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階段,環境產業有著諸多節點性事件出現,部分如下:
2002年,威立雅溢價收購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50%股權,7億資產,以20億成交。開創城市水業溢價收購的先河。該項目合作期限為50年,收購時僅運行兩年半。
2002年,首創股份出資9000萬元與馬鞍山自來水公司合資成立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擁有45萬噸/日的制水能力。該項目代表了首創戰略轉型后確定的主導投資模式。
2003年,桑德集團通過收購控股ST原宜,以“國投資源”(2005年更名為合加資源)借殼上市,并以BOT形式與九個市區簽訂污水處理合同。
2003年,威立雅與深圳水務集團簽署了一份為期50年的市政外包服務合同。次年,深圳水務集團向威立雅水務和首創股份聯合出讓45%的股權。
2007年,威立雅水務出資17.1億元溢價收購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
2007年,金州環境拿下15個水務項目,業績大幅提升。
2008年,北控水務出資13.71億港元收購中科成88.4%的股權,引入混合所有制。
2009年,創業板正式設立,為技術型企業打開資本通道。
第三階段
2010-2013年
環保入列戰略性新興產業,大資本時代加速
這一時期是“十一五”收官與“十二五”的開局階段。如同宏觀經濟一樣,金融危機余波漸去,受節能減排、投資拉動、水價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城市水業出現新氣象。
2010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選擇節能環保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推動下,環境服務業概念引導行業進行全新發展模式探索。服務均等性擴展了水業服務的范圍,城市水業的新增市場正在快速向城鎮擴展。“十二五”期間,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控制需求及成本管控需求,讓提標改造、精細化運營成為行業重點,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水平和運營管理精細化需求也被提上日程。整體來看,戰略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產業鏈擴張、上市融資成為水業市場的關鍵詞。大資本時代加速:更多企業認識到資本的力量,開始重視資本對接。環境實業家開始接受金融洗禮,資本市場快速放大了企業間的發展差距,如北控水務借助投資策略穩定行業王者地位,碧水源的快速發展讓產業側目。
更多知名環保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中小型公司也大都引入戰略投資者;傳統水務公司改制問題提上日程;大型水務集團不斷擴張;央企也紛紛將觸角深入水務領域。市場表現上,以威立雅、中法水務為代表的外資水務巨頭,在市場中依然蟄伏著;以北控水務、首創股份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憑借資本、市場規模等多重優勢,依然引領著水業市場的發展方向,通過并購/收購進行著產業鏈的擴張;以桑德集團、國禎環保為代表的民營私企,融資能力的提升為他們成長所必備;以中持環保、博天環境為代表的中、小環保企業,戰略轉型、業務模式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必修課。
這一階段,環境產業重要事件如下:
2010年,碧水源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發行市盈率達94.52倍。
2012年,北京市第十水廠項目開工。該項目見證了北京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改革開放的歷程。
2013年,北控水務2.7億收購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60%股權,13.5億收購標準水務36個項目,以9.55億收購實康水務9個水務項目。
2013年,桑德國際收購北京市政集團下的朝陽區垡頭污水處理廠、順義區李橋污水處理廠、石景山區五里坨污水處理廠3座污水廠。
第四階段
2014-2017年
環境治理進入效果時代,PPP成熱潮,跨界共生重塑產業格局,“兩山論”引領產業方向
在這一時期,政策的推動下,環保產業站在了風口。《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讓環境治理進入效果時代。后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的推出,將民眾感受和治理效果提上了新的高度,帶動了水業市場迎來高速發展的新機遇,水環境治理成為市場熱點。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發布,吹響了提標改造和污泥處理號角。《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俗稱43號文),對2008年以來愈演愈烈的投融資平臺模式舉起了手術刀,PPP開始被委以重任,部委及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出PPP項目庫,市場上掀起PPP熱潮。同時PPP發展的一些問題也逐步得到重視,市場規范逐步加強。
國際化、資本化、互聯網、生態化四重力量推送環境產業變革與重構。單個項目投資發展到了十億、百億級城市投資,資本體量及杠桿不斷加大。博天環境、中持環保等環保企業成功上市,搭上資本大車;PPP與大項目推動了央企、國企下場拿單,“野蠻人、跨界”成為近年高頻詞匯;GE水處理被賣出、柏林水務被復星收購,昭示著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一段輪回路。
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承擔的風險加大,水務市場在經過了“春秋時代”、“戰國時代”后,重回戰略合作的時代。產業關系從上下游、甲乙方過渡到了利益共同體。構建共贏的生態、實現產業全能高手到結構化供給改革,成了多數大公司的戰略傾向。如北控水務在通州水環境治理項目中,生態化地整合了20多家技術資源合作者,理念和合作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變化。與此相對應,行業從項目時代進入公司時代。
與此同時,國家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被寫進黨章,“兩山論”成為發展方向,習近平指出,要向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環保督察雷厲風行,影響深遠,也為環保產業創造出更多空間。
這一階段,環境產業再次呈現大開大合之勢,市場涌現出系列代表事件:
2014年,北排集團與國投創新簽訂協議,組建合資公司——北京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北排集團將旗下核心資產作價70億元裝入北排水環境。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