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供水管材衛生狀況的評價問題
| 論文類型 | 其他 | 發表日期 | 2006-01-01 |
| 作者 | 何維華 | ||
| 摘要 | 何維華 作為輸送飲用水的管材應該是無毒的,這是選用管材最基本的要求。在目前市場上,管材的品種繁多,怎么去鑒別管材的衛生狀況值得商討。 在1998年10月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與衛生部聯合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1998),這是目前評價輸送生活飲用水 ... | ||
何維華
作為輸送飲用水的管材應該是無毒的,這是選用管材最基本的要求。在目前市場上,管材的品種繁多,怎么去鑒別管材的衛生狀況值得商討。
在1998年10月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與衛生部聯合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1998),這是目前評價輸送生活飲用水管材衛生安全性的重要依據。該標準提出管材及內襯材料浸泡水后的衛生要求如下表:
項目
衛生要求
色
不增加色度
渾濁度
增加量≤0.5度
臭與味
無異臭、異味
肉眼可見物
不產生任何肉眼可見的碎片、雜物等
pH
不改變pH
鐵
≤0.03mg/l
錳
≤0.01mg/l
銅
≤0.1mg/l
鋅
≤0.1mg/l
揮發酚類(以苯酚計)
≤0.002mg/l
砷
≤0.005mg/l
汞
≤0.001mg/l
鉻 (六價)
≤0.005mg/l
鎘
≤0.001mg/l
鉛
≤0.005mg/l
銀
≤0.005mg/l
氟化物
≤0.1mg/l
硝酸鹽(以氮計)
≤2mg/l
氯 仿
≤6μg/l
四氯化炭
≤0.3μg/l
苯并(α)芘
≤0.001μg/l
蒸發殘渣
增加量≤10mg/l
醛 類
不得檢出
放射性物質
不增加放射性
高錳酸鉀消耗量(以O2計)
增加量≤2mg/l
與受試產品配方有關成分:
1) 根據地面水衛生標準及國內外相關標準判定(不大于限值的十分之一;
2) 無標準可依的,需按附錄進行毒理學試驗確定限值。
因此大批量選用一類管材時,就應委托水質監測中心作管材浸泡水后的水質分析,倘若多次檢測有某些元素含量超標,此管材不宜選用。
成都水質監測站按上邊國家標準對不同廠家的PVC-U管材和管件進行安全性抽驗,有四次浸泡液中鉛含量嚴重超標,有一次出現氯仿、四氯化炭超標。監測站技術人員指出,鉛是一嚴重的蓄積性毒劑,是一種致癌變物質,無論是由于短期還是長期攝入人體的鉛,都會嚴重損害健康或造成死亡;氯仿、四氯化炭也均為高致癌風險的有機毒物,由于生產成本等因素,有不少廠家采用低價的三鹽基性硫酸鉛或二鹽基性亞磷酸鉛作為產品的熱穩定劑,因此產品中含有鉛,產品經高氯水的浸泡后,水中自然會出現大量的鉛。而氯仿、四氯化炭超標則是由于管件與管材粘接時所使用的粘合劑的溶劑引起的。
但需要指出,1997年5月1日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國家標準(GB/T10002.1-1996)中,對衛生指標有些項目的要求偏松,如下表:
這也是有些廠家沒有執行GB/T 17219-1998 的主要原因。在此應建議國家技術監督局出面澄清與糾正。
我們認為 GB/T 17219-1998 標準發布在后,故應以此為依據。
再則,國內聚氯乙烯原料中氯乙烯單體含量約在5-8mg/l左右,通常制成的管材中單體含量可≤1.0mg/l,但據了解各制管廠并不經常作這方面的檢測,因此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當然,管材的衛生問題不僅在硬聚氯乙烯管材上,玻璃鋼管對內防滲層樹脂有明確的要求,要無毒、防滲、耐磨,厚度宜2mm。這樣防滲層應采用價格較貴的間苯性不飽和聚酯樹脂,但有的廠家采用價格較低的鄰苯性不飽和聚酯樹脂,厚度也相當薄,倘若此層出現裂紋,纖維容易浸入水中。離心工藝制管來源于奧地利;纏繞工藝制管來源于意大利。可是維也納、羅馬以及經濟發達國家的大都市的自來水管網中,沒有或很少采用此類管材。這些國家的一些廠商卻不斷向發展中國家傾銷此類制管設備,大量用于城市供水管網中,應該三思。
對于水泥壓力管、內襯水泥砂漿的球墨鑄鐵管及鋼管,在衛生狀況上乃有兩點應請注意:
1. 水泥成品往往滲入礦渣,這種水泥有無放射性指標超標的問題值得留心,有些管廠的樣本上標注他們選用的水泥,放射性指標檢驗是合格的證明文件,應示歡迎。
2. 上述管材內表面不應存在浮漿,就是管道清洗后灰粉層也往往會使輸水過程中懸浮物增多。
另外,鋼管內涂環氧樹胎的問題更應小心,成都市水六廠B廠BOT項目的DN2400mm鋼管工程中,采用環氧樹脂內噴工藝,在選擇涂料的廠家時,要求有衛生部頒發的衛生許可證;要多次抽樣檢驗是否符合GB/T17219-1998的要求;要考察工程實例;在施工過程中有嚴格的工藝規程及質量保證體系。
2001年6月14日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