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基于GIS的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自動實現

論文類型 基礎研究 發表日期 2004-12-01
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
作者 李紀宏,劉雪華,朱建州,李冬群
摘要 李紀宏1,劉雪華1*,朱建州2,李冬群2 ( 1.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北京100084;2. 陜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陜西 710400 )   摘要: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的合理與否是維持自然保護區保護功能和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大部分功能分區的具體設計都比較主觀,缺乏一個合理的科 ...

李紀宏1,劉雪華1*,朱建州2,李冬群2
( 1.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北京100084;2. 陜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陜西 710400 )

  摘要: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的合理與否是維持自然保護區保護功能和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大部分功能分區的具體設計都比較主觀,缺乏一個合理的科學程序。本文以陜西老縣城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為例,根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將影響自然保護區生境的因素分為景觀因素和人為干擾因素,提出了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設計應首先進行景觀適宜性評價和人為干擾度評價,探討了景觀適宜性評價和人為干擾度評價的準則,研究了利用景觀適宜性評價和人為干擾度評價并結合被保護物種分布密度或痕跡點密度來設計核心區、實驗區和緩沖區的技術方法和程序,實現了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空間分析模擬技術對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自動劃分。研究結果表明利用生境評價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并結合被保護物種的分布密度或痕跡點密度設計的方案有利于當地物種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關鍵詞:功能分區; 自然保護區; 老縣城; GIS

Automatic Realization of Nature Reserve Zoning Based on GIS
LI Ji-hong1, LIU Xue-hua1*, ZHU Jian-zhou2, LI Dong-qun2
(1. Dep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Bureau of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Shanxi 710400, China )

Abstract: Designing reasonable zo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maintaining its fun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nature reserves’ zonation. In this paper, som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zoning with an example of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were discusse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habitat of giant pandas in Lao Xiancheng we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landscape factors and human disturbing factors. In zoning process, evaluations on landscape suitability and human disturbance were first conducted.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detailed methods of zoning by combining the outputs of landscape suitability and human disturbance assessments with the trails density of giant pandas. And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d the automatic realization of nature reserve zoning through spatial analysis in G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natural reserve zoning followed scientific thought and was practicable for the species preservation and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Key words: zoning; nature reserve; Lao Xiancheng; GIS

  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是自然保護區管理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自然保護區建設的一項必要內容。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初就應該劃分合理的功能分區以有效地實現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根據自然保護區的各類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地位,在自然保護區內部應該采取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的功能分區環套結構(圖1)。核心區作為最能體現生物保護價值的區域,其大小、面積和邊界的確定是功能分區的重點;實驗區是人類活動較為劇烈的區域,是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重心,由于當前中國一些自然保護區內仍保留有人口,因此其合理的區劃對自然保護區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緩沖區作為核心區和實驗區的一個過渡地帶,其作用不單單是緩沖人類活動對核心區的影響,還有作為核心區物種潛在棲息地和科學研究基地的功能。

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 異質種群理論,景觀

圖1 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圖示
Fig .1 The indication map of nature reserve zoning

