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林業局、財政局、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役
10. 治理農村污水、垃圾。以縣(市)為單位,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因地制宜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加快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和服務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優先推進全國重點鎮、水源保護區建制鎮、河流沿線、鄉鎮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線沿線和市界周邊鄉鎮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污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污水的收集率、處理率。以縣(市、區)為單位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農村污水處理基礎設施運行管理,采取科學有效措施徹底解決轄區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非正常運行問題,確保 2018 年底前全市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并且達標排放。2018 年,重點推進河流斷面周邊村莊污水的收集處理。2019 年,重點推進河流沿線村莊污水的收集處理。2020 年,全市農村污水亂排亂放現象得到有效控制。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探索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營機制。到 2020 年,全市 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逐步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有效整治。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責 任 單 位 : 市 財 政 局 、 城 市 管 理 局 、 環 保 局 , 各 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1. 全面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改廁后的糞污必須得到有效收集處理或利用,堅決防止污染公共水體。改廁后,污水能進入管網及處理設施的,必須全收集、全處理并達標排放;不能進入污水處理設施的,應采取定期抽運等收集處置方式,予以綜合利用。2018 年底前,每個鄉鎮至少建設 2 座三類標準公共廁所。全市現有 77.9 萬戶農村戶廁,分三年改造完畢,其中 2018 年完成 30%、2019 年完成40%、2020 年完成 30%。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責任單位:市衛計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2. 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與養殖規模相適宜的糞便污水防滲防溢流貯存設施以及糞便污水收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積極引導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畜禽養殖廢水不得直接排入水體,排放應達到國家和地方要求。鞏固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整治成果,防止反彈。2018 年,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達 82%以上,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70%以上。2019 年,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 90%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 100%,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75%。2020 年,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 100%以上,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80%以上。
牽頭單位:市畜牧局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五)統籌推進其他各項水污染防治工作
13. 調整結構、優化布局。依據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指導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結合我市水質改善要求及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并實施分年度的落后產能淘汰方案。加快城市建成區、重點流域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2018 年年底前,向社會公開落后產能淘汰專項計劃。2020 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的造紙、印染、有色冶煉、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 任 單 位 : 市 發 展 改 革 委 、 環 保 局 、 財 政 局 , 各 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4. 嚴格環境準入。對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伊、洛、瀍、澗”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產業布局開展規劃環評,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嚴格控制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環境風險項目。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5. 全面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加強造紙、焦化、氮肥、農副食品加工、印染、有色金屬、原料藥制造、電鍍等水污染物排放行業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其清潔生產改造或清潔化改造。充分發揮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的主體作用,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降低工業新增水用量,提高水重復利用率,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污染物產生,嚴格控制并削減行業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動全面達標排放,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6. 提升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水平。新建、升級產業集聚區要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設施;現有產業集聚區建成區域必須實現管網全配套。產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必須做到穩定達標運行,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加快推進其他各類各級園區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排污單位對污水進行預處理后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的,應當符合集中處理設施的接納標準。產業集聚區涉水企業原則上優先使用污水處理廠中水,提高產業集聚區污水中水回用率。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7. 開展交通運輸業水污染防治。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推進客貨車、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客貨車、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制度。開展汽車維修業廢水治理,排放廢水嚴格執行《汽車維修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877—2011)。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環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