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業集團黨委委員趙向陽分享佛山的經驗和實踐。佛山水業作為當地一家全資老國企,承擔著其中禪城、三水、高明三個行政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今年將覆蓋上述行政區100%的城鄉地區,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趙向陽指出,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農村供水質量的提升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工作要求,更是廣東省“十三五”發展要求2018年率先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明確目標。因此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落地模式不僅符合時代的發展背景,更是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要求。
趙向陽表示,正如江西水務總經理柏樹所提出的,城鎮與農村在供水規劃、經營主體、監管主體等方面都存在二元割裂的現象。城市和農村的供水管理規定存在一些真空地帶,給實際操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趙向陽指出,根據當地情況的不同,佛山在三水區和高明區開辟了兩種落地模式。“三水模式”是市政管網的延伸,“高明模式”則采用市政管網的延伸加小型移動式裝備一體化的凈水供水措施作為解決方案。在三水區,佛山水業集團將區域內的三個小水廠進行整合,統一由北江水廠進行供水,2018年已實現全區城鄉供水系統的統一。高明區相對來說財政收入有限,農村原有基礎設施薄弱。因此佛山水業與高明區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國家和地方對革命老區扶貧的政策,爭取財政的扶貧資金,采取市政管網延伸和小型集中式裝配一體化的供水落地模式。兩種模式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保證城鄉居民獲得良好的水質和經濟實惠的水價。可以看出,“三水模式”和“高明模式”的誕生,與緊密聯系實際,因地制宜的策略,以及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還有嚴格考核是分不開的。
農村供水設施建成投產后,需要良好的運營和維護,否則很快就會“形同虛設”。此外,市政管網延伸模式下的偏遠農村水質保障難度大,小型集中式凈水站模式下的水源保護難度大,以及城鄉供水條例的缺失(廣東省目前只有城鎮供水管理規定和農村供水管理試行辦法),這些問題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環節主持人谷林點評、總結
十九大后,我國的主要矛盾已轉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二次供水關系“最后一公里”飲水,在管理和資金籌集模式上“荊棘叢生”,而農村供水也因分散和經濟原因,效果也不如所愿。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政治高度,很多時候農村供水與精準扶貧緊密聯系。
根據嘉賓的分享內容,環節主持人谷林用三個關鍵詞進行了總結:
1、創新。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高速發展,凸顯出供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不同企業的創新都做到了因地制宜,讓服務更優質、更有效率。
2、合力。供水不光是供水企業的事,也是民眾的事,更是政府的事。所以做好供水服務,需要供水企業、民眾,和政府三方合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為給大家提供安全飲用水一起努力。此外,在新時代下,供水企業不能單靠自身,還需要聯合更多的互聯網企業,比如華為阿里科榮等,以及萬朗匯中這樣的解決方案企業,一起探索新技術,提高供水服務質量。
3、分享。嘉賓的發言都很精彩,觀眾們也很認真專注,說明行業間的分享交流很有必要、很有價值。E20環境平臺和供水聯盟,一直致力于促進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希望大家能有機會一起合力做點事,分享一些經驗,推動整個行業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