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方法介紹
|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2-12-01 |
| 來源 |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資料 | ||
| 作者 | 佚名 | ||
| 摘要 | Ozonia公司在開發和研究臭消毒技術方面有著近40多年的經驗,已成功地用于給水污水、及造紙業。專家就臭氧技術用于給水行業,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臭氧發生技術的原理 產生臭氧的氣源可以是空氣或氧氣,經過高壓放電管后生成臭氧。其結構包括冷卻劑、接地電極、放電空隙、絕緣體、高壓電 ... | ||
Ozonia公司在開發和研究臭消毒技術方面有著近40多年的經驗,已成功地用于給水污水、及造紙業。專家就臭氧技術用于給水行業,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臭氧發生技術的原理
產生臭氧的氣源可以是空氣或氧氣,經過高壓放電管后生成臭氧。其結構包括冷卻劑、接地電極、放電空隙、絕緣體、高壓電極,見圖一。空氣或氧氣中的含水量對產生的臭氧質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含水份越少越好。

從九十年代初期至中期,臭氧(O3)發生技術在不斷地改進、完善。見表一,圖二。

表一 臭氧發生技術的進展
1990 1993 1996 最大臭氧濃度 ~8wt% ~12wt% ~16wt% 濃度為8%重量比時,每公斤O3的能耗 100% 75% 60% 臭氧發生器的成本,每小時300kg臭氧,濃度為8%重量比 100% 75% 50% 濃度為8%重量比時的單位產量 100% 80kg/h 150kg/h 濃度為12%重量比時的單位產量 - 50kg/h 110kg/h
為了減少O3剩余氣體排放對大氣造的污染,經過加熱和催化方法,分解剩余的O3,然后排放。其處理過程如圖三、圖四。

九十年代地表水的一般處理工藝
九十年代地表水的一般處理工藝如下:

預臭氧過程使用一種輻射式擴散器(圖五),將O3注入水流中,氣泡大小為2-4mm,預氧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氧化溶解性的鐵和錳,脫色,去除臭和味,改進微絮凝狀況,減少三鹵甲烷及三鹵甲烷先質,還可以氧化氰化物、亞硫酸鹽、亞硝酸鹽。預臭氧后,可以為水的進一步處理打下良好基礎。

主要的臭氧化過程應用圓頂多孔擴散器(圖六),將O3釋放到水中,氣泡大小為2-4mm,擴散器深度為2-6m,主要臭氧工藝的作用為消毒,滅活病毒和原生動物,氧化有機化合物,如酚、洗滌劑、農藥等,將化學需氧量轉化為生物需氧量,與生物濾池結合,減少溶解性有機碳,減少管網保護性藥劑,如氯、二氧化氯、氯胺的使用。經過這次O3化處理后,可得到良好的水質。

O3技術在國外已普遍使用,歐洲許多國家已很少,甚至不使用氯作消毒劑。雖然O3消毒也會有副作用,但與加氯后生三鹵甲烷及其先質(致癌物)相比,其風險要小得多,可以說是一種較可靠的處理方法。
馮新編譯
何玲校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