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事件給全球帶來莫大的災難,使居民驚恐不安,一時間,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各國紛紛重新審視核電站的建設發展規劃。那么,核電站究竟安不安全,以后是否該發展核電站呢?
4月14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舉辦了第59期環境學術沙龍,王毅教授詳細介紹了核安全與環境保護問題,他認為,核電站從技術上說是成熟的,安全性比較高,回顧史上發生的三次核泄漏事故,都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美國三里島核泄漏
1978年3月28日凌晨,美國三里島壓水堆核電站2號機組制冷系統出現故障,致使核反應堆部分融化,最終造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
這次事故是由于二回路的水泵發生故障后,二回路的事故冷卻系統自動投入,但因前些天工人檢修后未將事故冷卻系統的閥門打開,致使這一系統自動投入后,二回路的水仍斷流。當堆內溫度和壓力在此情況下升高后,反應堆就自動停堆,卸壓閥也自動打開,放出堆芯內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同時,當反應堆內壓力下降至正常時,卸壓閥由于故障未能自動回座,使堆芯冷卻劑繼續外流,壓力降至正常值以下,于是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自動投入,但操作人員未判明卸壓閥沒有回座,反而關閉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停止了向堆芯內注水。
這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誤與設備上的故障交織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急劇擴大,造成堆芯熔化的嚴重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核能發電廠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
事故發生時正在演習,試驗在完全停堆的情況下,利用發電機渦輪轉動動能所產生的電能否關閉反應堆。在試驗過程中操作員關上了許多反應堆的安全系統,除非安全系統發生故障,否則這是技術指南所禁止的。
促成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職員并沒有收到反應堆問題報告的事實。設計者知道反應堆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危險,但將其蓄意隱瞞。此外,本次演習的總工程師是從事電氣工程的,反應堆相關知識較匱乏,在出現異常情況時沒有及時發現并處理。
演習章程的粗糙,加之工程師對反應堆相關知識的匱乏,導致了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悲劇的發生。
日本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至目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
日本的核泄漏事故有客觀原因,即由大地震和海嘯“組合拳”引起。這次日本核電站特大地震發生后,首先是外部電網斷電,繼而發動機組出現故障,閥門又失靈等等。
但是,日本的核泄漏事故達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卻跟人為因素有重要關系。由于核電站上空的輻射量比較大,日本自衛隊放棄了在空中用直升機為福島核電站進行注水和冷卻的這樣一個作業。王毅自豪的稱,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在我國發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我們有PLA(中國人民解放軍)。
由此知,在沒有人為事故的情況下,核電是安全的,而且比燃煤電站更高效、更清潔,但人是不安全的!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