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河東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總結
|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8-02-01 |
| 來源 |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經驗與技術研討交流會 | ||
| 摘要 | 河東污水處理廠座落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北郊東戈壁農場東南側,占地面積35公頃,設計處理能力20萬噸/日,于1995年8月1日破土動工,1999年9月全面竣工,2002年元月通過正式竣工驗收。污水處理工藝采用A-B兩段活性污泥法,污泥處理工藝采用重力濃縮,中溫消化,機械脫水。水處理區構筑物主要為:集水井、格柵間、曝氣沉砂池、A段曝氣池、A段回流泵房、中沉池、B段曝氣池、B段回流泵房、二沉池、接觸池;泥處理區主要有一濃縮池、二濃縮池、消化池、脫水機房等。大型構筑主要有:A段曝氣池,池容5500立方米; | ||
(烏魯木齊市河東污水處理廠)
河東污水處理廠座落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北郊東戈壁農場東南側,占地面積35公頃,設計處理能力20萬噸/日,于1995年8月1日破土動工,1999年9月全面竣工,2002年元月通過正式竣工驗收。污水處理工藝采用A-B兩段活性污泥法,污泥處理工藝采用重力濃縮,中溫消化,機械脫水。水處理區構筑物主要為:集水井、格柵間、曝氣沉砂池、A段曝氣池、A段回流泵房、中沉池、B段曝氣池、B段回流泵房、二沉池、接觸池;泥處理區主要有一濃縮池、二濃縮池、消化池、脫水機房等。大型構筑主要有:A段曝氣池,池容5500立方米;B段曝氣池,池容30000立方米;中沉池(四座),池容為7800×4立方米;二沉池(四座),池容為13000×4立方米。消化池(四座),容積為7164×4立方米。
1. 施工建設方面
1.1 無粘結予應力筋砼在新疆水構筑物中首次成功使用,填補了新疆在此施工技術中的空白,為以后的推廣鋪平了道路。
要按常規施工方法,水工構物池體壁厚要很厚,才能滿足技術要求。我廠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勇于革新,對設計方的施工設計提出改進方案,大膽提出在我廠大型水構筑物中使用無粘結予應力筋砼施工新技術方案。無粘結予應力筋砼施工技術用于水工構筑物,當時在新疆這樣高寒地區還無先例,我廠是新疆第一家。
無粘結予應力筋用于大型構筑物,優點很多,如可大大減少砼的用量,池體抗壓、抗拉強度高、池壁變薄,比常規施工池壁厚度可減少1/3,體積小,容量大,并可縮短施工工期。
此方案比原設計增加了施工難度,當時新疆各大施工單位沒有一家有無粘結予應力筋施工經驗,施工方和我方的技術人員及時赴內地考察學習,肯定了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在施工應用中,A段曝氣池、B段曝氣池根據設計要求,張拉端錨具變形和無粘結筋內縮值必須控制在a≤1mm。要達到這一要求,張拉端應優先考慮鐓頭錨具,但鐓頭錨具施工較復雜,經過多方論證,采用了鋼絞線和相應夾片錨具,結合超張拉,加墊片等施工工藝,解決了a≤1mm的技術問題。因此,又將原設計所采用的抗拉標準強度為1570Mpa的7Φ5碳素鋼絲束改為抗拉標準強度為1860Mpa的單層鋼絞線和相應夾片錨具體系,固定端采用P型錨具體系,這一改進,縮短了工期,且提高了池體強度。
新疆的天氣,夏季戈壁灘上最高溫度可達35~40℃,冬季最低零下30~35℃,熱脹冷縮很嚴重。如果池體施工技術不到家,很難保證池體在負荷運行過程中不變形、不滲透。我廠構筑物經過5年的運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說明這一技術的使用是很成功的。
1.2 止水帶的靈活應用,既解決了施工中的疑難問題,又提高了施工質量。
我廠在池體施工過程中,將企口縫改止水帶作法,提高了池體受水力的彈性張拉性能,因企口縫作法在施工中屬于鋼性聯接,而止水帶屬軟性聯接。
我廠沉淀池底板環形止水帶原設計為橡膠止水帶,在施工中無法固定,因此將其改為了3厚紫銅板止水帶,解決了環形止水帶固定問題。
在池壁基礎與底板的變形縫止水帶上下均采用30厚苯板做成變形縫,并在苯板兩側采用1.5毫米鐵皮保護,因苯板耐腐蝕性強,并具有彈性止水帶的功能,在污水構筑物的施工中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3 回填土的改進
構筑物回填土,一般都采用原土回填。但因新疆地質特點,屬砂礫土質,經攪動后,回填很難達到應有的密實度。如用原土回填,很可能會有不均勻沉降現象,使池體變形,而導致裂縫,我廠施工中采用C10卵石砼回填,很好地解決了此問題。所有池體運行了5年無一發生不均勻沉降,保證了池體使用壽命。
2. 工程組織管理方面
我廠在施工建設期間,形成的工程例會制,對加快和推進工程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廠水區構筑物,工期緊、任務重,要求當年招標當年完成。且新疆地區施工季節只有半年時間,工程量大,又使用施工新工藝、新技術,要想當年完工困難是很多的。
我廠水區構筑物施工分四個標段,即有四家施工單位,同時進駐我廠施工,施工中的組織協調顯得尤為重要。我廠的建設者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了現場工程例會制,每星期至少兩次。設計方、建設方、施工方,還有工程監理,四方同時到會,對工程施工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及時提出,當場定案,盡快付之施工中,不斷推進工程進度。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沒有因為技術問題而拖延過工期。施工期間,工程例會近50次,解決了近70個技術及協調配套問題。