  生態學理論以及生物圈保護區理論等構成了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理論基礎。(1)1967年MacArthur 和Wilson創立的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曾經成為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主要理論依據,Diamond等(1975)[1]根據島嶼生物地理學的種-面積關系和“平衡理論”提出的保護最大物種多樣性的自然保護區設計原則對目前功能分區的研究仍有著非常強的指導意義。(2)同時期Levins[2]等提出的異質種群理論將功能分區的設計從單個保護區擴展到了網絡的層次,他們認為功能分區不應只局限于單個的保護區之內,而應設法使之連接幾個小的保護區,構建保護區之間的廊道,以增加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3)而將景觀的概念引入生態學形成的景觀生態學理論則給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按照景觀生態學的觀點,自然保護區的最佳形狀為一個大的核心區加上彎曲的邊界和狹窄的裂開形延伸,其延伸方向與周圍生態流方向一致[3,4],這與生物圈保護區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4)將自然保護區劃分為若干功能區域的思想是伴隨著生物圈保護區理論的概念而出現的,生物圈保護區被賦以網絡的特征和多功能的特點,并具有保護、提供研究基地和地區發展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與保護區的功能分區相對應,因此若干功能區域的劃分取決于保護區的不同管理目的和要求。
  目前,功能分區在理論方法上和實際應用上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功能分區的相關理論,無論是島嶼生物地理學對功能區面積大小上的指導,還是有關網絡分析的異質種群理論,以及不同尺度的景觀生態學等理論,在功能分區的實際應用中還欠成熟。在已有的方法中,包括種群生存力分析方法[5-7]、阻力面分析方法[8,9]等在內的劃分方法在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而現有的功能分區也存在劃分上的諸多問題,如核心區過小或者過于分散;緩沖區位置不當,設立的緩沖區在空間上沒有位于核心區與實驗區之間,無法有效隔離外界對核心區的不利影響;實驗區邊界模糊致使管理混亂;兩區區劃,只有核心區和實驗區而沒有劃定緩沖區等,這些問題都對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實際效用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地理信息系統集數據收集、處理、分析、顯示等功能于一身,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了城市區域規劃、自然資源管理與評價、地學研究中,由于其在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和直觀顯示上的優越性,在生態學研究上也得到了很多的應用,具體到生物保護方面,劉雪華[10,11]、歐陽志云[12]、陳立頂[13]等均從不同角度描述或探討了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的生境特點和生境評價,陳立頂等也根據適宜性評價進行了核心斑塊、緩沖區和廊道的設計[14],唐小平從區域層次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設計[15],以及李文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丹頂鶴棲息地的分布并建立相關模型來設計功能分區[16] [17,18]等,都顯示了地理信息系統與生物保護研究相結合帶來的技術和研究方法上的進步。本文擬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結合自然保護區的生境評價,以老縣城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為例,自動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劃分,并從功能分區的方法和設計程序上做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為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科學化和自動化提供技術和方法上的支持。

1 研究區域

  陜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的湑水河上游,地理位置在東經107°40¢~107°49¢、北緯33°43¢~33°50¢之間(圖2),是連接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黃柏源擬建自然保護區的重要區域,總面積約126.1km2。保護區整體地形呈“心”形,地勢東南高而西北低,最高點魯班峰海拔2904m,最低處青龍寨海拔1524m,相對高差1380m。老縣城自然保護區有人口156人,區內有25只大熊貓。該保護區的建立,使幾個島嶼化的大熊貓棲息地連成一片,對秦嶺大熊貓的基因交流和種群復壯起著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對影響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的因素進行分析,綜合自然、生物、人為等因素設計出合理的功能分區,以維持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功能,因此一個合理的功能分區的設計步驟(圖3)應為:
  (1)根據功能分區要求,識別影響保護目標生境的限制因素和影響因素;
  (2)選取功能分區的相關指標,量化指標并分級;
  (3)根據一定的評價準則和程序方法,進行生境評價;
  (4)利用生境評價結果,根據功能分區的設計準則,設計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得出最終的功能分區設計方案。

