究,包括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方向與路徑、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潛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利用等,按專題研究提出重點任務、工作舉措和政策建議。
(三)“十五五”時期以“三基地一樞紐”建設為重點的中部崛起戰略重大問題研究
圍繞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三基地一樞紐)戰略定位,深入研究“十五五”期間科技創新引領先進制造業發展、糧食能源資源保障能力提升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內陸高水平開放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重大問題。
(四)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體制機制研究
圍繞推動北京新“兩翼”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借鑒國內外地區城市治理和發展經驗,提出深化雄安新區現代化城市治理、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政策舉措。
(五)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體制機制創新措施和重點問題研究
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的決策部署,跟蹤研判國際形勢變化對海洋領域的影響,分析“十五五”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面臨的戰略機遇、風險挑戰,聚焦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提高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統籌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深海極地發展、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等重點領域,提出完善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的政策措施。
(六)“十五五”時期協同推進重點流域保護治理和可持續發展重大問題研究
系統梳理我國重點流域協同推進保護和發展整體情況,研究界定流域經濟的概念和內涵,在分析我國重點流域保護治理要求、流域經濟發展階段特點和保護與發展相互作用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十五五”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內外部環境變化,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因時因地制宜推動我國流域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改革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
05 農村經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決策部署,加強“三農”重大問題和政策儲備研究。
(一)影響民間投資投入第一產業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民間投資是第一產業投資的重要來源。針對近年民間投資在第一產業投資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的情況,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全面梳理擴大第一產業民間投資面臨的難點堵點,有針對性研究提出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建議等。
(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和對策研究
研究闡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和主要特征,梳理總結國內外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應用場景、主要做法和經驗成效,分析農業生產力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障礙,研究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總體思路、路徑模式、重點任務和政策建議等。
(三)“十五五”發展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路徑和對策研究
梳理總結各地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的重點領域、典型模式、主要做法和經驗成效,對縣域富民產業的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系統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深層次制約因素,研究提出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的總體思路、發展路徑、重點任務和政策建議等。
(四)大食物觀和糧食供需形勢變化背景下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研究
樹立和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結合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變化趨勢、消費達峰時點分析,深入研究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的目標和路徑,提出政策優化方向和建議,進一步提升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五)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水資源稟賦變化影響和對策研究
在分析氣候變化對降水、蒸發、徑流等要素特性和水循環過程影響的基礎上,科學預測全國及重點流域區域中長期水資源條件變化趨勢,提出優化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和水資源配置格局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
(六)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模式和政策研究
按照鄉村為農民而建、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的原則,深入了解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梳理地方鼓勵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總結建設模式,提出創新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政策建議。
06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為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政策儲備、強化決策支撐。
(一)“十五五”時期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
開展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成效評估,總結“十四五”以來在破解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方面取得的成效,總結提煉各地典型創新做法,研判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未來面臨的堵點、難點,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工作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建議,開展生態經濟和生態產業體系研究。
(二)“十五五”循環經濟發展前期研究
分析“十四五”期間循環經濟發展成效與問題,結合國際國內循環經濟發展動態,分析研判“十五五”循環經濟發展趨勢、總體思路及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研判循環經濟的新興廢棄物、新興領域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三)“十五五”實施全面節約政策研究
研究分析總結“十四五”期間資源節約經驗成效、存在問題,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間實施全面節約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提出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的有關政策建議。
(四)“十五五”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相關規劃前期研究
分析節能環保產業、綠色技術創新等發展基礎、存在問題、面臨形勢,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政策舉措建議。
(五)“十五五”節能目標任務研究
對我國能源消費情況進行系統回顧,采用國際比較、文獻綜述、技術經濟性分析、能源計量分析模型等工具方法,分析評估“十五五”時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潛力、實現路徑、成本效益等,研判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能源需求,在此基礎上研提“十五五”我國節能目標任務、重大工程及進一步完善節能管理制度有關工作考慮。
(六)“十五五”節水問題研究
分析“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以及非常規水利用的成效與問題,研判“十五五”節水型社會建設以及非常規水利用的總體思路及戰略目標,研提“十五五”節水型社會建設以及非常規水利用的具體舉措建議。
07 社會發展
為進一步深化社會發展課題研究,增強政策研判能力,為制定實施社會政策提供有益支撐。
(一)健全完善家庭支持政策研究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出重要論述。本課題將研究家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當前家庭結構、功能、需求等特征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及面臨的問題困難,在梳理總結國內家庭發展政策演進歷程及國外家庭支持政策經驗基礎上,研究提出公共服務、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住房保障、財政、金融、稅收、價格、生活服務等方面支持家庭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政策舉措。
(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內涵、標準、路徑和政策研究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到2030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取得實質進展,到2035年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要求,本課題研究提出均等化的評價體系、相關指標,并根據指標現有水平和差距提出均等化實現路徑及相關政策建議。
(三)適應學齡人口變化加強教育資源前瞻布局研究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學齡人口總規模進入下行通道,不同學段呈現“梯次變動、錯位達峰、區域分化”的特點。本課題將聚焦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任務,深入研判學齡人口變化對不同學段、不同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預測分析未來一段時期不同學段教育資源的供需情況,研究提出加強教育資源前瞻布局的政策建議。
