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村鎮污水處理技術及運營瓶頸問題,深圳市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港環保”)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根據農村污水排放特征及當地實際情況,依托成熟的專利技術與先進的設備,在其專利技術—人工快滲污水處理系統(簡稱CRI系統)基礎上,研發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運行經濟的高效污水治理一體化設備——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簡稱“IEREC--CRI 設備”)。

據了解,深港環保自主研發的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水力負荷高、運行成本低、出水效果好、操作維護簡便,且不產生剩余污泥的特點,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可自動化控制,極為適合分散式污水處理領域。
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污水處理規模及能力按不同型號可分為:1噸/天至50噸/天不等,為用戶提供不同需求的選擇。設備出水可根據實際要求滿足《農村灌溉水質標準》(GB5014--200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對改善我國污水分散區域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工藝流程
污水經過高效前處理分離系統和調節池后,經提升通過旋轉布水管均勻撒入核心工藝—人工快滲池,污水自上而下流經CRI填料層,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后,由池底的集水管收集進入出水槽外排。沉淀池污泥由潛污泵抽入污泥干化池干化,干化后的干泥定期清理。

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特點
深港環保的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的處理效果非常好,出水可達《城鎮污水治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該設備采用全自動控制液位計控制自動運行,布水同時實現復氧,能耗低。后期維護保養工作量小,可實現無人值守,運營成本極低,噸水運行成本不超過0.2元;裝機功率小,可加裝太陽能電池系統實現零能耗;該設備的出水口設置探頭,可實現遠程控制,出水結果等可實時傳輸至總控平臺,實現動態監控;該設備可實現自動化操作。配合人工快滲處理技術,設備出廠前可提前進行菌種馴化,實現直接到場安裝,無需運營調試;設備結構緊湊,可進行模塊化運輸,現場安裝簡單。
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應用案例詳解
深港環保依托其人工快滲污水處理專利技術,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建有百余座污水處理工程,總處理規模超過100萬噸/天;廣西、湖北、湖南、河北等地建有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六十余項;SMILE模式和一體化設備正在“南水北調”中線地區得到應有,對中線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工作意義重大。
案例一:
十堰鄖陽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
為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深港環保在十堰鄖陽區開展2016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近500套)作為主要污水處理設施,正投入到251個行政村水污染治理中,目前項目已建設完畢。

在十堰鄖陽柳陂臥龍崗,日處理規模10噸的IEREC-CRI設備正在運行,出水主要指標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排放A標準,該項目是十堰市鄖陽區首個一體化污水處理示范項目。
案例二:
內蒙古興安扎賚特旗新林鎮政府污水處理站
內蒙古興安扎賚特旗新林鎮政府污水處理站位于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人民政府。該項目采用了深港環保的人工快滲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日處理規模達到10噸,主要負責收集新林鎮人民政府員工宿舍及單位職工的生活污水,覆蓋人口100-150人,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案例三:
海南省屯昌縣屯城鎮吉安小區一體化設備示范項目
海南省屯昌縣屯城鎮吉安小區一體化設備示范工程項目主要處理對象為吉安小區居民生活污水,采用深港環保人工快滲一體化設備,日處理量為5噸,出水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城鎮污水治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項目正常運行中。

一體化設施運營管理方式——SMILE模式
農村污染統籌治理SMILE模式是深港環保公司針對農村污水排放特征和技術需求,在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創新型農村污水統籌治理模式。運用SMILE模式,深港環保建立了專業化運營管理機制及“3-5年免費維護”服務,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的后期運營服務問題。此外,深港環保運營采用集中監控管理、片區制故障維護巡檢等方式,日常管理完全依靠遠程監控中央平臺監管,保障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營。

十堰市深港環保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監控平臺
該平臺基于“信息聯網、資源共享、服務實戰”的理念,為了實時有效的管控所有已建項目有序投用,投用項目被納入規范運營管理,發揮實際環保及社會效益,立足把握動態化、信息化、時效化三個著力點,建立全覆蓋基礎設施支持、指揮調度、實戰應用三個方面,打造具有360度實時管控,故障事件精準定位,靶向清點的目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