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水價政策和水價結構體系剖析與改革

論文類型 政策與市場 發表日期 2004-03-01
來源 2004城市水業戰略研討與技術交流會
作者 趙玉華,傅金祥,馬興冠
關鍵詞 水資源 水價政策 水價機制 水價結構體系
摘要 在詳細調查研究基礎上,分析了現行水價政策存在的主要弊端和問題。管理體制混亂導致價格關系混亂,供水企業與政府職責不清,職能交叉錯位;水價制定依據不合理,隨意性大,水價偏低,不能充分調動用水者節水的積極性,而經營虧損致使企業難以發展;水價體系結構單一,起不到調節供給和需求的作用。指出改革現行水價結構,建立和完善水價體系是制定合理的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提出改革現行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建議:供水管理走企業化經營模式,水價管理實行政府控制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雙機制并舉模式,水價體系實行多層次分類水價。

趙玉華 傅金祥 馬興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沈陽市,110168

  摘要:在詳細調查研究基礎上,分析了現行水價政策存在的主要弊端和問題。管理體制混亂導致價格關系混亂,供水企業與政府職責不清,職能交叉錯位;水價制定依據不合理,隨意性大,水價偏低,不能充分調動用水者節水的積極性,而經營虧損致使企業難以發展;水價體系結構單一,起不到調節供給和需求的作用。指出改革現行水價結構,建立和完善水價體系是制定合理的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提出改革現行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建議:供水管理走企業化經營模式,水價管理實行政府控制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雙機制并舉模式,水價體系實行多層次分類水價。
  關鍵詞:水資源;水價政策;水價機制;水價結構體系

  我國水資源管理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水價政策極不合理,水價形成機制不完善,多數地區水價偏低,甚至與節水、治污和水資源合理調配的利用戰略背道而馳,這勢必會阻礙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應改革現行水價政策,建立和完善水價形成機制。

1 水價政策及水價機制現狀

  由于歷史原因和供水行業的特殊性,我國水行業基本上沿襲了計劃經濟模式,市場經濟意識極弱。1985年國務院頒布了《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提出按成本核訂水費的方法,為水費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據此重新制訂的水費仍低于成本,基本屬于低價供水。近年來,北方地區出現了連續干旱年份,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水價政策調整和改革呼聲的不斷提高,1998年國家計委、建設部聯合頒布了《城市水價格管理辦法》,2000年年底國家計委下發了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了改革水價機制促進節約用水的有關政策措施。在此政策指導下,全國開始了對水價機制改革的研究,并對水價進行了調整。2000年遼寧省水利部門調整了原水價格,農業用水由0.04元/m3調整到0.05元/m3,城鎮生活用水由0.18元/m3調整到0.27元/m3,工業用水由0.22元/m3調整到0.32元/m3。城鎮供水企業的自來水價格普遍提高20%左右,目前一般為1.00—2.00元/m3。現在,遼寧省原水價格和自來水價格較過去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多年長期不變的福利型水價狀態已經打破。但每次調高形成的新價格所體現的企業資產利潤率水平,大多不能達到企業自我發展應有的最低限度。

2 現行水價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管理體制混亂
  
目前,全國多數地區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所有權、行政權和經營權混亂。以行政權、經營權管理代替一切管理。各種權力關系缺乏明確的界定,各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缺乏協調,各部門之間職能相互交叉或重疊,各涉水管理部門內部也存在嚴重的政企不分等問題。供水企業與政府職責不清,關系不明確。
  混亂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導致水資源價格關系混亂,水資源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價格關系不清。作為資源,其價格應體現國家對資源的所有權;而作為資產,其價格應體現水資源商品資金和勞動的投入。水資源費應體現國家所有權以及國家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的投入,其構成應體現資源產權、稀缺性和勞動價值,而水費體現的是水商品生產企業在水商品生產中所提供的服務成本。
2.2 水價結構單一
  
目前,盡管個別地區推行超額罰款或加價制,但遼寧省所實行的價格結構基本是單一計量水價。這種單一的水價結構,不能體現水是一種寶貴的、不可替代的有限資源,不能起到調節供給和需求的作用。
  盡管已經實行按用戶類型制定水價,但水價體制仍然很不完善,不能按質論價,用戶分類過粗,價格檔次未拉開。對用戶存在不公平現象,價格與所提供的水服務質量不能對應。
2.3 水價制定依據不合理
  