圖 2 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的地理位置
Fig .2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2.1 影響因素識別和功能分區指標量化
  綜合分析表明,影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生境質量的因素可以劃分為兩大類:景觀因素和人為干擾因素。景觀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可食竹類的分布及豐富度、植被類型、水文、地質地貌類型等方面。人為干擾因素主要有木材與薪柴砍伐、旅游、農業活動、交通、挖藥以及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動等。
  根據陜西省第三次大熊貓調查報告,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管理計劃以及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的實際的自然、地理、經濟情況,在影響因素識別的基礎上選擇可以量化的適宜功能分區的景觀指標和人為干擾指標,對每一個二級指標進行量化并分級(表1、表2)。
  海拔高度:老縣城大熊貓活動的集中區域分布在海拔2200m以上,此區域的自然植被基本上得以保存,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1800~2200m范圍之內是大熊貓良好的棲息地,1800m以下的區域不適合大熊貓的生存,據此對海拔高度進行適宜度分級。
  坡度:據野外調查,老縣城大熊貓一般喜歡在坡度小于20º的地方活動和覓食,而地形坡度大于40º時,不利于大熊貓的取食和活動。
  竹子種類及分布:可食竹類的分布和豐富程度直接影響著大熊貓的生存,老縣城大熊貓的主要可食竹類有秦嶺箭竹和華西箭竹,同時還有少量的龍頭竹,根據竹種的分布圖進行適宜性分級。
  植被類型:根據陜西省第三次大熊貓調查報告顯示,老縣城大熊貓的最適宜植被是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也有一定程度的適宜性,灌叢、草坡、農田、人工林等不適宜其生存。
  居民點:以居民點的密度作為評價指標,居民點密度越大,人為活動對大熊貓的干擾越大,按照密度大小進行干擾程度分級。
  對于農田、旅游區、道路和薪柴區四個距離指標,以距離的遠近作為分級的標準,距離的選擇標準采用專家調查法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人為干擾度評價分級。
  在上述各指標量化的基礎上,為便于GIS分析和空間模擬運算,對每一等級根據適宜度和干擾度賦予相應得分進行單因素評價。

圖3 基于GIS的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設計程序
Fig .3 The work flow of nature reserve zoning based on GIS

表1 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中的景觀指標分級
Table 1 Quantification of landscape indices of nature reserve zoning

評價對象
Evaluation objects 最適宜
Highly suitable 中等適宜
Moderately suitable 一般適宜
Marginally suitable 不適宜
Unsuitable 海拔高度elevation/m 2200~2900 2000~2200 1800~2000 1500~1800 坡度Slope/(º) 0~20 20~30 30~40 >40 竹子種類 Bamboo type 秦嶺箭竹 華西箭竹 龍頭竹 無竹子地區 植被類型 Vegetation type 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落葉闊葉林 灌叢 草坡,農田,人工林 適宜性等級賦值 Score of suitability 3 2 1 0

表2 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中的人為干擾指標分級
Table 2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disturbing indices for nature reserve zoning

評價對象
Evaluation objects 嚴重干擾
Strongly disturbed 中等干擾
Moderately disturbed 一般干擾
Weakly disturbed 無干擾
Not disturbed 居民點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戶/km2 2~4 1~2 0~1 0 距農田距離 Distance to farm zone/m 0~100 100~200 200~750 >750 距旅游區距離 Distance to visit zone/m 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 距道路距離 Distance to road/m/ 0~50 50~200 200~1000 >1000 距薪柴區距離 Distance to firewood zone/m 0~100 100~200 200~1000 >1000 干擾度等級賦值 Score of disturbance 3 2 1 0

2.2 生境評價
  生境評價是功能分區的基礎工作,也是劃定功能分區的一個重要步驟。生境評價內容包括景觀適宜性評價和人為干擾度評價。景觀適宜性評價選取海拔高度、坡度、竹子種類和植被類型等四個指標,人為干擾度評價選取居民點、農田、旅游區、道路以及薪柴區等五個指標。根據指標的量化結果,對景觀適宜性評價和人為干擾度評價的每個指標進行再分類,產生單因子的權重評價圖,利用公式1和公式2分別計算景觀適宜性指數和人為干擾度指數,根據景觀適宜性等級準則(表3)和人為干擾度等級準則(表4)得出評價結果。
  景觀適宜性指數:

               (1)

  其中,L表示不同景觀因子對于大熊貓的景觀適宜性指數,m為景觀適宜性評價指標個數,wi為不同景觀因子的適宜性等級賦值。
  人為干擾度指數:

  H=MAX(si)  (i=1,2,……,n) (2)

  其中,H表示不同人為干擾因子的人為干擾度指數,n為人為干擾度評價的指標個數,si為不同人為干擾因子的干擾度等級賦值。

表3 自然保護區的景觀適宜性等級準則
Table 3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 for landscape suitability of nature reserve

