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張自杰(1926年11月-2019年4月12日), 男,中國著名環境工程專家,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1926年11月生。1952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留校任教。1955年進入前蘇聯列寧格勒建筑工程學院研究生院學習,師從C.M.師弗教授,專攻污水處理技術,1959年畢業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1995年離休。長期從事污水處理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多次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曾獲部、省級全國統編教材《排水工程》(下冊)(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處理),文革前第一版,文革后多次修改,第4版于2000年6月發行,該書曾獲建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主編290萬字《環境工程手冊》,于1996年出版;編著《活性污泥生物學與反應動力學》,于1986年出版;《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Theories and Design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 2003 年出版;日文譯著4部,俄文譯著1部;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
主要成績:
從20世紀60年代起至90年代, 長期從事廢水處理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學術界公認為中國廢水生物處理科學研究的前輩之一。其學生多為 環境工程與科學界學術帶頭人。
作為哈工大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創始人之一,張自杰教授對哈工大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創建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兩個方面都有建樹,一方面是教材建設,另一方面是污水生物處理的研究。
張自杰教授一生都在為黨和國家默默地工作著,他以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獻身于教育和科研事業,為哈工大、為市政學科做出了許多貢獻,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使得一代又一代市政人堅持著在簡單、普通、平凡中不斷奮進的信念。
部門主要著作:
張自杰在教學上的成就集中體現在他所主編的教材上。他從1961年開始主編教材《排水工程》(下冊),到2002年出版第四版,到2007年進行第22次印刷,印數達19萬冊,已成為學科經典教材。
張自杰教授主編和參與編寫的著作達數千萬字。他主編了《環境工程手冊(水污染防治卷)》,《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他同周帆共同編寫了《活性污泥生物學與反應動力學》;他還參與編寫了《城市污水穩定塘設計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
張自杰教授還憑借其出色的日語和俄語翻譯了一些日文及俄文著作,主要有(日)高橋俊三著《活性污泥生物學》、(日)洞澤勇著《污水的生物處理》、(日)井出哲夫等著《水處理工程理論與應用》、(俄)雅科夫列夫等著《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張自杰教授還受出版社的委托,對三本日文譯著《給排水及市內給水排水》、《活性污泥膨脹與控制對策》、《水環境凈化及廢水處理微生物學》作了審核。
論文集:某些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對生物降解的影響;生物流化床處理城市污水的試驗研究;獨立分格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動力學分析;對現行污泥齡定義的質疑及對它的修正建議;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中溫度對動力學常數的影響;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測定及其影響因素試驗分析;活性污泥酸性性質分析;水體氮污染及其防治對策;厭氧_好氧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試驗研究;氧化渠低溫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可行性研究;氧化渠污泥沉淀性能及二沉池工作性能試驗分析;SBR法降解有機物規律的研究;排水管網計算程序的兩相優化法設計;俄羅斯高等院校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調查研究報告;排水管網水力計算與設計規范;曝氣生物濾池工作性能與濾層高度的相關性;有機物質的化學結構與其生物氧化性能的關系
主要榮譽:
1990年,他獲得由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榮譽證書”,并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榮獲“中國水業人物”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