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管好醫院污水處理站
|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8-01-01 |
| 來源 | 中國水網 | ||
| 作者 | 高宗麟 | ||
| 摘要 | 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它對人民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含病原體的污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后,方準排放,近幾年來許多醫院建起污水處理站。但是,據有關部門調查,有不少醫院污水處理站不能正常運轉或根本不能運轉,沒有達到建設目的和投資效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大體可分四類: | ||
高宗麟
一、概述
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它對人民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含病原體的污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后,方準排放,近幾年來許多醫院建起污水處理站。但是,據有關部門調查,有不少醫院污水處理站不能正常運轉或根本不能運轉,沒有達到建設目的和投資效益,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大體可分四類:
一是設計不合理,有的沒有格柵,有的沒有沉淀池,使污水水能預先得到凈化,影響消毒效果。
二是設備選擇不當,缺乏調查研究不過關的設備,經常出現問題。
三是施工質量差,造成設施跑、冒、滴、漏,防腐能力差,以至不能使用。
四是有的管理水平跟不上,無專人管理或管理人員缺乏污水處理知識,對設備不會保養維修,有的責任心不強,不檢查不運轉,停停轉轉不能堅持正常運行。
此外有些新建、改建、擴建的醫院沒有按照國家計委、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頒發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等有關規定使污水處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由于這些原因致使一些醫院的污水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取得社會環境效益,甚至有的造成工程損失,投資浪費。這些問題是應該在今后醫院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和管理中注意的,為了今后建好管好醫院污水處理站,發揮其投資效益,現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供研究討論:
二、醫院污水污泥處理的原則
(一)凡排放到有集中污水處理場城市下水道的醫院污水,以解決生物性污染為主,可以采用一級處理,凡排放到地對水域的醫院污水,應根據水體的用途和環境保護部門的法規與規定,對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污染物質及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全面處理,一般采用二級處理,如果由于經濟或技術限制不能采用二級處理時,在征得當地衛生監督機關的同意后,可暫時降低處理級別,但必須保留更高處理級別的條件。
(二) 為了節約經常運轉費用,在采用一級處理流程時,醫院醫療污水應與生活區污水分流;在采用二級處理流程時,醫院醫療污水和生活區污水應與院內雨水分流。
(三)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應有防腐、防滲、防漏措施、各種構筑物均應加蓋,寒冷地區應有防寒措施。
(四)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應有具有造價低廉、管理方便、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等 ,并嚴禁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五)醫院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備有安全防護措施。
(六)醫院污水處理后重復使用時,必須采取慎重態度。一般只限用于沖洗廁所、灌溉園林。
(七)為了調節水量和水質,降低設備負荷,二級污水處理工程可設置調節池,調節池的容積應為平均小時污水量的4-6倍。
(八)采用間歇式消毒時,消毒池應不少于2座,每座消毒池的容積應附加20~30%做為安全系數。
(九)化糞池、沉淀池及接觸池的污泥,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后的污泥,不得做為蔬菜或根塊作物的肥料。
