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面對這種現狀,國家的政策和激勵機制非常重要。歐盟要求成員國2025年能源產出里有23%是可再生能源,這個比例到2030年要達到32%。因此污水處理廠里用污泥轉換能源是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業務。中國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政策,比如污泥只有達到40%干度以上才能填埋。這些政策的導向性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政府的獎勵機制,更加推動了資源回收。目前歐洲各國都有政府的相關激勵措施,水務公司自產電能銷售給電網的電價經常可以是從電網直接購電的兩倍。以法國為例,綠色電能可以以0.14歐元/度賣出而以0.07歐元/度購入。另外沼氣提純注入市政天然氣管網是一種越來越時髦的方法,在法國提純沼氣可以以0.5歐元/立方賣出,而以0.3歐元/立方購入。在中國,盡管水務公司也可以售電給電網,但因為銷售的電價與購買的電價相同,所以大多處理廠還是選擇將回收的電能廠內自用。我們盼望中國有關部門早日頒布綠色能源激勵機制。
記者:在有效處理處置污泥方面,威立雅能為行業提供怎樣的解決方案?特別是污泥焚燒方面。
宮曼麗:威立雅憑借其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一系列技術和運營經驗,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將污泥轉化為資源再利用。中國的相關法規規定了污泥含固率必須達到40%才能進入垃圾填埋場。當前國內常用的有兩種污泥處理工藝,第一種是熱水解。在一些城市,脫水污泥無法在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污泥消化結合上游先進的預處理技術如熱水解(THP),是污泥穩定化的有效方法,可使污泥含固率達到30%至65%,同時可以減少部分泥量和生產沼氣,但這種方法無法實現污泥徹底地減量化。
在這種情況下,第二種污泥處理工藝即污泥焚燒被認為是最適用的技術,我們從2006年開始一直在國內呼吁污泥焚燒。當時國內一些專家認為污泥焚燒在中國行不通。盡管它是眾多先進污泥處理技術中成本偏高的一種,但它是中國特別是大型及特大型城市的污泥的唯一出路。我們的污泥焚燒是把污泥加熱到850攝氏度,之后會釋放大量的高溫煙氣。我們從高溫煙氣中回收熱量,利用煙氣余熱來發電,或轉化成蒸汽給前端的預干化使用,這些都是能源回收的方式。香港源·區(T-PARK)污泥焚燒項目就是一個成功的污泥焚燒+發電的案例。該項目日處理能力為2000噸濕污泥,也就是約為600噸干泥,處理來自全港11座污水廠的脫水污泥,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污泥焚燒處理項目。它采用了污泥處理和熱量回收相結合的工藝。該污泥處理廠由威立雅建設運營,配備了2座14兆瓦發電機,其產生電力足夠維持處理廠的運行,產生的剩余電力則出售給電網公司,大概可輸出2兆瓦。
記者:能否請您分享一下香港T-PARK污泥焚燒項目的運營經驗?
香港T-PARK污泥焚燒廠
陳曉華:在污泥處理和處置究竟用什么工藝的論證上,香港政府曾委托咨詢公司做了很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即在10年間對不同的污水和污泥處理解決方案進行論證,最終推薦的解決方案就是建立一座集中式污泥焚燒廠。對于污泥焚燒廠來說,民眾的接受意愿非常重要,不然項目無法實施。所以我們打造了一座非常高大上的建筑。在香港T-PARK污泥焚燒項目設計中,考慮了很多安全因素,比如該項目的煙氣采用干式處理方法,香港環保署對處理后煙氣實行24小時實時監測,因此焚燒工程安全可靠,居民不需要顧慮二次污染問題,此外,廠區內還設立了一座環境教育中心,免費接待公眾參觀,使民眾對焚燒廠的接受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中國做污泥焚燒項目可借鑒這個項目上的成功經驗。威立雅作為該項目總的承包商及運營商,有豐富的相關經驗。項目設計中還考慮了可持續發展等多種因素,該廠的飲用水是海水淡化產生的飲用水,產生的廢水通過廠內一座小型處理廠處理,處理后的水回用,而產生的污泥則和外來污泥混合被燒掉。該污泥焚燒廠的一個技術挑戰是泥質的均勻性。由于香港T-PARK的污泥來自11座污水處理廠,因此污泥的均勻混合是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該項目的污泥混合系統是借鑒了威立雅在荷蘭的一個項目經驗,做得比較成功,也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困難,處理后煙氣達到歐盟2000年指令性標準。最后,T-PARK污泥焚燒后的飛灰和余渣都在隔壁垃圾填埋場進行了填埋,而不需要做為危廢處理。
宮曼麗:該污泥廠是孤島運行模式。即外界沒有任何的水、電、氣供應,外界輸入的只有污泥。除了水、電、氣自給自足外,香港焚燒項目還能夠向外輸出剩余電能。
記者:您認為對于污泥處理處置目標來說,穩定化、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哪一點最重要?為什么?
宮曼麗:在污泥需要實現的四化中,穩定化、無害化是最重要的,因為污泥管理不當會二次發酵,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實現污泥穩定化和無害化,最大程度降低污泥的污染風險最為重要。在穩定化、無害化解決了之后,才會涉及污泥的減量化,通過提高污泥含固率,進一步降解有機物,目前我國要求污泥達到40%干度以上才可以填埋,同時減少運輸和填埋費用,并減少填埋占地。在實現前面三點的前提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追求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使其變廢為寶。目前國內污泥資源化再利用才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目前中國市場污泥處理處置面臨哪些行業問題與挑戰?應當如何化解?
宮曼麗:我認為當前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我們從目前工作當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建設前期,必須對需要處理的初始污泥特性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這對項目頂層設計來說至關重要。污泥特性包括原泥種類(初沉污泥、二沉污泥或混合污泥)、揮發性有機物VSS、含固率、污泥熱值LCV等。很多時候,國內業主缺乏這些數據,所以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給他們一些意見。例如,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污泥特性也因此各不相同。例如,北方地區污泥有機質及熱值高;南方地區污泥有機質低,但無機質和含沙量高。因此需要在正確認知污泥特性的基礎上慎重選擇技術工藝及設備材質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