水區四個標段構筑物,當年全部完工,并且都被評為優良工程,這不僅得益于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也得益于建設方的施工組織管理——工程例會制。
由于我廠引進的是北歐先進的成套設備,此套設備在當時是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無論是在設備的引進和安裝過程中,與外方的協作與溝通都是一個學習先進技術的過程,也是一個對其進行消化吸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遵循凡事不可違背科學要求,也不可生搬硬套的原則,對外方提出的設備選型,我們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地接受。如我廠的原子吸收儀,外方給我方推薦的是在歐洲較普及的一種型號,而該型號在我國基本沒有什么市場,更沒有什么售后服務,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較先進的,在我國售后服務比較完善的PE型。
3. 工藝啟動運行方面
投入運行前,我廠依靠進水優勢,采用A、B段活性污泥分步培養,既滿足運行要求,又有利于盡快培養出各自的優勢菌種,很快達到AB工藝運行要求。
AB活性污泥工藝,A段是高負荷,B段是低負荷。我廠在A段的活性污泥培養中,利用我廠進水中生活污水較工業廢水比例大這一優勢及A段高負荷特點,采用滿負荷連續培養,將曝氣池注滿污水,停止進水,悶曝一天,然后按設計流量進水,連續曝氣,溶解氧控制在3~5毫克/升,待污泥絮體形成后,溶解氧調至1.5~2毫克/升,20天左右,即可開始回流,使MLSS達到3000毫克/升左右,開始排放剩余污泥。至此,A段活性污泥系統培養完成。A段工藝進入穩步運行。
我廠在A段活性污泥培養完成后,又制定了B段活性污泥培養方案:即利用A段活性污泥接種培養B段活性污泥。因B段曝氣池容積較大,為30000立方米,如再按A段培養方案,時間較長。因投入初期,B段沒有活性污泥,二沉池進水水質還不及中沉池進水水質,直接影響整個廠的正常運行。采用A段活性污泥接種培養B段活性污泥,很快解決了上述問題。
直接將A曝混合液超越中沉池至B曝,這種方案省時、省力、快捷。
B段曝氣池邊進水邊曝氣,污泥量達到15~20%時,增開一臺鼓風機,加大曝氣量,使B曝出水溶解氧在0.5毫克/升以上,在污泥量達到30%時,加大進水量,進行生物馴化。在馴化過程中,使活性污泥中的優勢菌種適應水質大量繁殖,生物相觀察原生運行以固著型纖毛蟲為主,數量繁多,且飽滿活躍,新生菌膠團量大,肉眼觀察,污泥顆粒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良好。沉降后,上層液清晰,即可認為活性污泥培養完成。
我廠前后僅用了40多天時間,就將A段、B段活性污泥一次性培養成功,使20萬立方每日污水順利進廠,整個工藝運行平穩,滿足設計要求,出水水質達到二級排放標準。
此方案打破了接種培養法培養活性污泥只適用于小型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我廠的AB段分步培養,使接種培養法在大型污水廠的活性污泥培養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大大縮短了活性污泥整體培養時間,且成功率很高。
在運行中,我們結合本廠的施工水平,對外方的技術要求不死板硬套,敢于創新。如沉淀池的旋轉橋行走軌道面,按外方的要求每3米不大于±3mm,曝氣頭每兩個之間誤差不大于10mm。而在實際運行中,考慮到當地的土建施工水平,我們適當地將此標準放寬,即將旋轉橋行走軌道面放寬至不大于±5mm,將曝氣頭調整到整個平面不大于±10mm。通過調整,不但縮短了工期,而且節省了費用,經過幾年的運行,證明做此適當的調整對于工藝運行沒有任何影響。
在運行中,我們總結出如刮泥橋、潛污泵、鼓風機等關鍵工藝設備必須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其它附屬設備可采用國內質量較好的設備。采用這種方式,既保障了工藝的正常運行,同時又盡可能減少了費用開支。如我廠使用的回流泵,系北歐的名牌產品,自1997年7月使用至今,除了按要求更換了3次潤滑油以外,至今沒有出現過任何故障。
4. 投資模式方面
我廠投資建設主要采取國外貸款、地方配套、國債專項方式,屬信貸貿易。采用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項目啟動快(由于政府貸款的作用)。但其缺點是配套資金,尤其是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嚴重制約了項目工程的進度,直接影響到國外成套設備合同的履行。我廠的轉貸協議于1993年11月生效,隨后污水處理模擬試驗開始,緊接著在1994年4月左右,項目班子成立,并于當年8月份開始外部管網建設。1995年8月開始廠區內土建工程,1995年年底所有進口設備進入廠區臨時庫房。至1997年水區建成試運行,1999年全面投入運行,整個工程歷時6年多。應該說造成工期滯后的根本原因即是內部配套資金不到位。與現在比較先進的投融資方式,如BOT方式等相比,這種投資模式具有項目周期長、投資收益慢等缺點。
5. 在運行管理中的一些摸索和經驗
5.1 由于建設期將設計中的預處理站省去,結果造成大量砂石進入系統,致使我廠在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格柵經常被大的砂石卡住,造成格柵條的變形,最后我們被迫將其換成了國產的回轉式格柵,才基本解決了此問題。
5.2 由于對砂石量估計不足,造成了對砂泵多次的改造,泵小了容易造成管道的阻塞,泵大了又由于流量太大造成砂水分離器效率降低。
5.3 由于缺乏對水質的準確估計,所選用的沉淀池表面浮渣去除系統是外方設計的設備,其去除率非常低,甚至不起作用,造成大量的浮渣,不得不依靠人工來撈除。
5.4 在設計時,泥區未設計較完善的循環除砂系統,致使加熱循環泵磨損加快,排砂必須在停產的狀態下進行,使其周期延長。
以上是我廠在建設、運行管理中的一些經驗與不足,希望各位專家和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