(十)含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必須先進行單獨處理后,方得排入污水處理站。
三、醫院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及構筑物
設計工藝流程應根據污水中污染物種類、濃度、醫院類型、污水排向、排放標準等因素確定。
按處理級別,可分一級處理和二級處理;按消毒方式,可分連續式和間歇式;按地形條件可分自流式和提升式,為了節省工程費用和便于管理,應充分利用地形采用自流方式。


此外為了便于清理沉淀池,接觸池的污泥而不影響運行,在較大型醫院的處理站沉淀池和接觸池可并行建設兩個或中間以隔墻分開,每個按設計水量的50%計算,平時兩池同時使用,當清理污泥或維修時可用閘門控制暫時使用一個,下圖所示

四、 一級處理主要構筑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格柵:是攔截大顆粒的懸浮物質和切碎凝聚的軟體物質(紙屑、破布或食物殘渣等),防止水泵或管道阻塞的重要設備,它是用平行排列的數根竹條或鐵條等制成,間隙為10-20毫米為宜,放置時使柵條與水流方向水平線呈60°角傾斜,以利于清除被阻留的殘渣,在格柵的上邊設置一個能集中和消毒污物笨,為防止管道沉淤和阻留物被沖散,在設計和建筑時應使格柵前后的污水流速保持在0.6米/秒至1.0米/秒這間為好,格柵阻留下的物質因含有大量的病原體,清除時應進行消毒處理。
沉淀池:沉淀池是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固體殘渣沉淀并使沉淀物清除出去的主要設施,沉淀可分為原水中不加入混凝劑的自然沉淀和加混凝劑沉淀兩種,目前醫院污水處理應用的大都為自然沉淀,當污水緩流或靜止時,比重大于水的懸浮物在靜止或緩流中的沉降速度與顆粒大小、比重以及水溫、水流速度等因素有關顆粒的比重大,其沉降速度快,在流動的污水中,水的流速越快,懸肖物沉降越慢,因此,污水在平流沉淀池內的最大流速不應大于7毫米/秒,在豎流沉淀池中流速不應大于0.7米/秒。雖然污水沉淀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經實驗觀察,在兩小時內的沉降效果最好,可去除大部分懸浮物和固體顆粒,所以在設計中一般按1.5~2小時設計。
按照沉淀池的工作狀態來分,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兩種,間歇式沉淀池用來處理少量污水。在實際工程中,一般采用連續式沉淀池。具體形式有平流式、豎流式、斜板(管)式沉淀池,目前在醫院污水處理中宜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它具有施工簡單、管理方便、易于污泥的清除等優點,有些醫院污水處理工程以化糞池代替沉淀池,實踐證明效果不好,因為有的污水沒有經過化糞池,容量也不夠,管理上也存在問題,不能起到沉淀池的作用。故不易應用。
定量池:在采用一級處理自流式工藝流程時,由于醫院的污水一天內水量變化較大,難以定比定量投加消毒劑,影響消毒效果,所以需要在消毒接觸池前設定量池,并安裝虹吸管,利用虹吸原理與設備連接達到污水與消毒劑定比定量的投放。
接觸池:是醫院污水處理設施中的主要構筑物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投加消毒劑后,使污水與消毒劑充分混合接觸,保證需要的消毒時間,達到消毒效果,常用的有直流式、推流工、翻流式三種。在消毒接觸池的末端應設檢查井,以便取樣檢驗,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進行排放。
污水泵:當醫院污水處理受地形或排水管道出水高程所限,不能靠位差自流排入城鎮下水道或其它排放點時,需在沉淀池后設污水泵站,污水泵站主要包括:格柵,集水池、機械間、污水泵等構筑物。
污水泵房的形式一般建成圓形或方形,集中池可與機房分建或合建。常用的污水泵有立式泵、臥式泵或污水泵。實踐證明污水泵房建成圓形好,下部為集水池,上部為機房,內安裝立式污水泵,用液位信號器,自動控制污水泵的啟閉,操作簡便,結構合理,可以節省投資。
二級處理是在一級處理基礎上,增加污水凈化深度,主要方法有:生物轉盤、生物濾池、接觸氧化等,由于二級處理技術比較復雜,建設投資高,管理不便等,非特殊要求下一般不采用,故暫不詳細介紹。
在醫院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和維護中,應特別提醒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做好構筑的防水、防腐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
在醫院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和維護中,應特別提醒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做好構筑物的防水、防腐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