景觀適宜性等級
Classes of landscape suitability 最適宜
Highly suitable 中等適宜
Moderately Suitable 一般適宜
Marginally suitable 不適宜
Unsuitable 景觀適宜性指數 (L)
Landscape suitability index 12 6~11 1~5 0

表4 自然保護區的人為干擾度等級準則

Table 4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 for human disturbance of nature reserve

人為干擾度等級
Classes of human disturbance 嚴重干擾
Strongly disturbed 中等干擾
Moderately disturbed 一般干擾
Weakly disturbed 無干擾
Not disturbed 人為干擾度指數 (H)
Human disturbance index 3 2 1 0

2.3 功能分區設計
2.3.1 核心區設計
  核心區的設計應考慮以下三個原則:(1)核心區的景觀適宜性應較好;(2)核心區斑塊應有足夠大的面積以維持大熊貓的生存和一般活動;(3)考慮保護區內大熊貓痕跡點(包括大熊貓的實體點、尸體點、臥穴點、食跡點和足跡點)的分布密度。設計步驟為:
  (1)將景觀適宜性評價中最適宜和中等適宜的景觀單元(L≥6)作為核心區設計斑塊;
  (2)根據大熊貓的痕跡點生成大熊貓的痕跡點密度圖,利用邏輯“或”運算疊加核心區設計斑塊和大熊貓痕跡點密度H≥4的區域;
  (3)據相關研究[19-21],大熊貓的活動范圍綜合取值為7km2,因為核心斑塊的面積過小無法維持大熊貓的生存和生活,所以設定7km2作為核心斑塊的面積閾值去除設計單元中面積小于此數值的斑塊;
  (4)大量的分散的核心斑塊不利于核心區的管理,對于被核心斑塊包圍的空心斑塊直接利用GIS功能將其合并到相鄰核心斑塊中;
  (5)最后生成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2.3.2 實驗區設計
  實驗區的設計同樣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作為容許人為活動比較強烈的區域,實驗區應位于存在一定的人為干擾的區域;從物種保護的角度考慮,實驗區與核心區之間應該有一個合適的距離。根據這兩個原則,其設計步驟為:
  (1)以人為干擾度評價為依據,將人為干擾度為一般干擾級(H≥1)以上的區域設為實驗區設計斑塊;
  (2)根據后面緩沖區的設計結果,自動調整實驗區的范圍得到其邊界。
2.3.3 緩沖區設計
  在核心區外圍需要設置一定寬度的緩沖區以緩沖外界對核心區的影響,緩沖區的設計參考設計好的核心區設計斑塊和實驗區設計斑塊的邊界。其設計步驟為:
  (1)從被保護物種的需求出發,以核心區邊界作為緩沖區設計的內邊界,假設被保護物種全部位于核心區之內,則其所能到達的最遠區域是最為接近實驗區的核心區的外邊界,因而物種所需要的緩沖帶的最小寬度可以定義為大熊貓的活動半徑,大熊貓的活動范圍為7km2,其活動半徑為1500m,因此此處設定圍繞核心區的緩沖帶的最小寬度為1500m。
  (2)將核心區與實驗區設計斑塊之間的區域設為緩沖區設計斑塊,凡是寬度小于1500m的緩沖區設計斑塊,自動向實驗區設計斑塊擴充至1500m。而核心區與實驗區設計斑塊之間距離大于或等于1500m的區域全部設為緩沖區。
  (3)得到的緩沖區的邊界并自動得到最后的功能分區方案。

3 結果

3.1 功能分區中的生境評價結果
  圖4所示為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的景觀適宜性評價圖(a)和人為干擾度評價圖(b)。在老縣城自然保護區,適宜大熊貓生存的景觀區域面積為114.1 km2,其中景觀最適宜面積為31.9 km2,中等適宜面積為35.5 km2,一般適宜面積為46.7 km2,實際的適宜面積占整個保護區的91.2%,不適宜面積只有11.1 km2。同時,占老縣城自然保護區71.8%的區域幾乎不存在人為干擾,嚴重干擾的區域面積為6.3 km2,中等干擾和一般干擾的區域面積共為29.4 km2。綜合分析表明,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的景觀適宜性較好,除了居民區、交通線路、農田等人為干擾程度較重的區域外,其他區域的人為干擾較小。

