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政策文件也為關聯產業開發提供了政策保障,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提出,參與河道保護和治理的社會資本,在水資源利用等產業中依法優先享有權益。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可通過引入市場化資源,比如沿河道注入文旅、運動休閑等元素,與康養、體育、設施農業、城鎮開發等關聯產業一體化實施,通過盈利性產業收益反哺,促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項目的建設資金投入。
(三)是鼓勵規范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促進工程項目建設和運維。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涉及人工濕地、調蓄庫塘、再生水管網建設等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其利用途徑除工業企業用水外,大都屬于公共服務,符合PPP模式的應用范疇,且工業企業、部分市政雜用等利用途徑具備一定的收費機制,較適宜打包成為可行性缺口補助類PPP模式。對于具備財政可承受能力的地區而言,規范化采用PPP模式,可提高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設施供給水平和公共服務供給效率。
在采用PPP模式實施時,應注重挖掘項目潛在收益,如在污水處理廠與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一體化實施的工程項目中,社會資本可通過污水處理廠節能降耗、厭氧沼氣回收綜合利用、污泥資源化利用等獲取一定的收益。其收益可建立與政府共享機制,在提高社會資本挖掘項目收益積極性的同時,降低了財政付費壓力,促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項目的投資建設和良好運行。
(四)是鼓勵社會資本投融資模式創新拓寬資金渠道。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需建設的人工濕地、調蓄庫塘、再生水管網等屬于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鼓勵社會資本成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產業投資基金,地方政府通過認購份額的方式予以支持,促進大量閑散的民間資金通過產業投資基金渠道進入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此外,應鼓勵社會資本通過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等方式通過債券市場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項目融資。
對于再生水回用于工業園區或大型企業以及部分具有收費機制的市政雜用等具備穩定償債資金來源的工程項目,可探索發行項目收益債券,擴大社會資本融資途徑,促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項目落地實施和長效運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