(四)“十五五”時期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區域增減分化、疾病譜重大變化新趨勢,本課題將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實施和群眾高品質多樣化健康需求新特點,系統分析評估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問題為導向,分析研判“十五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變化趨勢,以及對不同區域、層級、類別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的影響,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總量、質量、結構、布局及效率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五)“十五五”時期文化旅游領域設施建設支持重點研究
立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旅游行業發展情況,全面梳理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基本情況、使用效益、短板缺口及突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間文化旅游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含存量資產盤活利用)的重點方向、主要內容、布局考慮、投資機制、審批(核準)決策機制,以及加強規范管理、優化運營機制、創新服務模式的政策建議。
(六)“十五五”時期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規劃研究
本課題將全面總結“十四五”時期家政服務業發展成效和問題短板,總結凝練國際國內家政服務業發展的典型經驗案例和新模式,研究分析新形勢下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機遇挑戰,提出“十五五”時期進一步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大工程、創新政策、保障措施等。
(七)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消費研究
黨中央、國務院將“大力提振消費”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上,超過3億人群的銀發消費是重要一環。本課題將立足于2025年、面向“十五五”時期,研究分析我國中老年群體需求結構、消費能力和意愿變動,分析當前在中老年群體衣食住行用、文旅學康養等領域產品和服務消費的規模、結構和質量特征,梳理制約消費釋放的影響因素,借鑒人口老齡化先發國家的經驗做法,提出我國發展銀發經濟實現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的思路定位,從供需雙側研究提出壯大銀發消費、提高老年人福祉的政策建議。
08 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
為深入開展就業、收入分配、消費和社會保障領域重大問題和政策研究,積極穩就業、增收入、促消費、強社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十五五”時期就業促進規劃思路及重大舉措研究
總結梳理“十四五”時期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做法、成效和問題,分析研判“十五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階段性目標、總體思路和重大任務舉措。
(二)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研究
深入總結我國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運行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總結國內外職業技能培訓的成功經驗,分析梳理政府、企業、院校等主體在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時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研究提出深化職業技能培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多方協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總體思路、階段性目標和政策舉措。
(三)提高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思路和舉措研究
整理目前我國提高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比重采取的政策措施,簡要評估實施成效。梳理總結國際上提高勞動報酬比重的經驗做法。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結合數據和案例,梳理分析當前我國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基本情況,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政策舉措建議。
(四)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合理調整用工成本和員工報酬份額研究
整理國內目前已出臺的以技能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簡要評估實施成效。梳理國外構建以技能為導向薪酬分配制度的主要做法,評估問題和成效。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分析我國構建技能導向薪酬分配制度,合理調整用工成本和員工報酬份額面臨的主要矛盾,并針對性提出建議舉措。
(五)我國消費指標體系和前瞻性指數研究
對我國消費形勢進行定量評價,一是開展“十五五”時期消費領域指標體系研究和預計值初步預測,二是充分利用消費相關領域高頻指數,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搭建模型,對消費領域月度形勢、相關領域消費數據情況進行前瞻性預測。通過長短結合的方式,客觀準確分析研判消費趨勢和變化。
(六)穩定和擴大消費有關對策及重大改革舉措研究
認真總結梳理“十四五”時期我國消費政策體系和促消費做法、成效和問題,分析研判“十五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針對性提出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的建議,著力構建有利于促進消費的政策體系,研究提出“十五五”時期穩定和擴大消費的總體思路、主要對策和重大改革任務舉措建議。
(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長期戰略規劃研究
總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和運行情況,梳理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現狀、改革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提煉中長期戰略規劃基本思路,剖析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指標體系,形成社會保障體系中長期戰略規劃基本思路研究的報告,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長期戰略規劃提供重要理論支持和政策依據。
(八)健全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群體社會保障體系政策研究
聚焦各地各單位發展實際,梳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群體社保工作的具體實踐和政策落實情況,分析當前制度運行存在的短板弱項,總結健全各類群體社保制度的政策思路和工作著力點,以小切口推動改善大民生,為進一步健全社保制度提出政策建議。
09 價格
為加強價格領域重大問題研究,持續深化價格機制改革。
(一)2023—2025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情況評估
系統梳理2023—2025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情況,全面評估政策措施在保護植棉農戶收益、穩定新疆棉花生產、促進棉花產業提質增效、推動兵地棉花市場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總結存在的問題,分析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國內外特別是新疆棉花市場供需形勢及需要關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
(二)深化農業水價改革研究
總結10年來各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情況,分類梳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用水管理機制、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建立運行情況,評估改革在促進農業節水減排、提升工程管護效果、助力農民省工省時和增產增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和管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研究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農業節水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提出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完善農業水價機制、助力農業節水的政策建議。
(三)改革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圍繞煤炭市場和價格運行情況、煤炭生產和流通成本變動、煤電企業經營狀況等,對煤炭價格區間調控政策實施效果開展綜合評估,系統梳理政策執行效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分析研判今后一段時間煤炭、煤電市場和價格形勢基礎上,提出改革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建議。
10 評估督導
為進一步加強評估督導領域重大問題研究,更好推動重大戰略規劃、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取得實效。
(一)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的難點堵點研究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發揮好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等要求。擬深入剖析當前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存在的堵點難點,總結提煉各地探索的投融資體制創新經驗,研究提出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的對策建議。
(二)增強政府投資項目評審規范性和有效性研究
著眼于強化評審全過程監督管理,全面梳理當前政府投資項目評審的工作流程、專家參與、評審方式方法等,重點分析影響評審過程科學規范、評審結果公平公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進一步優化完善項目評審工作規程、提高評審工作效率、力促評審結果公正等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三)發揮政府投資作用,促進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研究
當前我國仍處于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在人口流動、產業布局等方面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擬梳理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文獻研究、數據分析、實地調研等方式方法,研究政府投資在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分析深層次原因,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截至本篇發稿,國家發展改革委各司局仍在密集發布研究課題征集公告,申報截止時間基本在6月底至7月上旬。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