圖4 老縣城自然保護區景觀適宜性評價圖(a)和人為干擾度評價圖(b)
Fig .4 Landscape suitability (a) and human disturbance (b) evaluations in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3.2 功能分區方案
3.2.1 功能分區設計過程中的部分重要結果
  圖5顯示了功能分區設計過程中的部分結果,其中,圖5a為利用景觀適宜性評價得到的功能分區的核心區設計斑塊,圖5b為大熊貓痕跡點的密度。對比圖5a和圖5b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密度較高的大熊貓痕跡點沒有位于利用景觀適宜性評價得到的核心區設計斑塊之內。而核心區的設計結果(圖5c)基本上反映了景觀適宜性和大熊貓痕跡點的相互結合。圖5d顯示的是實驗區的設計斑塊,為了便于分析和空間上的直觀顯示,我們將實驗區設計斑塊疊加到了緩沖區設計斑塊圖上(圖5e)。圖5f為最終的緩沖區。
3.2.2 功能分區設計結果
  功能分區結果如圖5所示。核心區面積為53.9 km2,占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3.0%;緩沖區面積次之,為40.5km2,占整個保護區面積的32.2%;實驗區面積為31.2km2,只占保護區面積的24.8%。

圖5老縣城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設計過程中的部分重要圖
a核心區設計斑塊;b大熊貓痕跡點分布密度;c核心區;d實驗區設計斑塊;e緩沖區設計斑塊;f緩沖區
Fig .5 Some important output maps of zoning in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a Designed cell of core zone; b Density of panda trails; c Core zone; d Designed cell of experimental zone;
e Designed cell of buffer zone; f Buffer zon

4 分析與討論

4.1 功能分區方案的合理性
  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圖(圖6)和表5顯示:有72.2%的大熊貓痕跡點位于設計的核心區之內;所有居民點都在實驗區之內;同時核心區包括了絕大部分適宜性斑塊,而實驗區也是包括了人為干擾斑塊數量的82.3%。因此,核心區基本上涵蓋了保護區內適宜大熊貓生存的地區,人為干擾大都能夠控制在實驗區之內,平均距離超過1500m的緩沖區不僅能夠有效地緩沖外界對核心區的影響,區內景觀的恢復也有利于其作為大熊貓的潛在棲息地。功能分區的結果直接反映了生物保護和管理目標的各自實現和相互協調。
4.2 方法的合理性和優越性
  利用生境評價來設計核心區有很多優勢:景觀適宜性評價能夠反映物種在不同景觀要素中的適宜性程度的不同,因此直接決定著核心區的設計;而人為干擾度評價則對自然保護區內人為活動的干擾范圍和程度有所反映,因而可以用來直接或間接地設計實驗區。同時功能分區的設計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尤其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來說,對旗艦物種大熊貓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原有的功能分區只考慮了海拔這一因素,無法有效地維持對大熊貓的保護,而新的功能分區考慮了更多的影響因素。由于疊加了大熊貓的痕跡點這一重要的生物因素,在保護生物的這一層面上看,本文給出的功能分區方案更加合理科學且滿足實際情況。

圖6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圖
Fig .6 The zoning map of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表5 老縣城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中的相關統計結果
Table 5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Lao 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zoning

功能區Functional zones 核心區Core zone 緩沖區Buffer zone 實驗區Experimental zone 大熊貓痕跡點
Panda trails 數量numbers/個
比例Percentage/% 114
72.2 25
15.8 19
12.0 居民點
Settlements 數量Numbers/個
比例Percentage/% 0
0 0
0 59
100 適宜性斑塊
Suitable patches 數量numbers/個
比例Percentage/% 44749
82.3 9031
16.6 582
1.1 人為干擾斑塊
Disturbed patches 數量numbers/個
比例Percentage/% 105
0.2 7019
17.8 32500
82.0