醫院污水處理站是永久性的工程,每個構筑物都必須嚴防滲漏,否則不但達不到處理目的,反而造成浪費。因此,從設計到施工都要認真對待,由于目前我國醫院污水的多以氯或氯制劑為主,投氯后的污水有較強的腐蝕性,故在接觸內必須做好耐酸性襯里,從多年的試驗證明,以環氧玻璃效果為好,池子的內頂板亦要涂以環氧樹脂,池子的邊角尤其要嚴格檢查,否則有一點一處腐蝕損壞,就會以點串面,乃至造成整個池子的徹底毀壞。儲存消毒劑 的容器及輸送管道、部件亦要采用防腐材料。
五、醫院污水消毒
污水消毒,是醫院污水處理中的關鍵一環,也是醫院污水處理的最終目的。消毒方法一般可分物理和化學兩類。但各類方法都有其適用條件和優缺點。加熱消毒無二次污染,但是能源費用高,還會放出臭味;紫外線消毒法設備操作方便,但是水質要求高臭味殺滅病毒效果好,但用電量大,管理費用高,尤其在我國目前電力不足的情況下不能保障日常使用。根據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化學法大多采用液氯或電解食鹽現場生產次氯酸鈉、次氯酸鈣(包括氯片)、漂白粉、二氯異氫尿酸鈉做為醫院污水常用的消毒劑。當選用這些消毒劑時應當注意的是要因地制宜,主要決定因素有:污水量、消毒劑需要量、污水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承受水體對出水的水質要求、投資和運行費用、藥劑的供應情況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選用氯及氯制劑消毒時,除了必須滿足消毒的要求以外,還必須滿足水體對余氯量限制標準的要求。
不同氯、氯制劑消毒方法的適用條件:
凡處理站與病房和居住區、人口稠密區能保持較遠距離,購買液氯方便的大中型醫院,應盡量采用液氯消毒。
凡液氯供應困難或處理站與病房、居住區較近的中小型醫院,可采用電解食鹽產生次氯酸鈉消毒。
小型醫院或門診部的污水,可采用次氯酸鈉成品或現場生產次氯酸鈉、次氯酸鈣、二氯異氫悄酸鈉、漂白粉等消毒劑。
在使用液氯消毒時必須采取負壓投氯,為了保證安全,應盡量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的一次使用周期應不大于三個月。輸送氯氣的管道應使用紫銅管,嚴禁使用聚氯乙烯管。防止水或濕空氣進入。
在使用次氯酸鈉發生器時應裝排氫管。鹽水溶液進入發生器前,應經沉淀、過濾處理。并應經常清洗電解管。
對消毒后污水的監測應從接觸池出口取樣,監測項目主要為總余氯量和總大腸菌群數。結核病醫院和污染病醫院按醫院按其特點增測致病菌或病毒學指標。
余氯監測:連續式消毒時,每班至少測定兩次,間歇式消毒時,每次排放前測定。
總大腸菌群數每周測定一次。致病菌和病毒學指標的測定周期可為一個月。
基它常規分析項目可根據承受水體對出水水質的要求確定,其中有PH、SS、COD、BOD等。
除測定上述各項水質指標外,操作人員還應按時詳細填寫每日水量、設務的動行情況,如果發生事故,要填寫事故發生原因,處理措施和結果。
六、 污泥的處理與處置
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包括化糞污泥、沉淀池污泥和生物處理后的污泥等,都必須經過有效的消毒,達到《醫院污水排放標準》規定的指標以后方準排放。
污泥消毒方法;有氯化法、高溫堆肥法、石灰法、鈷60照射消毒等。
采用高溫堆肥法時,應合理配料,使堆溫保持在60。C以上不少于1天,要保證堆肥的各部分都能達到有效消毒。在操作過程中,防止污泥以地人群的污染。
采用石灰法消毒時,必須使污染的PH值提高到11以上并持續七天或更久。
由于加熱法耗能大,一般只適于有廢熱可以利用的場合,并且要防止產生臭氣。
經試驗結果證明:每噸濕性污泥加熟石灰15公斤,作用24小時可使污泥中大腸菌群含量由每升24億個降至90個以下,殺死率達99.999%以上;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全部死滅;作用七天,蛔蟲卵死亡率達94.7%,各項消毒指標達到了國家醫院污水排放標準要求,消毒后的污泥可直接用作肥料。若與其它農家肥混用則更是可行的。格柵消除的污泥物也可采用熟石灰消毒法,經消毒后加以處置。
七、醫院污水處理標準
經處理與消毒后的醫院污水,其出水水質必須各符合《醫院污水排放標準》等國家規定的要求,排入地面水域的醫院污水,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等有關規范的要求。
當采用氯化法消毒時,接觸時間和污水中的余氯量應符合表中要求。
接觸時間與余氯量
醫院污水類別 | 接觸時間(小時) | 總余氯量(毫克/升) |
綜合醫院污水及含腸道致病菌的污水 | 不少于1.0 | 4~5 |
含結核桿菌污水 | 不少于1.5 | 6~8 |
醫院污水的加氯量應按污水水質及處理程度和表中所規定的總余氯量數值確定,一般為:
經一級處理后的污水:30~50毫克/升
經二級處理后的污水:15~25毫克/升
醫院污水的消毒劑,應按污水流量定比投加。消毒劑與污水必須保持一定的接觸時間。
接觸池的容積,應按最大小時污水量計算,并應包括相應的污泥量。
污水中余氯量的監測方法以碘量法為標準。但在掌握確定換算數據時,可以其它簡易方法代替。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