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這樣一條新聞讓河北名不見經傳的3個縣城及周邊區域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新華社北京電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被官方冠以“千年大計”超高規格標簽的雄安新區設立之政治意義、經濟意義、社會意義自然無比重大和影響深遠。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具體工作中,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七大重點任務中的前四條“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都或多或少與環保業務相關。對于同樣忙著城市開發,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其他城市管理者而言,雄安的環境保護工作是一個標桿范本。而對環保企業而言,如能在雄安的環保項目中有所參與,在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之外,毫無疑問也將取得價值巨大的示范效應和品牌增益。
正因此,在雄安新區成立整整一周年之際,回顧這一地區環保工作的進展和事件,對所有環保產業的從業者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12月,河北省環保廳成立支持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環保廳組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班,選派9名干部常駐雄安新區,履行雄安新區管委會的環境行政許可、環評審批、污染源普查、環保執法等管理職能。其下設8個重大專項工作組,負責8項具體任務:
規劃專項工作組負責《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
水環境整治專項工作組負責推進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水環境集中整治行動;
唐河污水庫治理工作組負責組織協調唐河污水庫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推進唐河污水庫環境綜合整治;
規劃環評工作組負責組織做好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環評,制定建設項目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土壤環境詳查工作組負責推進新區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組織開展雄安新區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環境污染狀況調查;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組負責劃定雄安新區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環境監控體系建設專項工作組負責強化新區及周邊污染源網格化監管,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統籌協調;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申報工作組負責指導雄安三縣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保護項目儲備庫建設,積極爭取環保部、財政部加大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力度。
很明顯,這是一個雄安新區環保工作統籌和落實的小組,它實際上類似于普通市環保局的縮小加升級版。8項具體任務中,雄安新區特別制定的環保規劃最為重要和提綱挈領——該規劃有原環保部,現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參與編制。根據官方消息,這份環保規劃已經編制完成,現正在專家論證階段。發布后,這份高規格的環保規劃將成為其他區域環境管理者做環境規劃的標桿。
新區設立三把火:
雄安環保政策及分析
平地起高樓的雄安新區自規劃起就擔負著設立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和諧標桿典型的任務,在過去一年,雄安地區有多項特別設立的規劃類政策發布。
雄安新區成立前已發布政策:《白洋淀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2015-2020)》和《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19年白洋淀區除南劉莊點位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外,淀區其他區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規劃中推出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態修復等10類156個項目,總投資近246億元。
雄安新區遠期規劃2000平方千米,而白洋淀的面積即占300平方千米以上。白洋淀等水域的水環境治理可謂是雄安新區環境治理的核心,也是投入最大的點之一。消黑臭是該區域水環境治理的第一步,除劣V水是第二部,而塑造水環境景觀,突顯生態和旅游價值是中長期目標。
8月,《雄安新區“散亂污”工業企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發布,組織雄縣、安新、容城三縣開展“散亂污”工業企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
很明顯,既然是“千年大計”之新區,其產業規劃版圖中一定不會有“低小散弱”的小工業作坊或高污染企業。雄安三縣的已有產業基礎以雄縣的塑料包裝行業為代表,有企業2700多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擁有各類包裝印刷設備10000余臺(套),年產值112.5億元。這一行業相當多的企業成為了清理的重點。
8月下旬,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雄安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階段性目標,即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2%,重污染天氣數量同比下降20%。該方案還提出,雄安新區將在9月底前對區內6839家“散亂污”企業進行整治,其中取締關停4595家,整合搬遷5家,整治改造2239家。
空氣污染是河北的老大難問題。雖然京津冀整體行動方案中專為雄安新區提出了大氣質量目標,但對于一個100平方千米的區域而言,能做的主要還是直接排污企業的關停。至于環境改善,更多的還是倚賴于多地的協同治理。
環保機遇梳理:
從污染治理到環境價值
不難想見,傳統的污染型企業搬遷后,以信息、金融、高端服務業、綠色生態產業為主要產業結構的雄安新區不會有太大的傳統工業三廢治理需求。其環保工作重心主要在于通過一系列環保工作突顯出新區良好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價值上。在此背景下,具體的環保機遇有以下幾點。
工業企業搬遷后的土壤和環境修復。新區有超過萬家的企業需要搬遷,將遺留下面積不小需要清理整治和修復的土地;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