4.3 功能分區的自動實現
  本著生物保護和管理發展并重的原則,本文功能分區的設計是以核心區、實驗區和緩沖區的順序來劃分的,優先設計核心區和實驗區有利于自然保護區保護功能和管理工作的協調。目前很多自然保護區功能分區都是自內而外進行設計,即在核心區和緩沖區設計的基礎上,根據保護區的邊界確定實驗區的邊界[14-18],這種方法回避了實驗區設計方法的研究,不能夠合理而有效地界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因此,本文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從數據的可獲取性和指標的可操作性出發,優先設計核心區和實驗區,利用景觀適宜性評價和被保護物種的分布密度設計核心區,以人為干擾度評價為依據設計實驗區,并著重從生物因素的角度考慮緩沖區的設計,對整個功能分區的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利用GIS的空間分析模擬技術實現了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分區的自動劃分。
4.4 所解決的問題
  前文提到的目前功能分區實際劃分中存在的問題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首先,利用景觀適宜性評價和被保護物種的分布密度并結合GIS技術設計的核心區避免了核心區過小或者過于分散給核心區內物種的保護帶來的威脅。其次,從生物保護的因素考慮設置緩沖區,使得緩沖區的設置較為科學化而非隨意設置,能夠真正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本文實驗區的設計是在對保護區內人為干擾因素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并結合GIS技術自動劃分邊界的,因此實驗區邊界模糊的弊病也不再出現。整個程序和實現過程以及最終結果都能很好地解決目前功能分區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能為功能分區的科學劃分提供實際應用的參考價值。
4.5 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在進行功能分區指標量化時,對每個指標是按等權重考慮的,沒有考慮各指標間的權重差異,其差異性對于功能分區的結果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更深入的研究需要考慮指標權重的差異來進一步分析各指標。另外,緩沖區設計時主要是從生物保護的角度利用大熊貓的移動半徑來確定其適當的寬度,方法和程序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5 結論

  設計功能分區需要充分考慮相關的可以量化分析的指標。生境評價結果能為功能分區的自動劃分提供基礎;景觀適宜性評價可以作為核心區設計的一個步驟,其結果能夠有力地支持核心區斑塊的選擇;人為干擾度評價作為實驗區的設計方法,其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為干擾大小的程度和自然保護區的實際情況。最終給出的功能分區是一個以物種保護為主的綜合生境評價的設計方案,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境評價的結果和生物保護的因素。地理信息系統在數據的收集分析以及功能分區的實際模擬設計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Diamond J M. The island dilemma: lessons of modern biogeographic studies for the design of natural reserve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75, (7): 129~146.
[2] Levins R. Extinction. In: Gerstenhaber. Some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biology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ovidence, RI, 1970, (2): 77~107.
[3] 傅伯杰, 陳立頂, 馬克明等. 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2.
[4] Hanser A J and Urban D L. Avian response to landscape pattern: the role of species life histories. Landscape Ecology, 1992, (7): 163~180.
[5] Gilpin M E and Soule M E. 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s: processes of species extinction. In: Soule M E. Conservation biology,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1986.
[6] Soule M E and Simberloff D S. What do genetics and ecology tell us about the design of nature reserve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86, (35): 19~40.
[7] 李義明, 李典謨. 種群生存力分析研究進展和趨勢. 生物多樣性, 1994, (2):1~10.
[8] 俞孔堅. 景觀: 文化、生態與感知.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
[9] 俞孔堅. 生物保護的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生態學報, 1999, 19(1):8~15.
[10] Liu X H. GIS application in research of wildlife habitat change – a case study of the Giant Panda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1997, 7(4):51~60.
[11] 劉雪華, 張和明, 潭迎春等. 數字地形模型在瀕危動物生境研究中的應用. 地理科學進展,1998,17(2):50~58.
[12] 歐陽志云,劉建國,肖寒等.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生境評價.生態學報, 2001,21(11):1869~1874.
[13] 陳利頂,劉雪華,傅伯杰.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生境破碎化研究.生態學報,1999,19(3):291~297.
[14] 陳利頂, 傅伯杰, 劉雪華. 自然保護區景觀結構設計與物種保護-以臥龍自然保護區為例.自然資源學報, 2000, 15(2):164~169.
[15] 唐小平.中國三江源區基本生態特征與自然保護區設計.林業資源管理,2003, (1):38~44.
[16] Li W J, Wang Z J and Tang H X. Designing the buffer zone of a nature reserve: a case study in Yancheng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9, (90):159~165.
[17] Li W J, Wang Z J and Tang H X. Designing the core zone in a biosphere reserve based on suitable habitats: Yancheng Biosphere Reserve and the red crowned crane.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9, (90):167~173.
[18] 李文軍. 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設計規劃方法的研究.北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1997.
[19] Liu X H. Mapping and modeling the habitat of Giant Pandas in Foping nature reserve. Netherlands: ITC, 2001.
[20] 雍嚴格,王寬武,汪鐵軍.佛坪大熊貓的移動習性.獸類學報,1994, 14(1):9~14.
[21] Wang T J. Habitat Analysis for Giant Panda in Laoxiancheng Nature Reserve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Netherlands: ITC, 2003.


