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城市污水處理步入市場化
| 論文類型 | 政策與市場 | 發表日期 | 2002-07-01 |
| 來源 | 《中國建設報/中國水業》第13期 | ||
| 作者 | 張凱 | ||
| 摘要 | 張凱 近年來,唐山市以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為目標,在城市污水處理的運營、管理模式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唐山市的城市污水處理始于震后恢復建設時期。1983年實現了管網的雨、污分流制,1985年建成了當時河北省第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3.6萬噸的西郊污水處理廠;1991年 ... | ||
張凱
近年來,唐山市以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為目標,在城市污水處理的運營、管理模式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唐山市的城市污水處理始于震后恢復建設時期。1983年實現了管網的雨、污分流制,1985年建成了當時河北省第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3.6萬噸的西郊污水處理廠;1991年建成了日處理3.3萬噸的新區污水處理廠;1997年利用亞行貸款建成了日處理15萬噸的東郊污水處理廠。
隨著城市污水處理規模的不斷擴大,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推動城市污水處理的更快發展,唐山市于1997年成立了唐山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由原來的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轉變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負責城市污水的收集、輸送和集中處理的統一管理。目前,該公司擁有固定資產5億元,員工1120人,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36.9萬噸/日,污水集中處理率達65%,居國內較高水平。
改革管理體制
計劃經濟下起步的唐山城市污水處理,十幾年來一直靠財政撥款運轉。一方面地方財政不堪負重,另一方面污水廠“等、靠、要”,缺乏工作壓力,缺乏發展動力,管理職能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大鍋飯等種種弊端日益突出。唐山市在改制過程中,圍繞著“企業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的思路,首先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
一是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唐山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依據《公司法》要求,注冊為獨立法人.實行業主負責制,負責對市區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建設、融資、收費、中水回用、污泥綜合利用等環節實行統一管理并提供有償服務。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資產評估后,劃歸公司經營,城市管理局以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身份企業行使監督管理職能,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
二是初步建立現代化內部管理機制。公司依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各污水廠廠長組成,依法行使權力;下設總經理,負責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公司經營戰略、經費等重大事項由董事會討論。對污水處理廠按建設部部頒標準統一管理,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
三是實現城市污水收集、輸送、集中處理的統一經營。2000年初,康山市政府將原隸屬于路南區、路北區、開平區、新區管理的418公里小區紅線以外的主、次干道管網經資產評估后,納入公司統一管理,改變了過去城市污水管網區域管理,條塊分割,與污水廠的建設發展不配套、不協調的局面。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發展與污水廠的建設統籌考慮,協調發展以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設施的效益。
四是進行企業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搬掉管理人員的鐵交椅,面向社會公開竟聘了東郊、北郊污水處理廠的廠長、書記,公司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定期考核、能上能下。員工與公司以勞動合同形式制約,根據崗位,逐級選擇,富余人員分流到第三產業或待崗,以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改變過去的“疲、懶、散”的工作作風。在定崗的基礎上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調整分配結構,明確職責,以崗定薪、崗變薪變,職工收人與個人貢獻以及公司效益掛鉤,建立收入能多能少的分配制度。
加大收費力度
實行新體制,改變了過去靠財政撥款的運營方式,企業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通過征收城市污水處理費,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轉。
在征收起始階段,首先是加大收費工作的宣傳力度,逐步提高居民及企業廠長、經理的交費認識,增強其環保意識;二是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針對收費過程中容易引起爭議的條款,及時修改完善收費管理辦法并下發執行,有效地保證了收費工作的正常進行;三是探索各種有效的制約措施。幾年來,針對各種原因的欠費戶,在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采取了停水、停止使用排水設施等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保證了城市污水處理費的足額征收。
根據實際運轉情況,按照“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構建合理的收費價格體系。1997年收費標準為居民0.2元/噸,工礦企業0.4元/噸。2000年初和2001年初,隨著城市污水管網納人公司管理及北郊污水處理廠的投產運行,城市污水處理成本大大增加。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對原有收費標準進行了調整。目前收費標準為:居民生活污水0.43元噸,工礦企業0.68元/噸,特種行業0.96元噸。1998年征收污水處理費2711萬元,1999年征收2845萬元,2000年征收3456萬元,2001年征收4380萬元,保證了各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轉,實現了市政府確定的保本微利的經營目標。
按企業財務制度調整有關財務帳目,成本中計提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折舊費用,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更新改造。西郊污水處理廠作為河北省機電一體化改造的示范項目,利用折舊費投資近750萬元(其中市財政投資377萬元,公司投資373萬元),進行機電一體化改造,提高了運轉中的技術含量,取得較好效果。
多渠道融資
公司以項目法人的形式,拓寬融資渠道,加速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
針對國外金融組織基礎設施及環保貸款只對企業的形勢,抓仕機遇,引進外資4249石5萬美元,建成了北郊污水處理廠(亞行貸款1475.4萬美元,規模為15萬噸/日),正在建設西郊污水二廠工程(世行貸款1643.25萬美元,規模為12萬噸/日),擬建設新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亞行貸款1131萬美元,規模為8萬噸/日)。
北郊污水處理廠國內配套資金12496萬元人民幣,全部由公司自籌。1998年至2000年爭取到國家基礎設施拉動資金6100萬元,1999年又從中國農業銀行貸款6000萬元,確保了工程建設。這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史上是不多見的。
城市污水處理投資多元化是大勢所趨,目前,公司正在探索污水處理廠的股權轉讓,逐步發展股份制合資經營等方式,最終形成集團上市公司。直接面向社會吸納資金,加快發展。
拓寬經營思路
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必須將污水作為特殊的商品,不斷拓公經營思路。目前公司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是開發污泥制肥項目。所屬西郊污水處理廠,因其處理的絕大部分為生活污水,處理后的污泥有機物含量高。針對這一特點,公司與國家機械局環保所聯合開發了污泥制肥項目,使該廠所產污泥全部制肥外銷,一方面防止了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也創造了經濟效益。在西郊二廠的建設中,也借鑒了一廠的經驗,在工程設計中增加了污泥制肥系統。隨著技術日益成熟,該系統應用將不斷擴大規模。
二是建設中水回用工程。目前,中水回用已成為國際發展趨勢,既能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矛盾,又能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公司擬建設22方噸/日的中水回用工程,主要用于工業循環水、補給水及市政綠化使用。目前,北郊污水處理廠7萬噸/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廠內施工,并與主要用戶正式意向,年底前將鋪設管線,投入使用。西郊污水處二廠10萬噸/日、新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5萬噸/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將隨項目的建設預計2005年建成投產。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至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