由于水這種商品及供水企業固有的特殊性,沒有社會平均成本可作參照,其成本費用和價格往往難以實現市場評價和約束。長期以來,對供水企業的成本控制及價格制定,主要是政府通過計劃實現。雖然也有審查核實過程,但缺乏科學性和強制性。致使供水企業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自覺性不強,成本過高,效率低下。缺乏合理的成本費用評價體系和約束機制,不能科學地確認供水企業的合理成本,以此作為制定水價的基礎和依據,不能用合理水價約束企業從實際成本向合理成本靠近,以提高盈利水平。
2.4 水價偏低使企業難以發展
  
目前,不論是水利部門的原水價格還是自來水價格,總體上水價明顯偏低。水價偏低的負面影響主要有:①價格偏低,不能反映供水的實際價值和水的資源價值,導致經濟杠桿作用無效或較弱,不能調動節水積極性,勢必造成用水浪費。國內外經驗證明,通過提高供水價格,可收到極好的節水效果。20世紀中葉,巴黎水價提高10%,用水量減少5%。美國西部地區,水價提高5倍,工業用水量降低50倍。2000年4月,寧夏農業用水價格從0.6分/m3提高到1.2分/m3,一個用水季節就節水5×108m3,占常年用水總量的15%。②淡水水價偏低,不利于多渠道開源,難以用經濟杠桿去調節污水回用、海水淡化與淡水資源之間的合理競爭與配置。③水價偏低,使用水量居高不下,造成排污量大,不利于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污染控制。④水資源費低,導致地下水過量開采。⑤水價偏低,水利部門和城市供水企業入不敷出,設施老化,設備陳舊,缺少資金維修或改造,企業難以維持正常的運行和再生產發展,使全國城市供水企業虧損嚴重,并呈逐年增加趨勢。1990年,接受政府財政補貼后虧損的企業占16%,1997年上升到32%。1997年全國城市供水企業扣除政府補貼7.564億元,總虧損額12.28億元。⑥水價偏低,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政府財政收入降低。總之,水價偏低,會造成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的惡性循環,不利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

3 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改革建議

3.1 實行成本水價機制
  
改革供水管理體制,走企業化經營之路,是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的必要基礎和前提。目前供水管理體制混亂和不順,是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的最大障礙。應轉變機制,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目標和原則,明確政府和供水企業的職責及相互關系,確立供水企業的企業化經營模式,使企業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機制運營。對現有供水企業進行整合,實行企業化經營,并逐步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供水公司。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促進集約化經營,約束生產成本和費用。
  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必須使水價真正體現成本補償、合理收益的原則,體現一般商品的價值規律,同時也體現國家產業政策。成本費用必須完整、真實、客觀。
3.2實行政府控制與市場調節雙機制水價管理模式
  
在水價制定、形成和實施的全過程中,應采取在政府宏觀調控指導下,適當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管理模式。這是制定科學合理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的基礎。
  采用政府宏觀控制與市場相結合的雙機制并舉的水價管理模式,是由水資源和水商品的特殊性決定的,①水是一種天然的公有資源,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政府作為國家行為的主體有權代表水資源所有權的全體對水資源進行管理。②供水行業帶有較強的壟斷性質,水作為一種商品進入的是一種政府通過特許經營管制的不完全市場。水價不可能完全直接通過市場機制形成和調節,更不可能允許供水企業自行定價而獲取壟斷利潤。③水行業的社會公益性與市場經濟性雙重性質決定了雙機制并舉的水價管理模式。既要使公眾(消費者)的相關權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護,又要使供水企業能按市場經濟規律正常運營,有條件實現自我發展循環。
  這種既遵守價值法則又發揮政府職能作用的雙機制并舉的水價管理模式,是一種特殊機制,可完全有效地監管供水這一特殊行業,有效約束水價,規范水價的形成,有效運用水價這一經濟杠桿制約企業的成本費用和調節供求關系,控制水資源的濫用和浪費。

事實上,1998年建設部、國家計委出臺的中國第一個水價管理規章及第一個城市公用事業價格管理規章《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已經遵循了雙機制并舉的水價管理模式。水價管理定價的程序是:先由供水企業根據自己的管理情況提出一個參考價格,再提交由政府、公眾和供水企業組成的聽證會討論,最后由物價局核定。張家口、成都和福州作為水價改革首批試點城市,取得了水價改革經驗。
3.3 實行多層次分類水價
  
