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主營工業廢水的萬邦達、中電環保等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使人們對該領域刮目相看。
據相關部門估算,“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總需求約為1250億元左右,年均治理投資約為250億元左右。2008年我國水污染治理產業的銷售總收入大約為1450億元,年均約增長15%。其中,工業廢水污染治理行業的銷售收入約占總數的35%,即507億元。環保投資對環保產業產值的拉動率約為1.1左右。工業廢水污染治理行業銷售產值以年均增長率15%計算,預計“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工業廢水污染治理行業的銷售產值約為1375億元。
可見,工業廢水的市場還是很可觀的。但是若沒有好的商業模式,還是難以讓投身其中的環保公司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每個環保公司各有其出奇制勝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仍為EPC,其他普適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
根據中國水網調查,工業廢水處理市場較大型企業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有:EPC(設計-采購-施工)、BT(建設-移交)、BTO(建設-移交-運營)、DBO(設計-建設-經營)、委托運營、BOT(建設-運營-移交)。還有一些環保技術公司采取分包方式承接工業廢水治理項目。此外,業內專家還提出合同環境服務模式概念。
這幾種商業模式中,EPC是工業廢水治理最傳統的方式,也是目前的主流模式。這種“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環保公司承擔從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一直到投產的全部工作,作為總承包方,它要完成以上工作才能將工程交給業主。美華博大、桑德環境、萬邦達等多個知名環保公司都是以EPC模式奠定了發展基礎。
DBO模式指的是承包商設計并建設一個污染治理設施,并且運營該設施,滿足在工程使用期間業主的運作要求。承包商負責設施的維修保養,以及更換在合同期內已經超過其使用期的資產。該合同期滿后,資產所有權移交回給業主。與傳統的EPC方式相比,該工程交付方式的重要特征就是,承包商不僅承擔設施的設計施工,在移交給業主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比如說5年到10年,還要負責其所建設設施的運營。
BTO模式主要用于工業園區。BT模式下,環保公司可以先建造項目,工業園區經過一定時間支付給建造費用,BTO模式則多了一個運營環節——項目移交后,環保公司再來負責運營,這就和DBO類似了。
據知,美華博大進行了DBO、BTO等模式的探索。
BOT模式在市政行業有很多應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資金短缺,但在工業廢水領域推廣有難度。
據知,萬邦達進行了BOT等模式的探索。
表面上看,BTO與BOT(建設-運營-移交)只有字母順序之差,實質上卻有更大不同,BOT有融資的因素,投資者要追求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投資回報,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客戶的成本。BTO建成后先移交,然后再給環保公司運營,環保公司不收取資本成本,這樣,工業客戶通過銀行融資或信托融資,資金成本相對低。BOT項目建成后就要按保底水量收費,不適用于工業園區,因為項目建成后它一般還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水量沒有形成。
委托運營模式,是業主在保留工業廢水處理設施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簽訂委托運營合同,將設施的運營和維護工作交給治污企業完成,治污企業對設施的日常運營維護負責,不承擔資本性投資風險。據知,萬邦達已與神華寧煤有多個委托運營合同,主要是“系統托管運營”模式(EPC+C),即以EPC模式提供建設服務并以托管形式提供運營。
合同環境服務模式,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污染企業通過合同服務,將節省下來的減排費用與環境服務商共享;一種是政府采購由環境服務商所提供的環境服務。財政部、環保部正在醞釀的環境稅可能為工業廢水治理采用合同環境服務模式提供切實保障。
合同環境服務模式效仿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據知,重慶遠達水務公司進行了這種模式的探索。
重慶遠達水務公司以EMC模式投資建設、運營阜新發電廠節水工程:具體由重慶遠達水務公司針對企業用排水現狀,通過前期詳細的用排水系統和水處理系統的調研、分析以及對企業全廠水平衡測試工作,提出系列綜合性節水和廢水回用處理方案措施,再由重慶遠達水務有限公司與企業簽定投資、建設和運營合同,雙方從節約水費分享收益。好處:企業節約了日常生產運行過程中在水方面的成本,減輕了水方面的環境責任,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基礎上,還能從節約的水費中獲取一定的節水收益;遠達水務公司通過專業化運營管理,保證節水及廢水回用處理設施的預期效果,還能通過長期的節水運營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形成對雙方都是一種合作共贏的局面。該模式更多適用于已投入生產運行的企業在節水和保障廢水處理設施良好運行管理的情況。
另外,根據中國水網調查,金州恒基在南鋼的工業廢水處理項目也采用了類似EMC的模式,它還同另一家主營煙氣脫硫技術的公司合作,聯合起來就南鋼的三廢處理投標。
從投資角度,目前工業企業廢水處理的項目資金和運行費用基本是企業自理,即環境成本內部化,因此工業廢水處理的項目上馬和正常達標運行除受政府政策及管理制約外,更受到行業保護、一次投資額比例及項目運行成本的制約。其商業模式的探索無疑應當結合這些實情進行。
相關新聞:中國水網專題訪談:工業廢水處理十大難題
編輯:孫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