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資助項目(30230080),清華大學骨干人才支持基金,美國孟菲斯動物園和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李紀宏(1979~),男,漢,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GIS應用和自然保護區管理。
*通訊作者:E-mail: xuehua-hjx@tsinghua.edu.cn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91性感美女视频| 欧美丝袜丝交足nylons图片| 91香蕉视频mp4|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亚洲黄色尤物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6080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成人在线综合网| 欧美成人官网二区| 午夜亚洲国产au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0| 欧美成人三级在线| 美女视频黄久久| 6080午夜不卡| 91麻豆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绿巨人 |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亚洲成精国产精品女|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有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搜平片 | 色美美综合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777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大香线蕉| 一二三四社区欧美黄| 99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污网站| 丁香婷婷综合网| 国产精品欧美极品|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95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电影| 欧美在线色视频|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三区三区四区免费在线看| 天堂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麻豆视频观看网址久久| 日韩一级黄色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91麻豆福利精品推荐|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久久牛| 亚洲精选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天堂| 男女男精品网站| 欧美www视频| 国产福利精品导航|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一本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欧美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主播直播|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影视一区在线|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色妹子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手机在线v区| 久久嫩草精品久久久久| 成人天堂资源www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123| 粗大黑人巨茎大战欧美成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诱惑| 自拍偷拍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1蜜桃| 国产精品伊人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欧美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 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看爆迷你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日韩免费看网站| 不卡在线观看av|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 久久久99精品久久| 欧美性大战久久| 国产精品一二三四五| 亚洲妇女屁股眼交7| 久久亚洲捆绑美女| 欧美在线观看禁18| 国产精品一二一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首页| 成人一区在线看| 日韩精品每日更新|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色婷婷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了| 亚洲与欧洲av电影| 国产亚洲欧美色| 5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7777女厕盗摄久久久| 成人妖精视频yjsp地址|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午夜在线免费| 另类小说色综合网站| 亚洲激情自拍偷拍|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 欧美精品丝袜中出| 99久久伊人久久99| 激情丁香综合五月|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最新地址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欧美日韩一区| 日本亚洲欧美天堂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精品免费 |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 日韩午夜精品电影| 欧美另类videos死尸| 日本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小蝌蚪| 国产福利精品导航|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午夜|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免费观看久久久4p|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theporn| 蜜臀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臀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丰满放荡岳乱妇91ww|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久久激情五月激情| 另类综合日韩欧美亚洲| 人人超碰91尤物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区|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aⅴ...|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户外露出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伊人色|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老司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视频| 尤物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欧美视频| 欧美日韩情趣电影|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性生交片4|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 4438亚洲最大| 日韩欧美成人激情| 久久色中文字幕| 欧美韩日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中文在线一区|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粉色|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级精品久久| 久久麻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亚洲成人免费看|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的内涵|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 欧洲一区在线电影| 日韩免费电影一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