改革現行的水價結構,建立和完善水價體系,是制定合理水價政策和水價形成機制的核心內容。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過程的復雜性,水資源類型的多樣性,水的公有資源性和水商品市場的不完全性等原因,決定了水價結構的復雜性。多層次分類水價結構體系見圖1。
3.3.1 按水社會循環分類的結構體系
  ①資源水價
  資源水價是體現水資源價值的價格,包括對水資源耗費的補償,對水生態影響的補償,對水資源保護及其技術進步投入的補償。資源水價應通過征收水資源費(稅)來體現。水資源費應是法定價格,不隨市場變化,但要逐步適時、適地、適度地提高征收標準,并建立預警制度。
  ②環境水價
  環境水價是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所的代價。取自天然水源的潔凈水使用后成為污水,若不處理達到相應排放標準,必然污染公共水環境,因此,污水需凈化處理。環境水價主要通過征收污水處理費體現。
  ③工程水價
  工程水價是通過具體的或抽象的物化勞動把資源水加工成產品水,進入市場成為商品水所花費的代價。包括工程費(勘測、設計和施工等),服務費(運行、經營、管理、維護和修理等),資本費(利息和折舊等)、稅金及合理的利潤。
3.3.2 按水資源類型分類的結構體系
  
按水資源類型進行定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水資源。
  ①地表水水價。以地表水為水源的商品水水價。
  ②地下水水價。以地下水為水源的商品水水價。地下水是儲備水資源,根據優先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原則,應鼓勵優先使用地表水,對地下水實行保護性高價。
  ③污水凈化水水價。以污水為水源的商品水水價。為促進污水資源化,實現節水減污多渠道開源的目標,應鼓勵污水凈化回用,適當降低污水凈化水水價。
  ④海水淡化水水價。以海水為水源的商品水水價。為促進有條件的地區開發海水資源,可通過補貼等鼓勵性措施,使之達到和其它水資源相近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從而達到促進海水淡化開發利用的目的。
3.3.3 按用途分類的水價結構體系
  
①農業用水水價。農業用水價格的制定要兼顧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和利益:一要考慮農業用戶的承受能力,保護農民的用水權力和利益;二要考慮供水企業的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補貼能力,保護供水企業的利益;三要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避免水資源浪費,增強農民的節水意識,保護公眾的長遠利益。農業水價的調整應嚴格遵循適時、適地和適度原則,逐漸微提水價,促進農業節水。
  ②工業用水水價。逐步實行計量水價和容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并采用科學合理定額下的累進水價。
  ③城鎮生活用水水價。城鎮生活用水價格應進一步按用途分成居民用水水價、商業用水水價、賓館用水水價、特種行業用水水價,并采用累進水價。
3.3.4 按定價方式分類的水價結構
  
兩部制水價采用計量水價和容量水價相結合的計費方式。水利工程、城市供水工程和治污工程都可采用二部制水價。
  ①容量水價。容量水價是為用戶準備的最大供水能力的設施費用,是對工程設施成本的補償,這種補償根據用戶的定額或預定量確定收取。
  ②計量水價。根據用戶用水量計算的水價。計量水價又可分為單一水價、累進水價和季節水價。傳統的計量水價主要是單一水價,用水量價格不變。累進水價是按用水量多少定價,用水量越大,價格越高,對于超定額用水實行階梯加價,其目的是通過經濟杠桿調節用水量,促進節水和減少水環境污染,以保護短缺的水資源。季節水價是按季節對水進行定價,在供需矛盾較大的季節提高水價,以調節用水量緩解供需矛盾。

參考文獻:

[1] 錢正英,張光斗。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及各專題報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2] 孫炳雙,楊維,陳曦。遼寧城市供水特征分析及未來發展[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1,17(2):131-133。


作者簡介:趙玉華(1959-),女,教授,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術帶頭人,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完成了有關飲用水二次污染控制、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污水土地處理、城市污水深度處理回用、消毒副產物控制、在建水庫水質預測等國家、部省、及市級科研課題18項,多次獲得部省級科技進步獎。  電話:(024)81566562   E-mail:zyh088@sina.com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