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5-10-29 10:15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第五,人機協同的客服智能體。
未來,自來水廠或僅需少數客服人員即可服務全市乃至全省數千萬用戶,服務效率將大幅提升。該系統同樣依托邊端小模型、云處理模型及大模型的協同運作,最終落實到人的判斷與干預。
傅濤強調,在人機協同體系中,人力參與比重越低,代表智能化水平越高。當人的工作量降至千分之一水平時,系統效率將實現質的飛躍。盡管這可能帶來就業結構調整等社會問題,但從社會發展邏輯而言,提升效率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04. 對供水行業“十五五”時期的幾點展望
針對供水行業“十五五”期間的發展,傅濤提出了以下幾點展望:
第一,公共服務價格持續低迷將成為常態。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公共服務章節明確指出,公共服務應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公共服務免費化、低收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大勢所趨。不僅中國,全球范圍內也呈現出類似走向。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供水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夯實基礎服務能力,持續推動價格機制優化,但不應將行業發展完全寄托于價格調整。
第二,“人工智能+”將在未來顯著拉開供水企業之間的服務代差。正如酒店行業存在香格里拉與如家、漢庭乃至無標準招待所的分化,供水服務也將出現明顯的質量與價格分層,且這一差距會迅速擴大。具備領先服務能力的水務集團可實現輕資產運營并對外輸出服務,而缺乏服務差異化的企業則仍需依賴資產所有權獲取運營權,導致許多優秀供水企業受限于地域難以擴張。一旦形成服務代差,輕資產運營便成為可能。
第三,供水主業與增值服務必將面臨跨界融合。若不主動融合,將被其他行業整合。無論管道純凈水、戶內凈水設施還是瓶裝水業務,若供水企業不涉足,其他市場主體便會進入。在人工智能運營普及的背景下,行業邊界日益模糊。供水設施實現智能化運營后,運營權將歸屬于技術實力更強、服務精細化程度更高、代差優勢更顯著的主體。
E20環境平臺從之前的智庫平臺轉型為“智庫智能雙引擎的環境縱深生態平臺”,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各行各業的判斷。目前,E20環境平臺正協助十余家水務公司編制“十五五”規劃,并提醒企業,不應僅將智能化作為獨立章節或信息化工具,而應將其視為貫穿組織結構、業務戰略、管理創新與技術路線的支撐底盤。“人工智能+”不僅改變規劃方式,更將重構商業模式。
長久以來,供水從業者都在致力于提升水質運營與調度管理水平。傅濤介紹,為此,E20打造了兩個第三方平臺——“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與“兩山智聯?易見”,旨在為行業提供共性工具,為智能化升級提供高水平支撐。
編輯: 趙凡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