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從年初的邯鄲停水事件,到長時間的霧霾污染,頻發的環境事件讓我們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既不區分白天黑夜,也不受行政區劃阻隔;也讓我們反省到:在治理環境方面,急需建立省市區聯動機制,以便針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表示,“目前,環境污染越來越呈現區域(流域)性的特征,而區域(流域)性環境污染單靠某一地區努力,無法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需要整個區域齊心協力,共同采取措施,形成聯防聯控機制?!?/p>
此次全國“兩會”中,張全代表提出《關于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作為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部基本法,張全建議《環境保護法》應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和要求,進行制度設計和構建,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span>區域(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制度、環境稅制度、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在推動環保工作中至關重要,但目前法律、行政法規尚無明確規定,迫切需要在環境保護法中進一步明確?!?/p> 張全建議將《環境保護法》定位為環境政策法,著重于理順環保體制機制、構建環保法律框架、建立環保領域普遍性的法律制度等內容,明確政府、企業、公民的權利義務。“《環境保護法》明確政府有保障公民享受良好生活環境的權利。要求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明確本轄區內環境質量目標和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因環境污染損害公共環境利益的,應支持提起公益訴訟,要求污染者承擔侵權責任?!薄皯鞔_建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并作分類管理。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很重要。” 對于《環境保護法》的修訂,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就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答記者問上表示,目前《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已于2012年8月由全國人大環資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現在全國人大法工委正在進一步論證修改。在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繼續審議《環境保護法》。環保部將繼續配合全國人大法工委做好相關修訂工作,力爭使修改后的《環境保護法》可以有效解決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編輯:蔡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